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承受着各方压力的广播电视第一线新闻工作者心态所做的实地调查、采访,是中国广播电现新闻改革研究重点课题的科研成果。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蒙在“新闻”周围的层层面纱,以及政治经济权益等与“新闻”的天然联系,使该课题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本书从鲜活的个体生命中感受时代的脉搏,深入实践,接触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动态,情绪心境,困惑与愿望,奋斗与抗争,体察新闻改革的深层需求,是课题组赴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甘肃五地的电视媒体进行调研,与电视新闻从业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的研究成果的结集。其中有主管新闻的台级领导、新闻频道总监、新闻栏目制片人、记者、编辑。

全书内容涉及改革思路、改革方案、社会效果、改革瓶颈,以及他们内心的激情和焦虑,对体制不顺,不能自如地按新闻规律办事的矛盾心境,在媒体竞争和收视率压力下的躁动不安,在政策缝隙中寻找生存空间的尴尬,等等。

这些“口述历史”中的许多细节和实例,正是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最好注脚,是从多个侧面来观照中国新闻改革的途径。为新闻改革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鲜活的资料。对于中国新闻的市场研究、文化研究、传媒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前言
  • 电视新闻直播:一切皆有可能
  • 公众利益:经济新闻的核心品质
  • 角度: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着力点
  • 同步直播报道 参与国际竞争
  • 《新闻调查》:坚持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
  • 《央视论坛》:电视新闻评论新形态的艰难探索
  • 另类:新闻再生产的一种思路
  • 《本周》:以人为本
  • 省级卫视新闻的创新之路
  • 电视新闻时代正在到来
  • 《1860新闻眼》:打造社会公共平台
  • 用平民意识来做我们的新闻
  • 树立新闻栏目的公益品牌
  • 贴近:城市台的生命
  • 主流新闻民生化:南京电视新闻下一个突破口
  • 《社会传真》:民生新闻的本土化改造
  • 搭建科学的新闻管理平台
  • 观点新闻:时政新闻改进的一种方式
  • 时政新闻改进:提炼与发展
  • 政府信息公开:新闻改革的助推器
  • 舆论空间:评论性节目的生命
  • 东方卫视:以新闻见长
  • 沟通与互动
  • 《新闻坊》:探索城市社会新闻新模式
  • 《1/7》:寻找新闻中人之因素
  • “传媒特区”的电视新闻如何突围
  • 新闻改革:从理清内部管理机制开始
  • 于无声处有惊雷
  • 大编辑部:新闻运作的国际通行模式
  • 新闻改革 观念先行
  • 深度报道:困境与突围
  • 平民化:一种新闻态度
  • 进退之间,我们把什么放入行囊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