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汇集多位宋史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宋史研究老问题与新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宋史研究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文献、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史等诸多领域,就“唐宋变革”论、文献史料的拓展、宋史研究的创新问题,以及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法律等多个方面的课题展开了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近四十年辽宋夏金史研究学术回顾
  • 一、 时代背景
  • 二、 概况归纳
  • 三、 研究举例
  • 四、 推进展望
  • 宋朝分权制衡的治军特点与边防困境
  • 一、 宋朝制度设计中的制衡原则及其治军体现
  • 二、 宋朝治军特点形成的根源及过程
  • 三、 宋朝治军特点对边防带来的消极影响
  • 结语
  • 盔甲裹诗书:宋代将士文化水平考察
  • 一、 宋代将士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 二、 宋代武将的文化素质
  • 三、 宋代士兵的识字状况
  • 四、 宋代军人的文化贡献
  • 结语
  • 大力开拓文献史料源不断提升学术创新力
  • 一、 借鉴元明清学界资料和成果,深挖宋代相关文献价值
  • 二、 重视开拓宋代文献史料源,不断提升学术创新力
  • 张载对宗法制度的构思及其“民胞物与”的大同理想
  • 一、 宗法制度之内涵、特征及其与中国社会之关联
  • 二、 宗法制度在唐宋社会的发展演变及张载的新设想
  • 三、 宗法建构下的“民胞物与”大同理想
  • 欧美地区的古代中国数字资源概述
  • 一、 古籍书目数据库、文物目录数据库
  • 二、 古籍图像、文本数据库
  • 三、 文物图像、照片和地图数据库
  • 四、 关系型数据库与数字人文工具
  • 五、 欧美古代中国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 《宋代登科总录》 ——创新的宋代精英数据库
  • 御殿听政:南宋前期中枢日常政务的重建与运作
  • 一、 南宋初期听政流程的继承与御殿制度的规范化
  • 二、 制度与实态:宋孝宗朝的御殿听政
  • (一)孝宗御殿的频率
  • (二)孝宗听政的时间
  • (三)孝宗对朝政的主动参与度
  • 三、 独断与委任:君相权力边界的议论
  • 南宋高宗朝科举试策中的“光武故事”
  • 绝对理念与弹性标准:宋朝政治场域中对“华夷”和“中国”观念的运用
  • 一、 华夷观念的困境与应对
  • 二、 文化“中国”与地理“中国”的错位与解说
  • 三、 历史难题的宋朝解法
  • 四、 结论
  • 宋史研究中的两个较大问题
  • 一、 要更加重视研究“宋代原始遗物”
  • 二、 要更加重视理论概括
  • 晚宋理学家的学术视界与君臣理想 ——以《大学衍义》为中心的探索
  • 一、 “君令臣共”:对君臣名分的义理阐释
  • 二、 致知力行:对君主施政能力的培养
  • 三、 正君而国定:师儒职责的确立与强化
  • 高遵裕与宋夏灵州之役的再探讨
  • 一、 前言
  • 二、 高遵裕的家世
  • 三、 高遵裕的军事表现
  • 四、 灵州之役宋朝致败的原因
  • (一)宋朝军队人数庞大
  • (二)主动出击,深入敌境,征战距离远
  • (三)武器装备革新,但新式武器的运输更费时费力
  • 五、 结论
  • 端正学风厚培功底宏观、微观研究并重
  • 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这一页 ——从多视角看“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一、 学说史视角下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一)“近世”概念的演变
  • (二)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理论、范式来源
  • (三)内藤湖南后继者由宋代近世说向唐宋变革论的转变
  • 二、 政治视角下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三、 性别视角下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四、 多民族国家视角下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五、 国际宋史研究视角下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一)宋代近世说在日本中国史学界的发展变化
  • (二)宋代近世说在欧美的发展变化
  • (三)宋代近世说在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影响
  • 六、 问题意识下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 七、 余论
  • 加强整体贯通研究 恢复西夏社会原貌
  • 一、 汉文文献与西夏文文献的关系
  • 二、 开展西夏与宋辽金史比较研究
  • (一)夏宋史比较研究
  • (二)夏与辽、金史比较研究
  • 三、 促进西夏学与藏学之间的合作
  • 四、 结语
  • 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史学
  • 一、 多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民族史观
  • 二、 正史中的民族史撰述
  • (一)《旧五代史·外国传》
  • (二)《新五代史·四夷附录》
  • (三)《新唐书》的民族列传
  • 三、 宋代会要的民族史记述
  • 四、 使臣见闻录及笔记中的民族史记述
  • 五、 南方民族史撰述
  • (一)《桂海虞衡志》
  • (二)《岭外代答》
  • (三)《溪蛮丛笑》
  • 六、 《太平寰宇记》、《册府元龟》、《通志》的民族史撰述
  • (一)《太平寰宇记·四夷》
  • (二)《册府元龟·外臣部》
  • (三)《通志·四夷传》
  • 七、 纪传体史书的民族史撰述
  • 八、 少数民族文字的民族史撰述
  • (一)契丹文历史文献记述
  • (二)西夏文历史文献记述
  • (三)女真文历史文献记述
  • (四)回鹘文历史文献记述
  • (五)藏文历史文献记述
  • (六)傣文历史文献记述
  • 从文献学视角审视哲学家 ——以周敦颐及其文集为例
  • 一、 关于周敦颐的生平
  • 二、 关于周敦颐的诗文
  • 三、 张栻阐释周子《太极图说》的《太极图解》被重新发现
  • 四、 围绕周敦颐的一些宋人诗文被重新发掘出来
  • 五、 《宋史·周敦颐传》一段记述之不可信
  • 宋金《礼志》比较研究
  • 一、 吉礼
  • 二、 嘉礼
  • 三、 宾礼
  • 四、 军礼
  • 五、 凶礼
  • 六、 结论
  • 谈谈我研究宋代货币史的几点体会
  • 一、 唐宋转型与货币
  • (一)唐宋时期较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
  • (二)最重要的是军制改变
  • (三)货币职能中交换媒介以外的职能
  • (四)正确认识和评价赋税货币化
  • 二、 客观评价宋代货币的发展
  • (一)统一的国家,不统一的货币
  • (二)宋代有银行吗?
  • (三)关于宋代的白银
  • (四)外国的理论,中国的实际
  • 三、 关于宋代货币文献
  • (一)钱币学者应增加一点史料学方面的知识
  • (二)要注意撰史者的局限性
  • (三)适当扩大阅读范围 (四)宋代钱币学术史上的一个小曲折
  • 宋代宗族史个案研究方法浅识
  • 一、 个案研究的意义
  • 二、 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的关系
  • (一)应避免就个案论个案,不与群体或其他个案相互照应
  • (二)应避免以偏概全,将个性误视作共性,或将小群体的共性误视作大群体的共性
  • (三)应在一定数量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群体的特征
  • 三、 个案研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一)应避免随意选取个案,使研究对象不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
  • (二)应注意有些个案比较相似,或同一个案已有较多研究,会降低研究价值
  • (三)应适度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方法
  • 行政成本问题与宋代地方政治制度研究
  • 一、 “行政成本”的概念界定
  • 二、 行政成本问题对拓展宋代地方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
  • (一)对宋代财政史研究范围的突破
  • (二)对宋代政治史研究新视角、新方法的探索
  • (三)本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 三、 本问题相关研究简况及展望
  • (一)现代行政成本问题相关成果
  • (二)其他断代史研究中关于“成本”、“行政成本”的论著
  • (三)宋史领域相关研究成果
  • 审计法史的学科地位
  • 一、 中国审计法史是中国审计法学的基础学科
  • 二、 中国审计法史是中国审计法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三、 中国审计法史是中国审计法学正统的保障
  • 参考文献:
  • 宋代史书编传新趋势及其特点
  • 一、 史书编传新趋势的具体表现
  • 二、 史书编传新趋势的突出特点
  • 三、 史书编传新趋势的主要成因
  • 图像视域与宋史研究
  • 一、 宋史研究与图像视域的互动现状
  • 二、 宋史研究亟待涉入图像视域
  • 三、 宋史研究在图像与文献的互动中达到互补
  • 四、 有效推进图像美术与宋史研究的亲密互动
  • 体制分化与唐宋变革臆说
  • 新不新兮旧不旧,宋史研究方法省思:以制度史为例
  • (一)“填空型研究”的新中之旧
  • (二)“深耕型研究”的旧中之新
  • (三)“理论引导型研究”如何深入
  • 《宋史辞典》弁言
  • 十一、本书词目,先依首字的笔画数编排;笔画数相同者,按笔顺即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为序排列;第一个字相同者,按词目字数由少到多排列。本书一般采用新字形。
  • 会议讨论发言
  • 附录 宋史前沿论坛 ——走出“唐宋变革论”,迈向“大宋史”研究
  • 学术回顾:从“积贫积弱”论到“宋粉”成群
  • “大宋史”研究如何可能?
  • “唐宋变革论”可以休矣?
  • 史料的扩充:应重视非文献材料的价值
  • 数据库与“大宋史”研究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西书局

中西书局是2010年5月由上海世界书局更名后成立的。说起其前身,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那就是上海百家出版社。 作为文艺出版集团下属的出版社,中西书局的定位致力于学术原创研究著作、重要历史文献整理项目、教育理论与实践图书的出版,着重关注千百年来中国和东西方文明的沟通、交流、摩擦、碰撞。 上海百家出版社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首家以出版各行各业工作成果和科研成果为主要业务的新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