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20疫情引发世界格局变化,学者探讨未来经济与国际关系。

内容简介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也打乱了整个世界的秩序。随着疫情蔓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发生深刻重大变化。逆全球化甚嚣尘上,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增大、经贸科教文化交流举步维艰。在这种形势下,疫情研究已经成为各学科和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人们普遍关注这场疫情过后世界将变成什么模样等根本性问题。本书收入多位多学科顶尖学者关于疫情后未来世界、经济、国际关系等问题思考的成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出版前言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中美关系:风险、选择和路径
  • 逆全球化:疫情后笼罩世界经济的阴影
  • 一 引言
  • 二 民粹主义本质与疫情政治化
  • 三 疫情之后的逆全球化表现
  • 四 逆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应对
  • 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展望
  • 一 数字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相对乐观预期
  • 二 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长期有利条件
  • 三 疫情为数字经济发展助力赋能
  • 四 疫情之后政府与企业要各归其位,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 做好应对新型长期衰退的准备
  • 一 引言
  • 二 疫情下的经济形势:研究方法的选择
  • 三 对策要点:就业优先、生存为要、民生为本
  • 切实支持中小微企业
  • 就业优先
  • 聚焦公共工程
  • 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走上前台
  • 货币政策: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 协调配合最重要
  • 债务危机深化
  • 五 警惕金融“去中国化”
  • “去全球化”
  • 金融领域中的“去中国化”
  • 美联储“无底线印钞”的逻辑与警示
  • 一 美国次贷危机演进过程的回顾
  • 二 美联储两步走应对次贷危机:稳定金融、刺激经济
  • 三 QE助推股市泡沫,新一轮金融危机能否避免?
  • 四 美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 五 中国应当积极做好经济恢复工作,但不应急于拆掉金融屏障
  • 全球化、疫情与国际经济治理
  •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化的大发展
  • 二 对全球化的反思
  • 三 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
  • 四 调整中的国际经济治理
  • 五 全球化与中国
  • 应对疫情严重冲击 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
  • 一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 疫情冲击下“挑战性全球化”的特点突出
  • 疫情蔓延重创全球经济增长,并将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 疫情蔓延将改变经济全球化既有格局,并将形成新范式
  • 二 应对疫情对经济全球化的严重冲击的重要举措
  • 实现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新突破
  • 以中欧一体化大市场为目标形成中欧经贸合作新格局
  • 以RCEP为基础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
  • 三 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开放进程
  • 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 以制度型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深化
  • 全球供应链的疫情冲击与中国应对
  • 一 当今世界供应链分布是效率逻辑主导的全球化结果
  • 二 疫情冲击引发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不断加大
  • 三 疫情冲击下中国供应链安全与全球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 四 化危为机,进一步提升我国供应链安全性和全球地位
  • 五 从长期看效率导向的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
  •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与全球化的几点看法
  • 疫情改变中国与世界
  • 一 疫情全球扩散,多数国家陷入“两难”
  • 二 中国产业链是否会因全球疫情受到二次冲击?
  • 三 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向
  • 四 经济民族主义对中国极其不利
  • 五 提振消费,恢复中国经济
  • 六 疫情后的“新型冷战”
  • 七 回归传统,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并走向世界
  • 透视肺炎疫情下的全球金融动荡:原因、特征、影响与对策
  • 一 全球金融动荡的表现
  • 二 全球金融动荡的触发因素与深层次原因
  • 三 全球金融动荡可能尚未结束
  • 四 本次全球金融动荡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异同
  • 五 全球金融动荡对中国的潜在影响
  • 六 政策建议
  • 新冠肺炎疫情与百年变局
  • 一 疫情堪比世界大战,既有国际秩序难以为继
  • 二 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离大萧条只一步之遥
  • 三 大国关系继续分化重组,中美关系的对抗性与牵引力更加凸显
  • 四 全球地缘战略格局进一步变化,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更加明确
  • 五 全球化遭遇逆流漩涡,全球治理面临空前危机
  • 六 制度、模式、科技之争越来越成为国际政治较量的核心
  • 七 中国与世界关系再出发的思考
  • 避免中美关系的“自由落体运动”
  • 一 当外交官都变成了政治人物
  • 二 为何中美关系一去不复返?
  • 三 希望在中国这一边
  • 疫情后的欧洲与中欧关系面临的问题
  • 一 疫情对欧洲的影响,特别是对欧洲整体走向的影响
  • 对经济的影响
  • 对社会的影响
  • 对政府和政党的影响
  • 从欧盟层面看
  • 二 疫情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 贸易投资作为中欧关系的“压舱石”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 提高政治合作的层次
  • 社会舆论需要引导
  • 三 欧洲联盟与世界体系
  • 欧盟关于未来世界的主流观念或提法
  • (二)关于未来全球治理的基本思路
  • 四 中欧能否共同推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内政外交与中美关系
  • 一 疫情冲击下的美国
  • 二 疫情背景下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 三 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关系
  •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世界与中日关系
  • 一 新冠肺炎疫情铸就新的历史转折点
  • 全球化方向不会逆转,但节奏范式将有调整
  • 国际关系的区域化发展将提速
  • 大国战略博弈进一步融合经济与安全
  • 二 疫情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复杂多重
  • 对日本政治、政局和社会的影响
  • 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如何认知和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
  • 三 探索中日合作的多边路径面临机遇
  • 三边合作成效通过疫情防控检验
  • 携手防控成果赋能多领域合作
  • 以中日韩合作带动区域治理
  • 疫情后的非洲和中非关系
  • 一 疫情后的非洲经济
  • 疫情给非洲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
  • 疫情对中非经贸合作的负面影响
  • 疫情并未改变非洲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
  • 二 疫情后的非洲安全
  • 三 疫情后世界大国在非洲的竞争
  • 四 疫情后中非将继续强化和提升合作关系
  • 物质利益与价值观念:全球疫情之下的国际冲突与合作
  • 一 全球疫情之下:人、国家与国际社会
  • 人性与理性
  • 国家的治理能力
  • 国际组织的效用
  • 二 全球疫情之下:“被缚的”全球生产链与国家的“两难困境”
  • “被缚的”全球生产链
  • 全球生产链导致国家的“两难困境”
  • 三 全球疫情之后:世界秩序的三种可能走向
  • 四 结论
  • 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治理变革
  • 一 全球治理及治理机理
  • 全球治理是为应对全球性问题而生
  • 全球治理主要依赖制度治理
  • 大国是全球治理中的核心要素
  • 二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治理困境
  • 国际组织陷入部分失灵状态
  • 各类国际机制反应失灵、行动迟缓
  • 大国协调与合作难度加大,领导缺失
  •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全球治理变革
  • 维护现有的世界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形成命运共同体
  • 转变观念,树立共同体意识,形成理念共同体
  • 改革现有国际制度,增强其权威性和行动力,形成制度共同体
  • 赋权、赋能世卫组织,强化其制度性权力,升级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 采取共同政策,构建政策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
  • 加强大国合作,形成大国责任共同体
  • 四 结语
  • 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
  • 一 突然的无处幸免
  • 二 形而下问题暴露了形而上问题
  • 三 危机:生存之道和游戏规则
  • 四 苦难的本源性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