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8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作者从事史学研究三十余年的心得总结,谈治学、谈读书、谈论史学的功能和价值。
内容简介
作者三十多年前所受的学术训练,三十多年的历史研究,都体现在了这本演讲录中。从中我们既能发现他一些学术观点的萌芽,也会看到专业论文里无法容纳的思考成果。真正的历史学者“既要有学理的训练,又要有对人生万花筒的体验”。面对日趋专业化的学术研究、日趋浮躁的读书心态,再次谈论如何读书、治学为何、史学的价值,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走进历史学
- 中国史学的遗产、传统和当前发展的趋势
- 引言 中国史学的特点
- 一、中国史学的遗产
- 二、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优良传统
- 三、当前发展的趋势
- 历史学是什么
- 一、历史是什么
- 二、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学有什么用处
- 三、历史学距离我们有多远,怎样提高史学修养
- 中国史学上的五次反思
- 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
- 二、中国史学上五次反思的背景和特点
- 三、中国史学上五次反思的理论意义
- 四、简短的小结
- 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者:司马迁
- 关于影响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一、百年总结与21世纪中国史学
- 二、史学批评与21世纪中国史学
- 三、学风建设与21世纪中国史学
- 史学与审美及其他
- 引言 从史学与艺术谈起
- 一、史学要求真实之美
- 二、史书要求结构之美
- 三、史文要求表述之美
- 四、史学的审美要求与史学的学术规范
- 五、关于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几点思考
- 尾声 提问和回答
- 从司马迁到章学诚——说说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成就
- 引言 从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说起
- 一、司马迁和章学诚的理论贡献
-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几个特点
-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
- 史学与社会
- 与青年朋友谈治学
- 一、治学与立志
- 二、要有明确的研究领域
- 三、确定研究领域的几条原则
- 四、如何确定研究领域
- 五、如何着手进行研究
- 六、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与撰述计划
- 七、要重视理论和方法
- 八、撰写文章、专著要讲究体例
- 九、要锤炼语言
- 十、要积极主动同外界交流
-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 一、史学与人文有什么关系
- 二、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重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 三、史学中的惩恶扬善思想传统——重视人的自我修养
- 四、史学中的忧患意识传统——重视人的社会责任
- 五、从史学传统与人文精神说到史学永远在我们身边
- 史学:我们的一个精神家园
- 一、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 二、如何看待历史学的学科属性和社会价值
- 三、怎样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 谈谈中国史学的时代特点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 三、中国近代史学的特点
- 四、中国现代史学的特点
- 史学名著与人生修养
- 一
- 二
- 三
- 四
- 在北京师范大学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关于《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几点认识
- 读书与治史
- 治史与做人
- 一、从江泽民同志的一封信谈起
- 二、史学有什么用:一个西方历史学家的回答
- 三、史学有什么用:中国史家的理论
- 治学方法与文章之道
- 一、树立正确的史学观
- 二、关于治史方法
- 三、文章之道
- 读书与写作
- 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
- 专精与通识——在治学境界上的追求
- 一、世风、学风和文风
- 二、“专”与“专精”的路径
- 三、向“通识”的境界攀登
- 关于历史学的几个问题
- 一、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不是可以被认识
-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
- 三、怎样学习历史学
- 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遗产
- 一、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大势
-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大势
- 四、深入研究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
- 附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 探索史学的历史、理论及其社会意义——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 把中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访瞿林东教授
- 一、师从白寿彝先生,走上研究中国史学史之路
- 二、从断代史学入手,着意于“通”的追求
- 三、把史学史研究同史学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 四、关于学术机构的工作和学术前景的看法
- 理性地对待过去 坚定地面向未来——瞿林东先生谈20世纪中国史学
- 一、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总相的认识
- 二、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 三、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批评
- 四、关于建设21世纪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历史学
- 从“断”到“通”:勾勒理论发展脉络——访历史学家瞿林东
- 一、中国古代史学是有理论的
- 二、走出“碎片化”关注整体
- 三、关注研究外国史学的中国历史学家
- 四、“未尝离事而言理”
- 五、以现代理解梳理古代文献
- 六、中国化不应回避社会形态研究
- 我所认识的中国史学史——瞿林东教授访谈录
- 一、治学经历与学术传承
- 二、从历史学的历史到历史学的理论
- 三、研究史学遗产与建构话语体系
- 四、社会应当重视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 在断代和会通之间——瞿林东先生谈中国史学史研究
- 一、从《唐代史学论稿》谈起
- 二、追求史学史的“通”
- 三、全面看待20世纪中国史学
- 四、从研究史学走向关注历史和现实
- 五、关于“家学”传承的思考
- 出版说明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