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研究唐五代科举学术成果的主要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二编,围绕科举制的相关问题(如科举考试中的冒籍、复核、复试、监查机制、五科考试、文体、文字等)及科举与社会变迁之关系(包括科举与童蒙教育、清望官、举人入幕、科场风气、婚姻观念、士大夫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的变迁等)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书中结合一定数理统计,能在前贤时论的基础上提出新见,资料翔实,立论坚确。通过对其各个层面的细密分疏,来呈现唐五代丰富立体的科举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论
  • 上编 科举考试制度新论
  • 一、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问题——兼论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取解制度变迁
  • (一)唐五代冒籍取解的出现
  • (二)唐五代冒籍的方式
  • (三)唐五代冒籍的原因
  • (四)唐五代限制冒籍寄应的措施
  • 二、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
  • (一)中晚唐五代中书门下的复核制度
  • (二)中晚唐五代中书门下的复试制度
  • (三)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监察制度的初步设置
  • 三、略论中晚唐五代科举“五科”考试
  • (一)“五科”的含义及五科考试科名的设置
  • (二)“五科”考试变革
  • 四、敦煌本“策府”与唐初社会
  • (一)写卷的时间与定名辨析
  • (二)“策府”中所反映的唐初政局
  • 五、试论唐代制举试策文体的演变
  • (一)唐代策问文体的演变
  • (二)唐代对策文体的演变
  • 六、论唐五代科举制度与文字的关系
  • (一)科举考试与经籍文字校正的关系
  • (二)学校教育、科举考试与文字的关系
  • (三)礼部省试与文字规范
  • 七、唐代太常第考论
  • (一)太常第与太常寺的渊源
  • (二)太常第的科目性质
  • 八、《登科记考》再补正
  • (一)补遗
  • (二)订正
  • 下编 科举与社会变迁管窥
  • 一、唐五代科举制度对童蒙教育的影响
  • (一)科举制度促进了私学的发展
  • (二)童子科的设置促进了童蒙教育的发展
  • (三)科举制度促进了蒙书的蓬勃发展
  • (四)小结
  • 二、中晚唐五代科举与清望官的关系
  • (一)中晚唐科举与清望官的相关数理分析
  • (二)中晚唐科举对清望官选任的影响
  • 三、中晚唐铨选制度变化与科举及第入幕的关系
  • (一)盛唐铨选制度的变革对及第举人入幕的影响
  • (二)中晚唐铨选制度变化与科举入仕的关系
  • (三)中晚唐诸科出身人入幕与清望官的选拔关系
  • 四、中晚唐及第举人入幕的若干问题
  • (一)中晚唐及第举人入幕风气与方镇辟府标准的关系
  • (二)中晚唐及第举人入幕对使府的选择
  • 五、中晚唐五代座主门生与科场风气
  • (一)中晚唐五代座主门生、同年与仕进的关系
  • (二)中晚唐五代座主门生、同年与朋党的关系
  • 六、论唐五代科举对婚姻观念的影响
  • (一)唐五代科举与婚姻观念的变迁
  • (二)中晚唐五代的科名与选婿
  • (三)唐五代婚姻观念变迁的原因
  • 七、中晚唐制举试策与士大夫的社会意识——以“子大夫”的社会意识为中心
  • (一)制举对策与士大夫群体意识形成的关系
  • (二)制举对策批评时政风气促进了士大夫群体意识的增长
  • 八、中晚唐制举对策与政局变化——以藩镇问题为中心
  • (一)制举对策与虚张军籍、精兵问题
  • (二)制举对策与销兵、削藩问题
  • (三)结论
  • 九、中晚唐五代科举与社会阶层的变迁
  • (一)中晚唐五代科举与社会阶层的变迁
  • (二)中晚唐五代科举与大士族的变迁
  • 附录 《俄藏敦煌文献》中的西夏科举“论”稿考——简论唐宋西夏的科举试论
  • 本书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复旦大学主办,受教育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双重管辖。2001年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复旦大学出版社与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两社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下辖二级社复旦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