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解读梭罗私人日记与创作手稿,回溯十九世纪美国自然主义哲学轨迹。

内容简介

“在我的想象中,即便身处物质文明当中,过一种原始的垦荒生活也是不无裨益的。”——梭罗

亨利·梭罗于1837年大学毕业,在1862年与世长辞。在这段时期内,他由一名普通的阅读爱好者成长为一名作家与博物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美国一道永久的知识景观。这名栖身于湖畔的伟大作家从来不应被误读为消极避世的典型,正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真正的纽带,并使之成为自身社会生活的稳固支撑。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重新梳理了梭罗的大量私人日记与创作手稿,勾勒了梭罗的思想历程及成长经历,还考察了他与爱默生、玛格丽特·富勒、沃尔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来与思想交流,以及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关切与贡献,从而在19世纪的语境中对其一生的心灵轨迹进行综合审视。

读者将会在本书中了解梭罗的真实形象,包括他鲜为人知的情感生活,以及一些被《瓦尔登湖》的盛名所遮蔽的诗作,甚至可以从他的私人日志和摘录笔记中感受到梭罗独特的个人魅力。书中还有一些有趣的冷知识,比如梭罗发明了鞋带的系法——这一点应该极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与博物学家的多面性仍待读者去好好发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卷 1837回乡
  • 1. 1837年秋:毕业
  • 2. 昆西时代的哈佛大学
  • 3. 梭罗在哈佛
  • 4. 康科德
  • 5. 爱默生
  • 6. 古典文学
  • 7. 德国
  • 8. 社会
  • 9. 康科德教师
  • 10. 诗歌
  • 第二卷 1838—1840超验主义的道德律令
  • 1. 1838年夏秋
  • 2. 亨利·梭罗的“眼睛”
  • 3. 琢磨自我
  • 4. 艾伦
  • 5. 河流
  • 6. 埃斯库罗斯,勇敢
  • 7. 超验主义
  • 8. 1840年夏
  • 9. 1840年秋
  • 10. 1840年12月
  • 第三卷 1841—1843美国改革
  • 1. 创作
  • 2. 梭罗与爱默生
  • 3. 布鲁克农场
  • 4. 自我改造
  • 5. 东方
  • 6. 1841年秋
  • 7. 悲剧
  • 8. 远足
  • 9. 1843年1至2月
  • 10. 斯塔滕岛
  • 第四卷 1843—1845通往瓦尔登湖的路
  • 1. 纽约的文学景观
  • 2. 《冬季远足》
  • 3. 铁路修到康科德
  • 4. 人类文明的内景
  • 5. 1844年春夏
  • 6. 1844年秋
  • 7. 1845年春
  • 8. 我走向森林,为了从容地生活
  • 9. 树叶的史诗
  • 10. 树叶的“新类型学”
  • 第五卷 1846—1849创作生涯
  • 1. 1846年冬:卡莱尔
  • 2. 新时代的亚当·斯密
  • 3. 1846年春:瓦尔登湖
  • 4. 大觉醒
  • 5. 1846年夏:抵抗公民政府
  • 6. 北双子湖与《卡塔丁山》
  • 7. 在瓦尔登湖生活的第二年
  • 8. 写给布莱克的信
  • 9. 斯多葛主义的完美诠释
  • 10. 日神精神
  • 11. 1849年春夏:“我选择了创作”
  • 第六卷 1849—1851猎豹的语言:野性与社会
  • 1. 海难与科德角的拯救
  • 2. 1849年秋至1850年春:印度唯心主义
  • 3. 1850年春
  • 4. 1850年7月:“伊丽莎白”号的沉没
  • 5. 1850年8月和9月:书写百万康科德人的材料
  • 6. 1850年秋:加拿大之旅
  • 7. 红色的面孔(之一)
  • 8. 红色的面孔(之二)
  • 9. 1850年11月至1851年4月:棕色语法
  • 10. 技术保守派
  • 11. 神话与野性
  • 第七卷 1851—1852新作品,新世界
  • 1. 1851年春:苹果的命名
  • 2. 1851年6月:亨利·梭罗的四重世界
  • 3. 梭罗、达尔文,以及《“贝格尔”号环球航行日志》
  • 4. 1851年夏:实践的超验主义
  • 5. 1851年秋: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我的土地
  • 6. 1851年12月至1852年2月:冬季的短暂时光
  • 7. “生长的石头”
  • 8. 一份足够长的“败绩清单”
  • 9. 1852年4月:威廉·吉尔平,以及风景的回响
  • 10. 风景的回响
  • 11. 人类的“开花期”
  • 12. 我的观察年
  • 13. 1852年8月与9月:乡村生活
  • 第八卷 1852—1854《瓦尔登湖》,或“有机原则”的典范
  • 1. 前哥伦布史
  • 2. 《耶稣会报道》
  • 3. 泛神论
  • 4. 美国
  • 5. 1853年春:金色的大门
  • 6. 1853年夏:《瓦尔登湖》第五稿
  • 7. 1853年秋:朋友
  • 8. 奇森库克湖
  • 9. 1854年1月:《瓦尔登湖》第六稿
  • 10. 1854年2至3月:“有机原则”的典范
  • 11. 1854年春夏:安东尼·伯恩斯
  • 12. 1854年7月和8月:《瓦尔登湖》
  • 第九卷 1854—1862自然经济
  • 1. “夜晚与月光”
  • 2. 新朋友
  • 3. 《没有原则的生活》
  • 4. 康复
  • 5. 种子的散播与林木的演替
  • 6. 沃尔特·惠特曼与“烈度”伦理观
  • 7. 印第安人
  • 8. 《秋之色》、约翰·拉斯金以及“纯真之眼”
  • 9. 路易斯·阿加西与特创论
  • 10. 为布朗上尉辩护
  • 11. 达尔文与发展理论
  • 12. 超验主义之外:自然史项目
  • 13. 一生只有一个世界
  • 梭罗生平年表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梭罗在书中反思个人在经济社会的位置,寻问到底何为理想生活。我们可以以阅读、劳动、社交为线索来梳理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同时也思考本书的主题。你会发现,梭罗做了各种尝试,甚至可以说整个《瓦尔登湖》其实就是梭罗的一次生活实践,他以身探险,向我们展现生活全新的可能。他号召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断省察内心,由此建立准确的自我认知,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正确地生活。正如他在书中所说:“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东西,而在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掌握。”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梭罗传》

      美国作家梭罗曾在瓦尔登湖边盖了一所房子,住了两年多。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著名的《瓦尔登湖》。梭罗以隐居成名,他用两年多的独居生活,告诉世人,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性。这本书是梭罗的权威传记。本书的核心内容:梭罗为什么会成为极简生活的先驱?《瓦尔登湖》这本书究竟魅力何在?如果对梭罗感兴趣,可以在得到电子书里找他的重要作品:《瓦尔登湖》《缅因森林》《科德角》《远足》和《河上一周》都有。第一,梭罗活了 45 岁,喜欢远足,最著名的作品是《瓦尔登湖》。1845 年 3 月,他在瓦尔登湖边盖了一所小房子,在里面住了两年多。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成了《瓦尔登湖》,他是一个以隐居成名的作家,但他开创了 “远行体” 写作。第二,梭罗在瓦尔登湖边进行了一场生活试验,他种土豆、菜豆,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把消费降到最低。梭罗用两年多的独居生活,告诉世人,生活有另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虽然难以实现,但显得非常美好。第三,梭罗教会美国人如何观赏风景,既要出门远行,也要学会在周围十几公里的范围内,欣赏自然。要有一定的博物学知识,要通过阅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面对自然,也要向自己的内心探求,完善自我,雕琢深处的自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喧嚣时代里的静谧人格与灵魂

        读完这本书,我对梭罗的人格魅力有了更为充分的感受和理解,也对于第二次读瓦尔登湖有了更为强烈的渴望,这是对瓦尔登湖的深沉凝视,更是一位瓦尔登湖畔的心灵人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文艺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建社17年来,出版各类图书14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