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上海书法家协会抖音:5十名书法名家访谈,12类话题,约20段每类,可读性高。
内容简介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抖音号自成立以来,两年时间粉丝数突破10万人,其中视频内容以书法名家访谈为主,大多视频都有较高阅读量及点赞数。本书根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对书法家采访内容的文字稿整理而成,内容包含近五十位当代书法名家访谈内容,按本体、源流、审美、气格、古今、临创、技法、碑帖、篆刻、修养、教育、追忆分为十二类,每类集不同书家之论述,每类有约20段采访内容,每段约300——500字。本书集诸多书家之观点,具有可读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1 本体
- 书法生命体
- 写字与书法的界限
- 从字到写的转变
- 围绕一个核心展开
-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 纵横有象:“中心点”与“站立感”
- 书法中的“怒”与“渴”
- 笔尖、笔肚、笔根
- 从碑刻中体会墨迹笔法
- 百岁老人的力量感
- 四个奋斗目标
- 百米赛跑中的时间差
- 保持锐气
- 学好书法的方法是什么?
- 开拓眼界,提升认知
- 名要取之乎上,利要不愧于心
- 学习书法不搞“单打一”
- 学习书法要“广涉而约取”
- 找到自己的历史坐标
- 2 源流
- 字体与书体的区别
- 字体的演变
- 隶书的兴衰
- 隶书的演变
- 汉隶的误读
- 草书的祖师爷
- 魏碑的四种形式
- 书写材料的演变
- 先通篆再习隶
- 为什么说唐碑是书法入门的首选?
- 感性与理性
- 草书和草法
-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
- 3 审美
- 从书写者的角度出发
- 书法的结构美
- 书法的章法美
- 明确审美取向
- 造型与节奏
- 书法审美标准是什么?
- 大众以及大众审美的特点
- 书法史的变迁与大众的关系
- 雅与俗
- 大俗大雅,大雅大俗
- “清”“雅”与“浊”“俗”
- 书法审美及“屋漏痕”
- 江湖书法家
- 反对江湖气
- 新的课题
- 4 气格
- “望气”术
- 气氛渲染、画面感与飘逸感
- 识势、审势、取势、用势
- 金边银角
- 剑走偏锋
- 书法完整性的反思
- 习隶可得大气象
- 虚幻意识
- 规模性的放大
- 原发性的冲动
- 才、胆、识、力、趣
- 追求和谐
- 风格要自然形成
- 什么是真正的风格?
- 自然风格
- 为何称王字?
- 唐代文学与书法的风格并行
- 创造有历史价值的书风
- 格调高于技法
- 5 古今
- 书法的时代特征
- 书法的时代性
- 时代的学术巨人
- 走进书斋
- 当代书法篆刻的大环境是怎样的?
- 书法的良性发展要注意哪些问题?
- 意与法、形与神
- 展厅中的交互感染性
- 自在创作,少量办展
- 寻找新的可能性
- 展览内容的基调
- 先成为阅读的艺术
- 从文人到艺术家
- 入古出新
- 风物长宜放眼量
- 打破近亲繁殖
- 从笔法到空间之法
- 书写的现代空间
- 要有空间意识
- 丑书的两种类型
- 越现代、越纯粹
- 6 临创
- 择帖需价值认同
- 与随和、趣味相投的人交朋友
- 字帖版本的选择
- 农村包围城市
- 临摹指要
- 临帖要建立根据地
- 精准临摹
- 临帖亦重书写性
- 读帖首重造型
- 一超直入如来地
- 意在笔先
- 顿悟和渐修
- 咖啡佐料不加醋
- 学书两径
- 书法创作三因素
- 认知对创作的影响
- 梳理规律,驾驭规律
- “隶”尽沧桑,“书”心不悔
- 去羲之化
- 写好唐碑的三条标准
- 走进去,走出来
- 浅谈“无意于佳乃佳”
- 保持创作状态
- 技法之外,就是性情
- 滋养气格
- 7 技法
- 先沉着,后痛快
- 点画的四个动作
- 戗、绞、揉
- 盘活小楷
- 小篆和大篆的线条
- 怎样写好楷书?
- 从《始平公造像记》学什么?
- 怀素《自叙帖》
- 《祭侄文稿》的三种矛盾展现
- 《祭侄文稿》的章法如何表现?
- 米芾大字书写的方法和启示是什么?
- 米芾书法中的“形”与“势”
- 黄庭坚在扩大字形上的思考和创新是什么?
- 如何领悟黄庭坚书法的真谛?
- 黄庭坚书法中的“逆势衔接”
- 如何把握黄庭坚的书写速度?
- 黄庭坚晚年书写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 变化之极的黄庭坚
- 8 碑帖
- 《韭花帖》蕴藏的历史文化密码
- 由《韭花帖》内容引发的故事
- 《韭花帖》中的美食
- “江东步兵”张翰
- 《张翰帖》中的美食
- 《中秋帖》的前世今生
- 《山预帖》中的美食
- 法帖中的糟姜和奶酪
- 法帖中的另类美食—苦笋
- 王羲之的小果园
- 《中山松醪赋》:松节酒的制法与功效
- 神仙级的吃货苏东坡
- 《石鼓文·汧殹》中的人间美味
- 《冷淘帖》:传续千年的宫廷夏令美食
- 《惠柑帖》中柑橘的另类吃法
- 《上问台闳尊眷帖》:闽中鲜食最珍者
- 《食鱼帖》《发愿文》:食素的戒规和誓愿
- 《盐井帖》:人类共同的美味
- 《花气熏人帖》背后的趣事
- 珍贵的金文拓片
- 鉴定碑帖的三个方面
- 鼎文拓本中的未剔本和剔后本
- 碑帖中的铲底本和未铲底本
- 一套房子换半块砖
- 文人的朋友圈(金石拓片背后的故事)
- 有钱人家什么样?
- 于右任拓“莫高窟”
- 古鼎幽兰
- 金石家的创新探索
- 向古人学习尊师长敬友朋
- 吴昌硕的梅花情结
- 海派金石书画的领袖人物—吴湖帆
- 9 篆刻
- 中国印文化的形成
- 中国印章使用方式的转变
- 石章时代和篆刻群体的生成
- 什么是篆刻中的雅逸文化?
- 怎样学习篆刻技法中的刀法?
- 怎样正确掌握篆刻的章法与字法?
- 篆刻初学者应该选择刻什么印?
- 怎样统一印面文字与边款文字?
- 篆刻正确的临摹与创作
- 篆刻审美及刀法
- 艺术中的特别“偶像”观
- 刻苦与天赋
- “坐、练、卧、行”的工作方式
- 什么是“打通马蜂窝”?
- 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
- 表扬与批评的重要性
- 怎样正确学习与创作篆刻?
- 怎样提高书法和篆刻的创作能力?
- 如何进行篆刻临习?
- 从实临到意临
- 多刻备选
- 篆刻钤印小妙招
- 选择性地保留瑕疵
- 如何正确用刻刀?
- 灯光冻对中国篆刻史的贡献
- 篆刻中的“源”与“流”
- 人为烂铜印
- 创作用印和收藏用印
- 中国传统的印谱有哪几种?
- 中国传统印谱的作用
- 10 修养
- 书法的语境
- 书格即人格
- “字内功”与“字外功”
- 传统文化与书法的关系
- 书法传统的两种精神
- 传统哲学如何影响书法?
- 书法与儒释道的关系
- 儒道释思想对书法有什么影响?
- 道家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
- 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
- 我们现在学书法还要兼善诗书画印吗?
- 学习书法理论究竟有何益处?
- 书法评论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 书法学术论文要注意哪些?
- 书法研究对书法创作的帮助
- 书法学术研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 书法学术文章应该怎样选题?
- 书法与做人
- 书画乃双胞
- 道是技、艺的升华
- 京剧与书法
- 书法与健康、养生的关系
- 书法与音乐的共通性
- 11 教育
- 书法教育的体系
- 成人与成才
- 先学写字,再学书法
- 各年龄段书法培养的区别
- 年轻人学书法需要注意什么?
- 师承与学院教育
- “明师”的素质
- 书法的“开口奶”
- 青少年临帖的重要性
- 学习书法兴趣是很重要的
- 书法教育的专业性问题
- 高校书法专业的培养和就业
- 学院书法教育的利与弊
- 院校书法教育优缺点
- 中国书法的复兴之地—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成立与发展
- 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
- 上海书协早期的工作
- 谢稚柳任书协主席时书协的发展
- 青年宫书法班
- 青少年书法展
- 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思考
- 掀起年轻人爱好书法的热潮
- 书法工作者应具备的四个特征
- 上海书协专业教育的发展
- 上海书协考级
- 书协入会条件的严苛与多样
- 对书协未来发展的三点建议
- 上海书协对书法创作的作用
- 上海书协的书法普及工作
- 中老年人学书法应该注意什么?
- 上海市女书法家联谊会成立的背景
- 日本书法与中国书法的区别
- 与日本的书法交流活动
- 12 追忆
- 沈尹默对书法的传承与发展
- 林散之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 林散之的用墨法
- 沙孟海的学书之路
- 沙孟海学习书法的三个方法
- 沙孟海如何看待碑帖之争?
- 胡问遂:“书不惊人死不休”
- 胡问遂:海伦路504号的故事
- 胡问遂:投身抗战临帖不辍
- 你不要学我的字
- 胡问遂是如何教授书法的?
- 周慧珺:我的学书历程
出版方
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成立于1960年,是艺术出版领域最具品牌价值的现代化出版传媒机构之一,长期以来致力于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核心的专业出版方向,坚持品牌战略,走精品路线,以优秀文化为底蕴,以学术出版为高地,建构起以专业图书和大众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出版架构。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曾多次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多项图书列入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奖和专业内最高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现在每年出版图书六百余种,其中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书法史绎》《中国文人画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海派绘画大系》《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锦绣文章》《怀袖雅物》《董其昌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吴昌硕全集》《上海博物馆藏珍本碑帖丛刊》《中国书画基本丛书》《中国砖铭全集》等大型出版项目,《中国碑帖名品》《中国绘画名品》《中国篆刻名品》《简帛书法大系》等系列专业图书,《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中国书法大字典》《中国书法大事年表》《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等专业工具书,均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书法》《书法研究》《书与画》《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期刊依托知识性、学术性和多样化的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完整的出版业态和多层次的出版格局,使出版社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联动效应。2016年成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授牌的“书法研究出版中心”,2017年荣获国家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出版社将秉承传统,以“艺术重塑人生”为理念,以“有美必臻”为工作精神,以“聿修、敏求、团结、超越”为企业文化追求,继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