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如何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一部详实而生动的科技史。

内容简介

创新与生命一样,是宇宙中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因为它是“逆熵”的,它能从混乱中衍生出秩序,从简单演化出复杂,是整个宇宙避免热寂的希望。

尽管除了熊彼特和索洛以外,主流经济学家很少研究它,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承认,创新才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可创新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历史的伟大创新总被人们包裹在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下,瓦特、达尔文、牛顿、巴斯德、乔布斯,创新总是与个体的成就相关。

但本书认为,这不是事实,即便这些聪明的个体不幸夭折,蒸汽机、进化论、万有引力、疫苗和苹果手机仍然会出现。

因为创新有它自己的规律。

本书前半部是一部科技史,后半部则从科技史的角度探讨总结创新产生的规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导读
  • 译者序
  • 引言 无限非概率驱动器
  • 第1章 能量
  • 热、功和光
  • 瓦特带来了什么变化
  • 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发明事业”
  • 无所不在的汽轮机
  • 核能与缺乏创新的现象
  • 页岩气带来的惊喜
  • 火的统治
  • 第2章 公共卫生
  • 玛丽夫人枕边的敌人
  • 巴斯德的鸡
  • 终有回报的氯气赌博
  • 珀尔和格雷丝怎么从来不出错
  • 弗莱明的运气
  • 围捕小儿麻痹症
  • 泥屋和疟疾
  • 烟草和降低危害
  • 第3章 交通
  • 机车及其线路
  • 转向螺旋桨
  • 内燃机的回归
  • 柴油机的悲剧与胜利
  • 莱特兄弟的故事
  • 国际竞争和喷气发动机
  • 安全和成本上的创新
  • 第4章 食品
  • 美味的块茎
  • 化肥如何养活全世界
  • 来自日本的矮化基因
  • 昆虫劲敌
  • 基因编辑变得更清晰了
  • 节约土地与共享土地
  • 第5章 低技术创新
  • 数字为全新之时
  • 疏水阀
  • 波纹铁征服了帝国
  • 改变了贸易的集装箱
  • 轮式行李箱迟到了吗
  • 餐桌上新颖的东西
  • 共享经济的崛起
  • 第6章 通信与计算
  • 距离的首次消失
  • 无线的奇迹
  • 谁发明了计算机
  • 日益缩小的晶体管
  • 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的惊喜
  • 学习的机器
  • 第7章 史前创新
  • 第一批农民
  • 狗的“发明”
  • 一大飞跃(石器时代)
  • 火让盛宴得以成为可能
  • 终极创新:生命本身
  • 第8章 创新的本质
  • 创新是渐进式的
  • 创新不同于发明
  • 创新往往是偶然的
  • 创新是重组
  • 创新包含试错
  • 创新是一项团体运动
  • 创新是必然的
  • 创新的炒作周期
  • 创新倾向于分散管理
  • 创新更意味着资源节约
  • 第9章 创新经济学
  • 报酬递增之谜
  • 创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现象
  • 创新既是科学之母,也是科学之女
  • 创新不可强加于不情愿的消费者身上
  • 创新让彼此更加依赖
  • 创新不会造成失业
  • 大公司不善于创新
  • 赋予创新以自由
  • 第10章 造假、骗局、跟风和失败
  • 造假的炸弹探测仪
  • 幻影游戏机
  • 希拉洛斯的溃败
  • 创新收益递减导致的失败:手机
  • 未来的失败之作:超级高铁
  • 失败是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亚马逊和谷歌
  • 第11章 对创新的抵制
  • 当创新颠覆认知:咖啡的例子
  • 当创新被妖魔化和耽误:生物技术的例子
  • 假若恐惧淹没科学:除草剂的例子
  • 创新受到美国政府阻止:移动电话的例子
  • 创新遭到法律扼杀:知识产权的例子
  • 创新遭到大公司打压:无尘袋式真空吸尘器的例子
  • 投资者转而投资其他创新:公共字节的例子
  • 第12章 一场创新荒
  • 创新的运作机制
  • 光明的未来
  • 不是所有的创新都加速发展
  • 创新荒
  • 中国的创新发动机
  • 重获繁荣
  • 后记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6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

    诺贝尔奖获得者悉尼・布伦纳谈论 20 世纪 80 年代的生物学的一句名言令我印象颇深:“科学的进步依赖于新技术、新发现和新想法,新技术优于新发现,新发现优于新想法。” 这句话强调了技术工具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先进的技术工具比聪明的头脑更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给挣扎在“创新荒时代”人们的启示

      我们为什么要读一本创新的书?
      从宇宙观来看,创新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现象,因为它是逆熵的。生命是物质界的最伟大创新。文明与科技则是生物界的最伟大创新。从世界观来看,我们所处于一个内卷的时代,之所以内卷是因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来引领经济的进步。我们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是上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我们正处于一个创新荒的时代。从国家观来看,中国正在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引擎,立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需要了解技术与科技的创新究竟是怎么诞生的。从人生观来看,《创起》告诉我们行业、技术、科学创新的现实规律,帮我们从历史见未来,看清自己的所处的行业与职业选择,同时通过科学史的了解,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可创新又是如何产生的?人类历史的伟大创新总被人们包裹在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下,瓦特、达尔文、牛顿、巴斯德、乔布斯,创新总是与个体的成就相关。但马特・里德利认为,这不是事实,即便这些聪明的个体不幸夭折,蒸汽机、进化论、万有引力、疫苗和苹果手机仍然会出现。因为创新有它自己的规律。科学领先与技术,基础科学引导技术发展?创新是灵光一现,中国人缺乏创新思维?专利技术有助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总是受到人们欢迎的?创新是可以被规划的?作者马特・里德利对以上通通明确说不。《创起》的前半部是一部科技史,后半部从科技史的角度探讨总结创新产生的规律。土豆,咖啡,化肥…… 不起眼的事物却能直指创新的本质,告诉人们创新经济学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述说着创新如此重要却频频遭到抵制的现实困境,以及创新荒的希望究竟在何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创新的来源在哪里?从工业革命开始讲起

        在宇宙中,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从局部上来说,熵是不可逆的,除非存在一种能量来源 —— 通过不可避免地使其他地方的东西变得更不有序而为此处提供能源,所以整个系统的熵是增加的。非概率驱动器的动力因而只受能量供应的限制。创新意味着发现利用能量的新方式,运用能量来创造不可思议的东西,并且见证它们流行起来。它不仅仅意味着发明,因为这个词语暗含着的意思是找到一项可以流行起来的发明 —— 它足够实用、价格实惠、质量可靠且无处不在,而且值得使用。人类第一次通过控制热量的转换来做功。如果工业革命必然会出现的话,那么这就是让工业革命成为可能的关键突破口,因而也促进了现代世界的繁荣,以及今天各种技术的百花齐放。(在这里,我使用 “做功” 这个词更通俗的含义,只是把它看作受控的能量运动,而非物理学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界定的那样。)“火箭号” 是由罗伯特设计的,但是吸收了很多独创性的改进,这些改进主要是由他们新的合作者亨利・布斯(Henry Booth)发明的。这些改进包括用锅炉中的多个炉管来提高蒸汽产生的速率,有一定角度的气缸,活塞直接与两个驱动轮相连,以及一个垂直地把蒸汽排进烟囱的鼓风管,从而增强了通过炉子的气流。简言之,它是几个人增量式的修补以及反复试验的产物,而非一个天才在想象力上的巨大突破的产物。内燃机的故事体现了一项创新通常所具有的特性:以失败为特征的漫长且久远的史前史,以可承受性的改善(其特征是同时申请专利和展开竞争)为标志的短暂的时期,以及以反复试验为特征的演进式改善的后续故事。内燃机背后的核心发明是压缩和点火的奥托循环,它共有四步。首先是燃料和空气进入气缸,其次是活塞压缩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再次是点火驱动动力冲程,最后是活塞排出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尼古拉斯・奥托(Nikolaus Otto)是一个杂货推销员,在对勒努瓦的蒸汽机尝试加以改进 16 年后,他于 1876 年想到了这种设计。一路上,他高歌猛进,制造和销售固定式发动机,扩张了他的公司 —— 道依茨(Deutz)公司,至今仍是一个顶尖的发动机制造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6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