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透过一代宗师季羡林的百年风雨人生,感受大师坚毅、朴厚的生命品格,淡薄、高蹈的遗世情怀,和细腻、深沉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多镜头、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全面、立体地描绘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充满情趣的童年生活、孤独与艰辛的求学经历、学成回国后的生活与思想,其间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对师友的深切追怀,留学时的传奇经历,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与赤子报国的磊落情怀,等等,构成了季羡林先生百年人生情感之路,展示了其广博精深的学养积淀和丰富、细腻而深沉的精神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代序 鲁殿灵光,高山仰止
  • 天意高难问——怀念季先生
  • 一、思念
  • 二、大仁
  • 三、心语
  • 四、天意
  • 空谷足音——季羡林的精神世界
  • 楔子
  • 一、赋得永久的悔
  • 二、寂寞的青春
  • 三、学海泛舟
  • 四、不刻意而高
  • 纵浪大化中——季羡林散文的魅力
  • 一、写景
  • 二、抒情与记事
  • 三、富有哲理的散文
  • 四、学者的幽默
  • 高山仰止——与季羡林对话
  • 季羡林先生大事记
  • 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静水流深,沉静人生

    本书中对于季羡林老师精神世界的描述:“静水流深,沉静人生”,这让我想到了广大、幽深、沉寂的湖泊,那是可以容纳世间美好和破落,无论是外在世界的如何变化莫测,依然能用一颗平常心、慈悲心去面对、去思考、去生活,这是我从作者的文字描述中,能够体会到季羡林老师的独特气质。书中用 “高山仰止” 来形容季老,我虽然无法评判这个词是否贴切,毕竟大多数人没机会亲眼见过季老,但,我想能够从这样的描述中,从季老的众多记忆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沉淀在季老这样的学者身上,这样文化的传承是可贵的,也是值得每个中国人品味、学习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独坐听风:季羡林的精神世界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96 本(169)#《独坐听风:季羡林的精神世界》🚢先生的知识是渊博的,学问是深厚的,与先生在一起工作的日子,是我们精神生活最为丰富的日子。面对全国几年来出版的精美的图书,我们经常围坐在先生的身边,听他给我们解答各种疑问。从美术、历史,到考古、文学,季先生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一样,总能使我们的各种疑问和难点一一得到解答。我们从中得到的教益,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史料性的佳话,茹古涵今,都是在书本上所不能得到的。🚢有一次,大家在开会之余去唱卡拉 OK,年轻人去季先生的房间邀请他,季先生就说,我唱歌就是一条人命。此话怎么讲?季先生慢慢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人,特别爱唱戏,但没有人爱听,他便拉着路人,给路人一块大洋,请路人听他唱戏。他才唱了几句,路人就把大洋塞回唱戏人手里,说,你还不如杀了我,杀了我我也不听了。可见这戏没法听。季先生说,他就是这一条人命的水平。🚢季老的精神世界,我们无法企及,甚至无法参透,但读他平实而又有些小小幽默的文字,我觉得,在季老的精神领域里,他堪称一代大师。不仅是国学的,也是文学的,甚至更是哲学的。是大师,肯定难免是寂寞的。但季老厚道,他绝对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更不是一个桀骜嚣张的人,当外界给了他那样多荣誉的时候,当每次他的生日充满了世界上最多的祝福的时候,我猜想,他的内心一定是寂寞的。🚢在季羡林先生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个神圣的位置,是永远留给他的母亲的。关于母亲这个话题,季羡林有许多文章来回忆。因为这是季羡林精神世界里最大的遗憾,也是他生命里最大的缺失。因此,这也成为影响季羡林的性格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因为母亲在季羡林生命中的缺失,才使得他的精神世界永远无法完整,才使他悲天悯人,感物伤怀,创造出许多感人的篇章。🚢靠着在济南打工的九叔(从家族排行上算)间或寄点钱回家,季羡林的父亲才能勉强度日。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时候,父亲娶了母亲。母亲的娘家姓赵,在穷的方面是门当户对。家里连饭都吃不上,自然没有钱和空闲去上学。甚至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也没有,出嫁前是 “嫚儿”,出嫁后就是 “孩他娘” 了。季羡林的母亲一辈子走得最远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季羡林对生活的最初印象便是饿。因为那时家里只有半亩多地,一家三口就靠这半亩地生存,因此,吃得很坏。对于幼年时的季羡林来说,吃 “白的”,是他的最高理想。所谓 “白的”,是指麦子面。“黄的” 是指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红的” 是指红高粱面的饼子。季羡林整日下咽的,只能是 “红的”,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但不吃肚子又饿,那种饥肠辘辘的声音,比粗糙的高粱面还要可怕。🚢关于母亲的记忆,几乎都是与吃有关的。因为与母亲在一起时,小羡林才四五岁,除了吃的记忆,他几乎都记不起母亲的容貌。母亲的面影永远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他甚至连母亲的笑容也记不起来。是的,那样艰苦的日子,小儿子又从小就离开母亲,作为母亲她又怎么能够笑得出来呢?后来,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过季羡林,他母亲也很后悔,她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季羡林从小离家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感情细腻、性格内向的特质。如果不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也许,他也是一个顽皮活泼的儿童。反过来。这样的经历,也促成了他的早熟,和对命运的默认。因此,在学习上面,季羡林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在潜意识中把学习当成一个工具,一个可以缩短自己与母亲的距离的工具。因为通过它,通过优秀的学习和成就,才能满足他与母亲团圆的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