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时隔十五年,又一场关于生命与信仰的奇幻之旅。人最大的痛苦,来自无法接受命运的无常,以及生而为人的脆弱。

内容简介

一件葡萄牙高山区的神秘圣物,一只能看透人心的猩猩,一具意外到来的尸体。我们究竟是造物的奇迹,还是屈从于欲望的动物而已?

一九〇四年,葡萄牙。有一天,托马斯开始倒着走路。在那之前,他失去了一生所爱——爱人、孩子和父亲。深陷痛苦泥沼中的他意外发现一本来自两百多年前葡萄牙殖民地的、尘封的神父日记,里面记载到,神父制作了一件“世间罕有”的圣物,后来辗转流落到了葡萄牙高山区。托马斯借了伯父的雷诺汽车,踏上寻找圣物的公路旅行……

一九三八年的最后一天深夜,还有几个小时就到新年。病理医师欧塞比奥在解剖室邂逅了举止奇怪的妻子,她谈起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圣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奇怪的客人随之而至——一位带着破旧手提箱,从葡萄牙高山区的小村庄跋涉而来的老妇,想要知道自己亡夫的讯息……

一九八〇年。加拿大参议员彼得并不会知道,自己会在偶然造访的灵长目研究所与一只猿猴心意相通,也不会知道,当自己带着这只猿猴踏上寻根之旅时,自己的命运会与七十多年前的怪人托马斯联系在一起……

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穿透语言的迷雾,你将看到一个暗流汹涌、堆满镜子的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无家可归
  • 第二部 归途
  • 第三部 家园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个关于爱,信仰和归途的故事

    你或许听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那你听说过《葡萄牙的高山》吗?出自同一作者扬・马特尔,比前者更纯粹恣意的写作!这是一本关于痛失挚爱的人们如何面对生命真实、如何寻找自我救赎的小说。有一种跨越生死的深爱, 在名为《葡萄牙的高山》的奇幻旅途上。作者扬・马特尔,在功成名就之后,他所做的,就是要将这个深藏心底、构思比《少年 Pi》更早的故事写出来。这是一场关于生命和信仰的奇幻冒险,也是他在卸下商业写作考量之后,最恣意自由的一次写作!这是一个充满隐喻的奇幻故事。三位失去了挚爱和至亲的主角,各自以荒诞或奇幻的方式,重新开始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三位主角 + 三段式结构,在堪比悬疑小说的精巧和重重反转 "之外,也延续了马特尔作品一贯的深刻性。这是一部荒诞中饱含深刻,金句迭出的小说!失去挚爱的托马斯用倒着行走无言反抗命运的无常:" 一个人倒着行走时,它相对更精致脆弱的部分 —— 脸、胸、衣服上更引人注目的饰物 —— 都免受前方残酷世界的侵袭,只有遇上合得来的人时,才转身以真面目示人。"你可以被他说服吗?扬・马特尔说:" 人最大的痛苦,来自无法接受命运的无常,以及生而为人的脆弱。"如果你是魔幻现实主义爱好者,那么你一定能秒懂这本书如诗如歌的沉郁和深情。如果你还没有读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那么去看吧,在作者笔下的奇幻旅途中,生命将呈现它的本来面貌:人如何在一场漫长的旅途中被打碎又重构自己的信仰,撇去那些肤浅的" 治愈 " 的话语,这本书以深刻的笔力给出了它的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一天,我和万物之灵的祖先,在葡萄牙高山区的阳光下,看到了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7/36

        这是去年阅读书目中令我最为惊叹的一本书。每次有朋友来问推荐书目,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 —— 去看《葡萄牙的高山》吧。去年得到电子版还未上架,前些天再拿出来二刷的时候,发现电子版上架了。罗兰 * 巴特说的:“书本本身仅仅是一种符号的织物,是一种迷茫而又无限远隔的模范。” 于是扬 * 马特尔用奇幻的语言与想象来编织出三个故事。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但它并不宏观。它不为力图展示葡萄牙作为世界第一任海上霸主所从事的贸易背后有多么丑恶的人性,也不为说明在现代文明世界,葡萄牙的高山区仍采用以物换物,自耕自足的生活方式是多么落后。不,它并不阐释时代和社会,它只是在做讲述,讲述一个个发生在人身上的故事。正如原文所说:在时间的河流里,他既不关心上游的源头,也不在意下游的沙洲。 我们无法以符号为工具抵达真相,但马特尔力图带领我们去接近真相。即使真相曝露在眼前的那一刻是令人多么头晕目眩:托马斯终于找到了十字架上的苦像。这尊闪耀的,在尖叫、在怒吼、在咆哮的苦像长着一张猿猴的脸,脸上的毛发、鼻子、嘴都显现着猩猩的特征。他历经艰苦的找寻有了结果,原本以为结果带给他的是带回博物馆的荣耀,但是胜利被汹涌的情绪吞没 —— 那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悲哀。 托马斯一直都在追求通往神性的道路,祈盼用信仰来寻找自己的人生根基。文中串联着的故事无一例外说明 —— 家,是爱与信仰,包括托马斯在内的主要人物,都是痛失亲人,孑然一身的 “流浪者”,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痛苦,也用不同的方式找到了回归了路。 我惊叹于马特尔讲述故事的能力,他编织出的情节就像是一个万花筒,你迷失在他创造出的五彩缤纷的迷宫里,甚至乐于沉迷在其中,那些令人窒息的、悲伤的、绝望的片段就像平静潮水下突然翻卷的一个浪头,那么汹涌地、铺天盖地地直击到内心。当然,也有阳光明媚的片段:彼得和猩猩奥多在高山区的山间徒步,下雨了,彼得背靠树干坐在松针上躲雨,给自己也给奥多穿上了雨衣,他们成了两颗没有身体、四处张望的脑袋。在他们头顶,树冠呈锥形伸向半空,万籁在雨中暗哑。偶尔一头孤零零的野猪匆匆跑过,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在聆听森林的勃勃生机,聆听那轻轻呼吸着的静谧。 “思考作为人类的一大特质,为什么反而令我们笨拙不堪?” 读到这一句,我决定停下思考,不再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把自己当作书湖之上的庄子,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未读

        只提供有趣、实用、涨知识的新鲜阅读。 「未读」是一个文艺却不高冷、精致而不空洞、独特且开放包容的新锐文化品牌。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