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9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世纪影响力巨大的电影与现象学,产生迷人且难解的电影现象学研究课题,探索观影经验与现象学电影美学。
内容简介
作为几乎同时诞生、都深刻影响了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进程的两种对象,“电影”与“现象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紧密亲缘关系。电影与现象学各自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隐秘关联,使得理论家们在对二者进行研究的同时,无法不对它们进行一种结合性的思考。由此,“电影现象学”构成了20世纪以来世界人文学术领域内最有魅惑力、同时也最难以索解的研究课题之一。本书稿《电影现象学引论》,乃是对电影现象学这一宽广领域的一次纯理论性探索。具体而言,它是对一个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太多探索的对象——“电影(意识)经验”问题的现象学分析。它是一次对电影观看经验的现象学描述,一次观影的内在体验研究,一次现象学电影美学的导引性研究。本书稿认为,对一部电影的观看经验分析,必须从知觉、想象、情感三方面及其交互关系的角度出发,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电影现象学运动史评
- 第一节 初兴期(1945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
- 第二节 过渡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
- 第三节 发展期(1990年— )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电影经验
- 第一节 电影经验的本质——意向性
- 第二节 电影经验的三重结构
- 第三章 电影知觉
- 第一节 “完形性”与“单向性”
- 第二节 “现实性”与“交互性”
- 第三节 “虚幻的真实”
- 第四章 电影想象
- 第一节 电影记忆
- 第二节 电影联想
- 第三节 图像与符号
- 第五章 电影情感
- 第一节 电影情感的核心:认同
- 第二节 叙事电影的情感机制
- 第三节 电影情感的三个层次
- 第六章 电影现象学的方法
- 第一节 先验还原法
- 第二节 本质直观法
- 第三节 现象描述法
- 附录
- 现象学现实主义在西方
- 现象学现实主义在中国
- 现象学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
- 数字3D时代的电影知觉
- 城市空间与电影经验
- 对电影精神分析学的现象学透视
- 现象学视域中的现代电影理论转型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