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8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外消费者权益对比,互联网对消费者保护的影响和改变。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比国内外消费者增权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对发达国家和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的建立以及两者的异同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同时,从互联网改变信息传播结构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国内消费者保护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度分析了互联网对于消费者在信息供给型增权和制度供给型增权两方面的实现途径,以及其变革产生的影响、消费者保护格局的重塑、政府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治理水平提升等进行了展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引言
- 第一章 消费者增权对消费者保护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消费者保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要义
- 第二节 消费者增权理念的提出
- 第二章 多学科视野下的消费者保护研究
- 第一节 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的概念诠释
- 第二节 增权理论与消费者权力
- 第三节 消费者保护的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国内外消费者增权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比较
- 第一节 国外消费者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国内消费者保护体系的建立
- 第三节 增权视角下国内外消费者保护的经验比较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对消费者信息供给型增权的影响
- 第一节 互联网环境对消费者增权的重构
- 第二节 消费者信息供给型增权的路径选择
- 第三节 消费者信息供给型增权变革的影响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对消费者制度供给型增权的推动
- 第一节 国内消费者保护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二节 消费者制度供给型增权完善的方向
- 第三节 案例解析:消费评测类企业的兴起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一节 我国消费者保护历程的特征、路径与意义
- 第二节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