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品新关于网络时代刑事司法理念的研究。

内容简介

《网络时代刑事司法理念与制度的创新》深入挖掘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面向网络时代而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针对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制度在网络时代所遇到的挑战进行研究,全面检讨了传统的刑事司法理念、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熟理论和制度。同时,立足刑事司法实施,探讨了我国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和挑战,为我国网络时代的刑事司法提出适用的理论、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改革措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刑事司法的数字化生存
  • 第一章 网络时代刑事司法理念的创新
  • 1. 引言
  • 2. 刑事司法理念及其变迁的内涵
  • 2.1 刑事司法理念的含义
  • 2.2 刑事司法理念变迁的方向
  • 3. 走向预防型刑事司法
  • 4. 走向国际型刑事司法
  • 5. 走向定性型刑事司法
  • 6. 网络时代的开放型刑事司法理念
  • 6.1 中国司法的封闭性与开放性
  • 6.2 中国走向开放型司法所遭遇的困局
  • 6.3 开放型刑事司法的表现形式
  • 6.4 中国走向开放型司法的必然性
  • 第二章 网络时代刑事立案制度的创新
  • 1. 引言
  • 2. 网络时代刑事立案制度变迁的内涵
  • 2.1 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刑事立案
  • 2.2 法院的刑事立案
  • 2.3 传统立案制度变迁概览
  • 3. 虚拟巡逻
  • 4. 网上报案与网上举报
  • 4.1 我国公安机关的网上举报
  • 4.2 香港地区警务处的网上报案
  • 4.3 我国检察机关的网上举报
  • 5. 法院的网上立案
  • 5.1 我国法院的网上立案
  • 5.2 外国法院的网上立案:以美国为例
  • 6. 关于完善刑事网上立案制度的思考
  • 6.1 关于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网上举报之比较
  • 6.2 关于完善法院网上立案制度的建议
  • 7. 小结
  • 第三章 网络时代侦查制度的创新
  • 1. 引言
  • 2. 网络时代侦查制度变迁的内涵
  • 3. 侦查制度创新的理念前提:将洛卡德交换原理拓展至网络空间
  • 3.1 洛卡德交换原理的含义及局限性
  • 3.2 洛卡德交换原理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
  • 4. 侦查制度的创新之一:构建以电子设备或账号为纽带的双向侦查模式
  • 4.1 传统侦查模式的含义及局限性
  • 4.2 新型侦查模式的提出及含义
  • 5. 侦查制度的创新之二:实行实体侦查与数字化侦查相结合的格局
  • 5.1 新型侦查格局出现的必然性
  • 5.2 新型侦查格局的内涵
  • 6. 侦查制度的创新之三:推行传统取证措施的电子化与电子取证措施
  • 6.1 传统取证措施的电子化
  • 6.2 新型的电子取证措施
  • 7. 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时代刑事公诉制度的创新
  • 1. 引言
  • 2. 网络时代刑事公诉制度变迁的内涵
  • 3. 审查起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 3.1 网上办公平台和网上办案平台
  • 3.2 审查起诉系统
  • 3.3 案件信息数据库
  • 3.4 诉讼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
  • 3.5 出庭公诉远程指挥系统与多媒体示证平台
  • 4. 电子证据的开示制度
  • 4.1 电子证据开示的概念
  • 4.2 电子证据开示的原则
  • 4.3 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内容
  • 4.4 违反电子证据开示制度的制裁
  • 5. 电子证据的举证制度
  • 5.1 审查起诉程序中电子证据举证规则
  • 5.2 电子证据举证的原则和方法
  • 5.3 电子证据举证的技术支持:多媒体示证系统及其应用
  • 6. 电子证据及其鉴定的文证审查制度
  • 6.1 文证审查的概念、性质、内容、原则
  • 6.2 文证审查的程序
  • 6.3 文证审查的实施
  • 6.4 电子证据鉴定的文证审查
  • 7. 小结
  • 第五章 网络时代刑事审判制度的创新
  • 1. 引言
  • 2. 网络时代刑事审判制度变迁的内涵
  • 2.1 构建面向网络时代的刑事审判制度
  • 2.2 加强刑事审判法庭的信息化建设
  • 3. 网络犯罪的法律适用制度
  • 3.1 网络犯罪对传统刑法空间效力原则的挑战
  • 3.2 关于网络犯罪刑法空间效力的理论探索
  • 3.3 如何合理确定网络犯罪的刑法效力空间
  • 4. 网络犯罪的审判管辖制度
  • 4.1 如何判断网络犯罪案件的性质
  • 4.2 级别管辖的划分是否应该以刑种为依据
  • 4.3 如何评判网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 4.4 如何确定网络犯罪的地域管辖
  • 5. 网络犯罪的定罪制度
  • 5.1 网络犯罪的新变化对司法定罪的挑战
  • 5.2 网络犯罪的罪名及构成制度的变迁
  • 5.3 关于网络犯罪罪名的立法前瞻
  • 6. 网络时代的量刑制度
  • 6.1 网络时代的量刑与民意问题
  • 6.2 量刑自由裁量权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重心
  • 6.3 网络民意与判意存在天然的分歧
  • 6.4 网络民意影响判意的机理
  • 6.5 网络民意介入量刑的利弊
  • 6.6 量刑导入民意的构建
  • 7. 审判法庭的信息化建设:以电子签章的推广为例
  • 7.1 走进司法判决中的电子签章
  • 7.2 司法判决中电子签章的基本原理
  • 7.3 司法判决中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
  • 7.4 司法判决中电子签章应用中凸显的问题
  • 7.5 司法判决中电子签章制度的完善与展望
  • 8. 小结
  • 第六章 网络时代刑罚制度的创新
  • 1. 引言
  • 2. 网络时代刑罚制度创新的内涵
  • 2.1 刑罚执行的信息化
  • 2.2 刑罚执行的社会化
  • 3. 网络附加刑制度
  • 3.1 网络附加刑概述
  • 3.2 美国关于网络附加刑的法律规定与典型案例
  • 3.3 网络附加刑涉及的重要法律争议
  • 3.4 我国在禁止令制度中开拓网络附加刑的设想
  • 4. 监外电子监控制度
  • 4.1 监外电子监控制度概述
  • 4.2 监外电子监控制度兴起的背景
  • 4.3 监外电子监控制度的历史发展
  • 4.4 其他各国和地区推行电子监控制度的概况
  • 4.5 推行监外电子监控制度的几个重要问题
  • 5. 犯罪信息的网上公告制度
  • 5.1 来自美国和韩国的经验
  • 5.2 不同权利保护之间的博弈
  • 5.3 中国式犯罪信息公开的思考
  • 6. 小结
  • 第七章 网络时代证据制度的创新
  • 1. 引言
  • 2. 网络时代刑事证据制度变迁的内涵
  • 3. 电子证据的内涵与本质
  • 3.1 电子证据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 3.2 电子证据相对传统证据的本质差异
  • 4. 电子证据的定位制度
  • 4.1 “混合证据说”的提出及理论价值
  • 4.2 “独立证据说”的提出及立法价值
  • 5. 电子证据的原件规则
  • 5.1 我国构建电子证据原件规则的早期探索
  • 5.2 世界范围内电子证据原件规则的创新
  • 5.3 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的电子证据原件规则
  • 6. 电子证据的收集保全规则
  • 6.1 电子取证的规制方式
  • 6.2 电子取证的规制原则
  • 6.3 电子取证的规制内容
  • 7. 电子证据的审查评断规则
  • 7.1 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审查规则
  • 7.2 电子证据的证明力评断规则
  • 8. 电子证据的定案规则
  • 8.1 电子证据的印证体系
  • 8.2 电子证据的印证公式
  • 9. 小结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