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详尽介绍了1978~1992年间中国的经济改革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把1978~1992年的经济改革定义为“探路之役”。所谓探路,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改革目标的探索,一是对改革路径的探索。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改革何以能够突破种种约束,成功地越过市场化的临界点,而且保持了经济高增长?本书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细致梳理,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中国改革开放的缘起
  • 一 “文化大革命”引发的历史反思
  • 二 改革的经济动因
  • 三 农村政策悄然转向
  • 四 扩大引进:为现代化寻找新方式
  • 五 出国考察潮: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启示
  • 六 从国务院务虚会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第二章 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
  • 一 对农民让利与松绑
  • 二 扩大企业自主权
  • 三 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
  • 四 从扩权到以税代利
  • 五 国营企业的改组和联合
  • 六 城镇集体(合作)个体(私人)经济的恢复
  • 第三章 国门是如何打开的
  • 一 “大引进”遭遇瓶颈
  • 二 22个引进项目上马还是下马
  • 三 外商如何进入中国
  • 四 经济特区的决策与筹建
  • 五 充满挑战和争议的试验
  • 六 对外开放再起热潮
  • 第四章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
  • 一 包产到户在争论中兴起
  • 二 政策是怎么被突破的
  • 三 覆盖全国的农村大变革
  • 四 农村经济超常增长的诸因素
  • 五 农村改革释放出市场能量
  • 六 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
  • 第五章 “商品经济”:第一个重大突破
  • 一 计划与市场:最初模板及其讨论
  • 二 在中外交流中开拓思路
  • 三 计划取向与市场取向的争论
  • 四 改革理论探索未有止步
  • 五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上的重要突破
  • 第六章 启动城市改革
  • 一 价格双轨制形成
  • 二 取消统派购制度
  • 三 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 四 遭遇总需求膨胀
  • 五 四次省长会议
  • 六 巴山轮会议:目标与过渡
  • 七 “七五”计划建议的新认识
  • 第七章 改革的路径选择
  • 一 整体推进还是局部试验
  • 二 “价、税、财联动”方案的设计
  • 三 “价、税、财联动”方案为什么搁浅
  • 四 从“软着陆”到再度“起飞”
  • 五 转向全面承包制
  • 六 股份制及其他试点
  • 七 宽松环境是否可期
  • 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改革正名
  • 第八章 从价格闯关到治理整顿
  • 一 年初的方针:稳定经济与沿海战略
  • 二 为什么转向价格闯关
  • 三 “闯关”受阻及其检讨
  • 四 三年治理整顿:成就与代价
  • 五 治理整顿期间的改革开放
  • 第九章 “市场经济”:越过临界点
  • 一 姓“社”姓“资”的争论
  • 二 1991年:在激辩中酝酿突破
  • 三 邓小平南方谈话
  • 四 中共十四大的突破
  • 五 市场化转轨已过临界点
  • 第十章 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
  • 一 中国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起始条件
  • 二 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 三 农村改革率先突破释放出市场力量
  • 四 开放推动了改革
  • 五 地方政府的作用
  • 六 开放的决策机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探路仍在继续!

    本书清楚描写了 1978-1992 年间的中国经济改革史!看完全书,给我感受最深的有几点:第一、在国内政策环境、经济环境都不好的情况下,为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看到所有国人所做的各种努力,让人不能不为之感动!第二、当时的意识形态下,人们对资本主义有相当厌恶之情,甚至一些老一辈领导人去深圳看了一圈后,抱头痛哭,认为社会主义已不在。在此情况下,邓小平站出来稳住了所有局面,保证改革的顺利前行,并最终在 1992 年确定中国发展的是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让我们不得不为邓小平的魄力所佩服!第三、改革有成功的一面,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他不无忧虑地说:“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所以,改革还在继续,方向还需寻找!中国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邓小平,目前国内经济还需有更好的发展方向,是稳?还是进?这也将考验现任领导人的智慧与魄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十几年的改革历程,最大的感受是意外。一是农村改革包产到户,乡镇企业。没有预见没有计划,完全是自发生长出来。二是计划改革,频繁失败,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意外带来了机遇,让全社会认识到市场的力量,摆脱计划经济的牵制。不要过高高估人类设计的力量,因势利导利用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了解中国如何走上市场经济的绝好读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0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