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新文化史家王笛教授关于城市史研究、微观史、大众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以往个案研究在学理上的系统总结和提炼,利用微观史、大众文化理论,探索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方法,目的在于探明以往历史研究中被忽视的城市民众生活的微观世界。

全书以简明清新的笔调,展示出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的冲突、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的冲突、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的冲突,不但表达了对民众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认同、对国家权力无限膨胀的担忧,还借由某个或某些特定的公共空间,在时代变迁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自己对于历史与现实、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编 新城市史的视野与方法
  • 第一章 从宏观到微观史的城市史
  • 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取向
  • 从韦伯到施坚雅和罗威廉
  • 从宏观到微观,从精英到下层
  • 日常取向与宏大叙事
  • 第二章 文学、图像与历史的真实
  • 从文学看历史
  • 从图像中找回历史的记忆
  • 记录历史的瞬间
  • 三幅图的故事
  • 图像的使用及其局限
  • 第二编 新文化史的理论
  • 第三章 大众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
  • 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
  • 大众文化与象征系统
  • 大众宗教与民众运动
  • 城市大众政治文化
  • 算命和巫术与社会和政治分析
  • 大众文化与国家权力
  • 大众文化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 第四章 新文化史和微观史的启发
  • 西方新文化史和微观史
  • 新文化史、微观史与中国历史研究
  • 新文化史、微观史对我自己有关研究的影响
  • 第三编 新城市史研究的路径与概念
  • 第五章 中国城市的政治、组织和阶级
  • 社会共同体和城市政治
  • 社会组织、群体和性别
  • 工人阶级和劳工运动
  • 城市空间的政治
  • 新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城市文化与公共空间研究的关键词
  • 地方与国家、地方文化与国家文化
  • “公”与公共空间
  • “街”“邻”“社”与公共空间
  • 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
  • 下层民众、改良精英和地方政治
  • 第四编 社会主义城市与国家
  • 第七章 当代中国城市的政治转型
  • 公众和公共生活
  •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
  • 社会主义的城市研究
  • 第八章 公共生活的萎缩和扩张
  • 继承还是断裂?
  • 社会主义时期的空间政治
  • 国家与大众娱乐活动
  • 公共生活的现代性
  • 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挑战:国家与地方
  • 城市的记忆与城市文化遗产
  • 1949年后的资料评价与利用
  • 第五编 公共空间、公共领域与国家权力
  • 第九章 中国城市的公共领域
  • 近代精英活动与公共领域
  • 国家权力和公共领域
  • 公共空间的信息传播
  • 公共空间的言论控制
  • 关于公共领域的讨论
  • 从物质的到社会的公共空间
  • 第十章 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
  • 酒吧、阶级与族群
  • 公共空间与公共政治
  • 公共空间中的性别和族群歧视
  • 改革开放与公共空间的复兴
  • 公共领域与公民社会
  • 结论 中国城市史研究和中国城市的未来
  • 城市的生命
  • 城市的“拆”和“建”
  •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 征引资料目录
  • 修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