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2千字
字数
2015-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学习录音电子技术基础,掌握录音必备知识。
内容简介
录音实践活动离不开对音频设备的原理掌握与实际操作,《录音电子技术基础》介绍了与录音相关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定律、简单与复杂直流电路及其定律定理、电容器和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与正弦交流电路等,同时在每章电子技术理论学习部分之后,均有与该章电子技术理论相关的录音专业知识,便于录音专业相关学生掌握录音专业学习中的电子技术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与录音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工科基础,拓宽眼界和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电与电荷
- 一、电
- 二、电荷与电荷量
- 三、电荷守恒定律
- 第二节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 一、电流的形成
- 二、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 三、电压与电位
- 四、电动势
- 第三节 电阻
- 一、电阻
- 二、电阻器与电导
- 三、线性与非线性电阻
- 第四节 电路
- 一、电路的组成
- 二、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 三、电路模型、电路图与电路元件的基本符号
- 第五节 安全用电
- 一、电对人体的伤害
- 二、触电
- 三、安全用电措施
- 四、触电急救
- 第二章简单直流电路
- 第一节 欧姆定律
-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三、端电压
- 第二节 电功和电功率
- 一、电功
- 二、电功率
- 第三节 电流热效应和额定值
- 第四节 功率匹配
- 第五节 电能节约
- 第三章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第一节 电池组
- 一、电池的串联
- 二、电池的并联
- 第二节 电阻的串联
- 一、串联电路
- 二、电阻串联的应用
- 第三节 电阻的并联
- 一、并联电路
- 二、电阻并联的应用
- 第四节 电阻的混联
- 第五节 常用仪表
- 一、仪表基础知识简介
- 二、万用表的基本原理及测量
- 三、使用万用表的注意事项及测量
- 第六节 电阻的其他测量方法
- 一、伏安法
- 二、直流电桥
- 第七节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 第四章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第一节 基尔霍夫定律
- 一、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
-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 第二节 支路电流法
- 第三节 叠加原理
- 第四节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 一、电压源
- 二、电流源
- 三、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 第五节 戴维宁定理
- 一、二端网络
- 二、戴维宁定理
- 第五章电容
- 第一节 电容器
- 一、电容器
- 二、电容
-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 第二节 电容器的种类和参数
- 一、电容器的种类
- 二、电容器的表示方法
- 三、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 四、电容器使用注意事项
- 五、电容器的故障及其测量
- 第三节 电容器的连接
- 一、电容器的串联
- 二、电容器的并联
- 三、电容器的混联
- 第四节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 一、电容器的充电
- 二、电容器的放电
- 第五节 电容中的电场能量
- 第六章磁场和磁路
- 第一节 电流的磁场与安培定则
- 一、磁场
- 二、磁场的方向和磁力线
- 三、电流的磁场
- 四、电流与磁力线的表示图
- 第二节 磁场的主要物理量
- 一、磁感应强度
- 二、磁通
- 三、磁导率
- 四、磁场强度
- 第三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与左手定则
- 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与左手定则
- 二、磁场对通电矩形线圈的作用力
- 三、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的作用力
- 第四节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
- 一、铁磁性物质的磁化
- 二、磁化曲线
- 三、磁滞曲线
- 四、铁磁性物质的分类
- 第五节 磁路
- 一、磁路
- 二、磁动势
- 三、磁阻
- 四、磁路的欧姆定律
- 第七章电磁感应
-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 第二节 感应电流的方向及楞次定律
- 一、右手定则
- 二、楞次定律
- 第三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一、感应电动势
- 二、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 三、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 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第四节 电感及自感现象
- 一、电感
- 二、自感现象
- 三、电感的计算
- 四、自感电动势(电流)及其方向
- 五、磁场能量
- 六、自感现象的应用
- 第五节 互感现象
- 一、互感现象
- 二、互感系数
- 三、互感电动势
- 第六节 互感线圈
- 一、同名端的概念
- 二、互感线圈的串联
- 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 四、变压器的隔直与倒相作用
- 第七节涡流和磁屏蔽
- 一、涡流
- 二、磁屏蔽
- 第八章正弦交流电
- 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 一、交流电的产生
- 二、正弦交流电
- 第二节 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
- 一、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 二、最大值和有效值
- 三、相位和相位差
- 第三节 正弦交流电的分析方法
- 一、解析式法
- 二、波形图法
- 三、相量图法
- 第九章正弦交流电路
- 第一节 纯电阻电路
- 一、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 二、功率关系
- 第二节 纯电感电路
- 一、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二、感抗
- 三、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 四、功率
- 第三节 纯电容电路
- 一、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二、容抗
- 三、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 四、功率
- 第四节 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电路
- 一、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的比较
- 二、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
- 第五节 串联谐振电路
- 一、串联谐振的定义
-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 三、串联谐振的应用
- 四、谐振电路的选择性与通频带
- 第十章信号与系统
- 第一节 信号的基本知识
- 一、信息
- 二、信号
- 三、电信号的分类
- 第二节 信号的传输
- 一、信道
- 二、调制与解调
- 第三节 系统和网络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