文学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3千字
字数
2019-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揭示伍尔夫的帝国女性身份及其建构过程。
内容简介
弗吉尼亚 伍尔夫是英国后维多利亚时期的重要作家,评论界对她的研究从其生前一直持续至今,由最早的现代主义形式技巧分析逐渐转向政治文化语境批评,其中后殖民理论引导下的伍尔夫研究对其帝国女性身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丰富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批评和还原这一时期的帝国历史背景打开了视野。但这一研究在自我、他者、混杂性等理论术语的阐释框架内论断伍尔夫矛盾的帝国情结和模糊的女性身份,违背了伍尔夫本人对于父权压迫与帝国战争之关联的分析与批判。为此,本文在考察后维多利亚时期帝国文化转型和女性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伍尔夫的政治思想,选用叙事学中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隐性进程等相关理论分析伍尔夫的叙事双重性,探讨她如何利用父权意识形态与帝国统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父权的模仿、柔化、和选择性认同,实现批判、改造有形帝国以及建构无形帝国的“帝国女儿”身份。根据伍尔夫所提出的杀死家中天使、建立局外人协会、走向双性同体这三大核心思想的主题内容,本文选取了她的三部小说《远航》、《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以期在二者的对照中真实还原伍尔夫的帝国女性身份。伍尔夫的核心思想与文本叙事在与两种帝国文化对话中的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女性定义自我的主题内容里,而且隐藏于女性赋权策略与身份建构的微妙距离中,这对于全面揭示伍尔夫的帝国女性身份及其建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节 后维多利亚时期“无形帝国”的文化建构与“帝国女儿”的身份探索
- 第二节 伍尔夫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文化语境批评与叙事学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伍尔夫建构“帝国女儿”身份的核心思想与文本叙事
- 第一节 伍尔夫核心思想的双重意识
- 一 杀死“家中天使”
- 二 建立“局外人协会”
- 三 走向“双性同体”
- 第二节 伍尔夫小说的叙事双重性
- 一 情节结构与叙事双重性
- 二 人物塑造与叙事双重性
- 三 隐性进程与叙事双重性
- 第二章 杀死家中天使:《远航》的反情节叙事
- 第一节 批判“有形帝国”的女性成长
- 第二节 违背常规的情节叙事
- 一 自我颠覆的求婚叙述
- 二 精神复活的死亡叙述
- 第三节 内含暴力的意象叙事
- 一 生死交织的主导意象
- 二 知识与权力的意象分离
- 三 幻化时空的情感迷宫
- 第三章 从局外到局内:《达洛卫夫人》人物塑造的保守转向
- 第一节 改造“有形帝国”的女性意识
- 第二节 功能型人物所创造的发展空间
- 一 “双生体”叙事对位视角下的都市精神荒原
- 二 性别置换与“局外人”的精神抗争
- 第三节 心理型人物的保守转向
- 一 乡村空间求爱情节中的帝国政治导向
- 二 重构家庭空间的女性角色变化
- 第四章 走向双性同体:《到灯塔去》情节背后的隐性进程
- 第一节 母国:无形帝国还是有形帝国?
- 第二节 从母国的覆灭到帝国的重建
- 一 家庭王国的婚姻体制与理性王国的探险工作
- 二 婚姻体制的消亡与子承父业的远征
- 第三节 《母子图》的视角变化与构图平衡
- 一 双重愤怒与构图失衡
- 二 移花接木的时空建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与作品年表
- 附录二 从《远航》看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成长小说的叙事发展
- 附录三 情感与艺术的焦虑:论《到灯塔去》“双性同体”的矛盾叙事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