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20-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胡乐的注入是实现情感共振的特殊途径,也是唐人对生命意识的外在表达,表现为唐人审美中的无限生命感。
内容简介
唐代文化多元融合,外来胡乐的广泛传播是中华文明对古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呼应和理解。西域文明的光芒借助音乐照射到唐人的情感中,体现为对自由的追求,这种不为他人只为自在感受的情感表达迥异于前后代。
唐人接受胡乐是不同文明间的情感同构,也是不同地域情感融合的表达。作为唐人审美活动的投影,胡乐拥有与唐人情感相类似的形式,可以引起强烈的心理变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导论 国际音乐时代与唐代审美文化的繁荣
-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望、综述和评价
- 第二节 基本概念梳理
- 第三节 审美文化史上的唐代
- 第一章 礼乐中的胡乐因素
- 第一节 唐代的制礼作乐
- 第二节 礼乐中的胡乐律和胡乐器
- 第三节 礼乐胡乐的交融
- 第二章 燕乐中的胡乐因素
- 第一节 繁盛的燕乐文化
- 第二节 燕乐中的胡舞和胡器
- 第三节 燕乐中胡乐的审美意蕴
- 第三章 个案分析:“胡人半解弹琵琶”
- 第一节 琵琶在乐史诗舞中
- 第二节 唐琵琶文化的特色
- 第三节 胡器华化和汉乐胡化
- 第四节 文化接触与文化融合
- 第四章 个案分析:唐二十八调的胡乐因素
- 第一节 二十八调的音乐学内涵
- 第二节 历史上不同的解释系统
- 第三节 二十八调与库几米亚马来碑
- 第四节 由耳入心与审美趣味的改变
- 第五章 个案分析:《婆罗门曲》的奥秘
- 第一节 作为唐宋燕乐遗存的西安鼓乐
- 第二节 西安鼓乐中的《婆罗门引》
- 第三节 敦煌曲子词《望月婆罗门》
- 第四节 《婆罗门曲》的审美蕴含
- 第六章 个案分析:《苏幕遮》的传播
- 第一节 泼寒胡戏与胡俗入华
- 第二节 苏摩遮的历史流变
- 第三节 长安古乐中的《娑摩诘》
- 第四节 《娑摩诘》的审美蕴含
- 第七章 胡乐对唐代审美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唐人世界观与多元审美文化的关系
- 第二节 唐人精神世界的分离
- 第三节 胡乐禁断与文化转型
- 第四节 唐代审美范畴的新创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