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34千字
字数
2019-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大系统电路识图宝典 从较高知识点起步,从而快速系统掌握电子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九大系统。
内容简介
详细讲解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及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等。对于同一种电路功能,均给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实用电路。
书中对每一类型的电路均详细讲解其典型应用电路,以及电路分析的思路和方法等。对于同一种电路功能,均给出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实用电路。 本书可作为案前电路分析的手册典藏之用,适合于立志成为电子工程师的各级别读者学习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4种典型负反馈电路
- 1.1 负反馈放大器综述
- 1.1.1 反馈、正反馈和负反馈
- 1.1.2 负反馈电路种类
- 1.1.3 负反馈信号
- 1.1.4 不同频率信号的负反馈
- 1.1.5 局部和大环路负反馈
- 1.1.6 负反馈电路分析方法
- 1.2 4种典型负反馈放大器
- 1.2.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
- 1.2.2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 1.2.3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
- 1.2.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器
- 1.2.5 4种负反馈电路知识点“微播”
- 1.3 负反馈改善放大器性能
- 1.3.1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 1.3.2 放大器频率响应
- 1.3.3 放大器信噪比
- 1.3.4 放大器失真度
- 1.3.5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动态范围
- 1.3.6 负反馈减小非线性失真
- 1.3.7 负反馈扩宽放大器频带
- 1.3.8 负反馈降低放大器噪声和稳定放大器工作状态
- 1.4 负反馈放大器消振电路
- 1.4.1 产生自激的条件和消振电路原理
- 1.4.2 RC移相电路
- 1.4.3 超前式消振电路
- 1.4.4 滞后式消振电路
- 1.4.5 超前-滞后式消振电路
- 1.4.6 负载阻抗补偿电路
- 1.5 RC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 1.5.1 变形负反馈电路特点和分析方法
- 1.5.2 RC电路阻抗特性
- 1.5.3 RC负反馈式电路
- 1.6 LC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 1.6.1 LC并联谐振电路阻抗特性
- 1.6.2 LC串联谐振电路阻抗特性
- 1.6.3 LC并联谐振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 1.6.4 LC串联谐振电路参与的负反馈电路
- 1.7 其他负反馈电路
- 1.7.1 差分放大器发射极负反馈电阻
- 1.7.2 负反馈抑制零点漂移
- 1.7.3 可控制负反馈量的负反馈电路
- 1.7.4 场效应管和电子管放大器中负反馈电路
- 1.7.5 正反馈和负反馈判断方法小结
- 第2章 放大器系统电路
- 2.1 多级放大器组成方框图和电路分析方法
- 2.1.1 多级放大器结构方框图
- 2.1.2 各单元电路作用和电路分析方法
- 2.2 双管阻容耦合放大器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 2.2.1 单级放大器类型识别方法和直流、交流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2.2.2 元器件作用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 2.3 双管直接耦合放大器
- 2.3.1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 2.3.2 元器件作用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 2.4 三级放大器
- 2.4.1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2.4.2 电路故障分析
- 2.5 耦合电路
- 2.5.1 耦合电路功能和电路种类
- 2.5.2 阻容耦合电路
- 2.5.3 直接耦合电路
- 2.5.4 变压器耦合电路
- 2.6 退耦电路
- 2.6.1 级间交连概念
- 2.6.2 退耦电路工作原理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
- 2.7 差分放大器
- 2.7.1 差分放大器基础知识和电路分析方法
- 2.7.2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 2.7.3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 2.7.4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 2.7.5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 2.7.6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式差分放大器
- 2.7.7 带恒流源差分放大器
- 2.7.8 具有零点校正电路的差分放大器
- 2.7.9 多级差分放大器
- 2.8 音频前置集成电路
- 2.8.1 电路分析方法
- 2.8.2 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2.9 音频功率放大器基础知识
- 2.9.1 电路结构方框图和放大器种类
- 2.9.2 甲类、乙类和甲乙类放大器
- 2.9.3 定阻式输出和定压式输出放大器
- 2.9.4 推挽、互补推挽和复合互补推挽放大器
- 2.9.5 推挽输出级静态偏置电路
- 2.10 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
- 2.10.1 推动级电路
- 2.10.2 功放输出级电路
- 2.10.3 电路特点和电路分析小结
- 2.11 分立元器件OTL功率放大器
- 2.11.1 OTL功率放大器输出端耦合电容分析
- 2.11.2 直流电路分析
- 2.11.3 交流电路分析
- 2.11.4 自举电路分析
- 2.11.5 电路故障分析和输出端直流电压分析
- 2.11.6 实用复合互补推挽式OTL功率放大器
- 2.12 集成电路OTL功率放大器
- 2.12.1 单声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
- 2.12.2 双声道OTL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
- 2.13 分立和集成OCL功率放大器
- 2.13.1 分立元器件OCL功率放大器
- 2.13.2 集成电路OCL音频功率放大器
- 2.14 BTL功率放大器
- 2.14.1 BTL功率放大器基础知识
- 2.14.2 分立元器件BTL功率放大器
- 2.14.3 集成电路BTL功率放大器
- 2.15 其他放大器
- 2.15.1 场效应管实用偏置电路
- 2.15.2 场效应管和晶体三极管混合放大器
- 2.15.3 电子管放大器直流电路
- 2.15.4 电子管阴极输出器电路
- 2.15.5 电子三极管阻容耦合电压放大器
- 2.15.6 电子五极管放大器
- 2.15.7 多种集成运算放大器实用电路
- 2.16 限幅放大器电路
- 2.16.1 二极管限幅放大器
- 2.16.2 三极管限幅放大器
- 2.16.3 差分放大器限幅电路
- 2.17 万用表检修放大器知识点“微播”
- 2.17.1 单级音频放大器无声故障处理对策
- 2.17.2 单级音频放大器声音轻故障处理对策
- 2.17.3 单级音频放大器噪声大故障处理对策
- 2.17.4 单级音频放大器非线性失真故障处理对策和注意事项
- 2.17.5 单级选频放大器故障处理对策
- 2.17.6 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故障处理方法
- 2.17.7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故障处理对策
- 2.17.8 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故障处理对策
- 2.17.9 单声道OTL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0 双声道OTL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1 单声道OCL音频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2 BTL功率放大器集成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3 基本扬声器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4 特殊扬声器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5 二分频扬声器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2.17.16 扬声器保护电路故障处理对策
- 第3章 电源系统电路
- 3.1 电源变压器降压电路
- 3.1.1 电源接地电路
- 3.1.2 典型变压器降压电路
- 3.1.3 电源变压器电路故障分析与处理对策
- 3.1.4 二次绕组抽头变压器降压电路
- 3.1.5 另一种二次绕组抽头变压器降压电路
- 3.1.6 两组二次绕组变压器降压电路
- 3.1.7 电容降压电路
- 3.1.8 降压电路分析和故障分析小结
- 3.1.9 电源变压器降压电路故障部位判断逻辑思路综述和检修方法
- 3.2 电源开关电路
- 3.2.1 典型电源开关电路
- 3.2.2 高压回路双刀电源开关电路
- 3.2.3 直流低压回路电源开关电路
- 3.2.4 定时控制电源开关电路
- 3.2.5 电源开关电路和故障分析小结
- 3.3 电源过流保险电路
- 3.3.1 交流高压回路保险丝电路
- 3.3.2 交流低压回路保险丝电路
- 3.3.3 交流高压和低压回路双重保险丝电路
- 3.3.4 直流回路保险丝电路
- 3.3.5 交流直流回路双重保险丝电路
- 3.4 电源高频抗干扰电路
- 3.4.1 电源变压器屏蔽层高频抗干扰电路
- 3.4.2 电容高频抗干扰电路
- 3.4.3 电感高频抗干扰电路
- 3.4.4 电容和电感混合高频抗干扰电路
- 3.5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电路
- 3.5.1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电路原理和电路特点
- 3.5.2 交流输入电压转换电路
- 3.6 半波整流电路
- 3.6.1 正极性半波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思路
- 3.6.2 正极性半波整流电路
- 3.6.3 整流电路故障机理及检修方法
- 3.6.4 负极性半波整流电路
- 3.6.5 正、负极性半波整流电路
- 3.7 全波整流电路
- 3.7.1 正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 3.7.2 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 3.7.3 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 3.7.4 半桥堆构成的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 3.7.5 半桥堆构成的正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 3.7.6 桥堆构成的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 3.8 桥式整流电路
- 3.8.1 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 3.8.2 负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 3.8.3 桥堆构成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 3.8.4 桥堆构成的负极性桥式整流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 3.9 倍压整流电路
- 3.9.1 二倍压整流电路
- 3.9.2 整流电路小结
- 3.9.3 实用倍压整流电路
- 3.10 电容滤波电路
- 3.10.1 电容滤波电路
- 3.10.2 滤波电路故障机理及故障种类
- 3.11 π形RC滤波电路和π形LC滤波电路
- 3.11.1 π形RC滤波电路
- 3.11.2 多节π形RC滤波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3.11.3 π形LC滤波电路
- 3.11.4 高频滤波电路
- 3.11.5 地线有害耦合与滤波电路
- 3.12 电子滤波器电路
- 3.12.1 单管电子滤波器电路
- 3.12.2 双管电子滤波器电路
- 3.12.3 具有稳压功能的电子滤波器电路
- 3.13 普通二极管简易稳压电路、稳压二极管 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3.13.1 普通二极管简易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3.13.2 稳压二极管典型稳压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理解
- 3.14 典型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详解及电路故障分析
- 3.14.1 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组成及各单元电路作用
- 3.14.2 直流电压波动因素解析和电路分析方法
- 3.14.3 典型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
- 3.15 串联调整型变形稳压电路
- 3.15.1 串联调整管电路中复合管电路
- 3.15.2 采用复合管构成的串联调整管稳压电路
- 3.15.3 采用辅助电源的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
- 3.15.4 接有加速电容的串联调整型稳压电路
- 3.16 调整管变形电路
- 3.16.1 调整管并联电路
- 3.16.2 复合管调整管电路
- 3.16.3 调整管分流电阻电路
- 3.17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 3.17.1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电路
- 3.17.2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输出电压调整电路
- 3.17.3 三端稳压集成电路增大输出电流电路
- 3.17.4 可调式稳压集成电路
- 3.18 直流电压供给电路
- 3.18.1 了解直流电压供给电路
- 3.18.2 整机直流电压供给电路分析方法
- 3.19 万用表检修电源电路故障知识点“微播”
- 3.19.1 故障种类
- 3.19.2 电源变压器降压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3 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4 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5 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6 直流电压供给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7 简易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8 调整管稳压电路故障检修方法
- 3.19.9 实用电源电路故障检修方法及注意事项
- 3.20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1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基础知识
- 3.20.2 固定型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电路
- 3.20.3 调节型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典型应用电路
- 3.20.4 5脚调节型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5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并联运用
- 3.20.6 负电压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7 负电压输出可调节可关断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8 带电源显示的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9 双路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10 3路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0.11 4路输出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
- 3.21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知识点“微播”
- 3.21.1 低压差稳压器集成电路主要参数
- 3.21.2 低压差稳压器知识点
- 3.21.3 低压差稳压器的4种应用类型
- 3.22 开关型稳压电源
- 3.22.1 开关稳压电源与串联调整型稳压电源比较
- 3.22.2 有关开关稳压电源专业术语的英语单词和缩写
- 3.22.3 开关稳压电路种类综述
- 3.22.4 串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 3.22.5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 3.22.6 脉冲变压器耦合并联开关型稳压电路
- 3.22.7 调宽式和调频式开关型稳压电路
- 3.22.8 实用开关稳压电源电路之一
- 3.22.9 实用开关稳压电源电路之二
- 第4章 扫描系统电路
- 4.1 扫描电路组成和同步分离电路
- 4.1.1 电子扫描
- 4.1.2 扫描电路组成
- 4.1.3 同步分离电路
- 4.2 场振荡器
- 4.2.1 间歇场振荡器
- 4.2.2 多谐场振荡器
- 4.2.3 再生环场振荡器
- 4.2.4 集成电路场振荡器
- 4.3 场输出级电路和实用场扫描电路
- 4.3.1 场输出级电路
- 4.3.2 实用场扫描电路
- 4.4 行扫描电路
- 4.4.1 行扫描电路综述
- 4.4.2 电视机行AFC电路
- 4.4.3 行振荡器
- 4.4.4 行输出级电路
- 4.5 视频电路知识点“微播”
- 4.5.1 视觉特性基础知识
- 4.5.2 三基色
- 4.5.3 电视机常用信号波形
- 4.5.4 彩色电视常用信号波形
- 4.5.5 彩色电视信号传送方式
- 4.5.6 兼容制彩色电视
- 4.5.7 彩色电视制式
- 4.5.8 黑白电视机整机电路方框图
- 4.5.9 黑白电视机各单元电路作用
- 4.5.10 PAL制彩色电视机单元电路作用
- 4.5.11 彩色电视机亮度通道方框图和各单元电路作用
- 4.5.12 彩色电视机色度通道方框图和各单元电路作用
- 第5章 音响系统电路
- 5.1 静噪电路
- 5.1.1 静噪电路种类和基本工作原理
- 5.1.2 机内话筒录音静噪电路
- 5.1.3 开机静噪电路和选曲静噪电路
- 5.1.4 调频调谐静噪电路
- 5.1.5 开关操作静噪电路
- 5.1.6 停机静噪电路
- 5.1.7 专用静噪集成电路
- 5.1.8 动态降噪集成电路
- 5.2 杜比降噪系统
- 5.2.1 杜比B型降噪系统基本原理
- 5.2.2 杜比B型降噪集成电路LM1011N应用电路
- 5.3 扬声器分频电路
- 5.3.1 分频电路种类
- 5.3.2 二分频扬声器电路
- 5.3.3 两种三分频扬声器电路
- 5.4 立体声扩展电路
- 5.4.1 频率分段合成方法
- 5.4.2 同相和反相分取信号扩展电路
- 5.4.3 界外立体声扩展电路
- 5.4.4 扬声器反相扩展电路
- 5.4.5 中间声场功放及扬声器电路
- 5.5 混响器
- 5.5.1 混响器的分类
- 5.5.2 模拟电子混响器
- 5.5.3 数字混响器
- 5.6 音响技术知识点“微播”
- 5.6.1 声音三要素
- 5.6.2 立体声概念
- 5.6.3 听觉基本特性
- 5.6.4 音响技术重要定律和效应
- 5.6.5 3种用途的放大器
- 5.6.6 音响放大器技术性能指标
- 5.6.7 放大器性能指标与音质之间关系
- 5.6.8 扬声器质量对音质的影响
- 5.6.9 音箱的个性
- 5.6.10 音箱灵敏度
- 5.6.11 常见音箱结构和几种特殊音箱
- 5.6.12 书架音箱外形
- 5.6.13 低音
- 5.6.14 超低音音箱
- 5.6.15 线材与靓声
- 5.6.16 发烧级线材
- 5.6.17 纯音乐系统
- 5.6.18 组合音响
- 5.6.19 家庭AV中心
- 5.6.20 家庭影院系统
- 5.6.21 家庭卡拉OK系统
- 5.6.22 筹建家庭音响组合系统的思考
- 5.6.23 听音室声学条件和改良方案
- 5.6.24 左、右声道主音箱摆位要素
- 5.6.25 其他音箱的摆位要求
- 5.7 立体声调频收音电路
- 5.7.1 调频收音电路高频放大器
- 5.7.2 调频收音电路本机振荡器
- 5.7.3 调频收音电路混频器
- 5.7.4 中频放大器
- 5.7.5 调频收音电路AFC电路和AGC电路
- 5.7.6 比例鉴频器
- 5.7.7 正交鉴频器
- 5.7.8 脉冲密度型鉴频器
- 5.7.9 立体声复合信号组成和立体声解码器种类
- 5.7.10 矩阵式立体声解码器
- 5.7.11 开关式立体声解码器
- 5.7.12 锁相环立体声解码器
- 5.7.13 去加重电路
- 5.8 实用调频收音电路
- 5.8.1 调频头电路
- 5.8.2 调频中频放大器和鉴频器电路
- 5.8.3 立体声解码器集成电路TA7343P分析
- 5.8.4 实用立体声解码器集成电路LA3361
- 5.9 数字调谐系统
- 5.9.1 DTS基本概念
- 5.9.2 DTS集成电路TC9157AP应用电路
- 5.9.3 DTS集成电路TC9137P
- 5.9.4 µPD1700系列DTS集成电路引脚作用
- 第6章 振荡系统电路
- 6.1 正弦波振荡器概述
- 6.1.1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组成和各单元电路作用
- 6.1.2 振荡器电路工作条件和种类
- 6.1.3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分析方法
- 6.2 RC正弦振荡器
- 6.2.1 RC移相电路
- 6.2.2 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器
- 6.2.3 RC选频电路正弦波振荡器
- 6.3 变压器耦合和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 6.3.1 变压器耦合正弦波振荡器
- 6.3.2 电感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 6.4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差动式正弦波振荡器
- 6.4.1 电容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 6.4.2 差动式正弦波振荡器
- 6.5 双管推挽式振荡器
- 6.6 集成运放振荡器
- 6.6.1 集成运放基础知识
- 6.6.2 集成运放构成的正弦波振荡器
- 6.6.3 矩形脉冲转换为标准正弦波信号电路
- 6.6.4 集成运放构成的移相振荡器
- 6.6.5 集成运放构成的缓冲移相振荡器
- 6.6.6 集成运放构成的正交振荡器
- 6.6.7 Bubba振荡器
- 6.7 晶振构成的振荡器
- 6.7.1 石英晶振
- 6.7.2 晶振构成的串联型振荡器
- 6.7.3 晶振构成的并联型振荡器
- 6.7.4 微控制器电路中晶振电路
- 6.8 555集成电路振荡器
- 6.8.1 555集成电路
- 6.8.2 555集成电路构成的单稳电路
- 6.8.3 555集成电路构成的双稳态电路
- 6.8.4 555集成电路构成的无稳态电路
- 6.9 双稳态电路
- 6.9.1 集-基耦合双稳态电路
- 6.9.2 发射极耦合双稳态电路
- 6.9.3 施密特触发器
- 6.10 单稳态电路
- 6.10.1 集-基耦合单稳态电路
- 6.10.2 发射极耦合单稳态电路
- 6.10.3 TTL与非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 6.11 无稳态电路多谐振荡器
- 6.11.1 分立元器件构成的自激多谐振荡器
- 6.11.2 TTL与非门简易自激多谐振荡器
- 6.11.3 石英晶体自激多谐振荡器
- 6.11.4 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 第7章 控制系统电路
- 7.1 音量控制器电路
- 7.1.1 电阻分压电路
- 7.1.2 单声道音量控制器
- 7.1.3 双声道音量控制器
- 7.1.4 电子音量控制器
- 7.1.5 触摸式音量分挡控制器
- 7.1.6 可存储式音量控制器
- 7.1.7 场效应管音量控制器
- 7.1.8 音量压缩电路
- 7.1.9 级进式电位器构成的音量控制器
- 7.1.10 数字电位器构成的音量控制器
- 7.1.11 电脑用耳机音量控制器
- 7.2 音调控制器电路大全
- 7.2.1 RC衰减式高、低音控制器
- 7.2.2 RC负反馈式音调控制器
- 7.2.3 LC串联谐振图示音调控制器
- 7.2.4 集成电路图示音调控制器
- 7.2.5 分立元器件图示音调控制器
- 7.3 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 7.3.1 单联电位器构成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 7.3.2 带抽头电位器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 7.3.3 双联同轴电位器构成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 7.3.4 特殊双联同轴电位器构成的立体声平衡控制器
- 7.4 响度控制器
- 7.4.1 单抽头式响度控制器
- 7.4.2 双抽头式响度控制器
- 7.4.3 无抽头式响度控制器
- 7.4.4 专设电位器的响度控制器
- 7.4.5 独立的响度控制器
- 7.4.6 精密响度控制器
- 7.4.7 多功能控制器集成电路
- 7.5 电视机对比度控制器、亮度控制器、色饱和度控制器、场中心、行中心和行幅调整电路
- 7.5.1 对比度控制器
- 7.5.2 亮度控制器
- 7.5.3 色饱和度控制器
- 7.5.4 电视机场中心、行中心和行幅调整电路
- 7.6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 7.6.1 正向和反向AGC电路概念
- 7.6.2 收音机AGC电路
- 7.6.3 电视机峰值型AGC电路
- 7.6.4 电视机键控型AGC电路
- 7.6.5 电视机高放延迟式AGC电路
- 7.6.6 电视机集成电路AGC电压检出电路
- 7.6.7 电视机集成电路中放和高放AGC电路
- 7.7 自动电平控制电路和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 7.7.1 ALC电路基本原理
- 7.7.2 集成电路ALC电路
- 7.7.3 电视机自动频率调谐电路
- 7.8 电视机自动噪声消除电路
- 7.8.1 电视机ANC电路
- 7.8.2 彩色电视机ANC电路
- 7.9 ABL电路、ACC电路、ACK电路、ARC电路和APC电路
- 7.9.1 自动亮度限制电路
- 7.9.2 自动色饱和度控制电路
- 7.9.3 自动消色电路
- 7.9.4 自动清晰度控制电路
- 7.9.5 光头自动功率控制电路
- 7.10 音响保护电路
- 7.10.1 保护电路基本形式
- 7.10.2 音箱保护电路
- 7.10.3 主功率放大器保护电路
- 第8章 数字系统电路
- 8.1 逻辑门电路
- 8.1.1 机械开关和电子开关
- 8.1.2 或门电路
- 8.1.3 与门电路
- 8.1.4 非门电路
- 8.1.5 与非门电路
- 8.1.6 或非门电路
- 8.1.7 其他门电路
- 8.1.8 逻辑门电路识图小结
- 8.2 触发器
- 8.2.1 RS触发器概述
- 8.2.2 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 8.2.3 或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 8.2.4 分立元器件RS触发器电路
- 8.2.5 同步RS触发器
- 8.2.6 RS触发器空翻现象
- 8.2.7 主从触发器
- 8.2.8 其他触发器
- 8.2.9 触发器识图小结
- 8.3 组合逻辑电路
- 8.3.1 半加器
- 8.3.2 全加器
- 8.3.3 一位数比较器
- 8.3.4 多位数比较器
- 8.3.5 判奇(偶)电路
- 8.3.6 数据选择器
- 8.3.7 数据分配器
- 8.3.8 编码概念
- 8.3.9 键控8421-BCD码编码器电路
- 8.3.10 实用的键控输入电路分析
- 8.3.11 二极管译码器
- 8.3.12 与门译码器
- 8.3.13 数字式显示器基础知识
- 8.4 时序逻辑电路
- 8.4.1 寄存器种类
- 8.4.2 数码寄存器
- 8.4.3 右移位寄存器
- 8.4.4 左移位寄存器
- 8.4.5 双向移位寄存器和识图小结
- 8.4.6 计数器种类
- 8.4.7 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 8.4.8 维持阻塞D触发器构成的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 8.4.9 异步二进制减法计数器
- 8.4.10 串行进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 8.4.11 并行进位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 8.4.12 同步二进制可逆计数器和识图小结
- 8.4.13 非二进制计数器
- 8.5 微控制器组成
- 8.5.1 微控制器硬件基本结构
- 8.5.2 微控制器各部分电路作用
- 8.5.3 硬件和软件
- 8.5.4 指令系统、周期和寻址方式
- 8.5.5 微控制器小结
- 8.6 中央处理单元(CPU)
- 8.6.1 算术逻辑运算部件
- 8.6.2 控制逻辑部件
- 8.6.3 寄存器部件
- 8.6.4 总线
- 8.6.5 单CPU和多CPU控制系统
- 8.7 微控制器工作过程简介
- 8.7.1 微控制器基本操作
- 8.7.2 程序顺序执行过程简介
- 8.7.3 控制方式
- 8.7.4 程序非顺序执行中的中断
- 8.7.5 子程序调用与返回、堆栈
- 8.8 存储器基础
- 8.8.1 名词解析
- 8.8.2 存储器的种类
- 8.8.3 半导体存储器种类
- 8.8.4 半导体存储器结构
- 8.8.5 识图小结
- 8.9 随机存储器(RAM)
- 8.9.1 随机存储器(RAM)特性、结构和种类
- 8.9.2 静态随机存储器(RAM)
- 8.9.3 动态随机存储器(RAM)
- 8.10 只读存储器(ROM)
- 8.10.1 只读存储器(ROM)特性、结构和种类
- 8.10.2 掩模式只读存储器
- 8.10.3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 8.10.4 可编程可改写只读存储器(EPROM和EAROM)
- 8.11 存储器连接
- 8.11.1 存储器芯片的扩充
- 8.11.2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 8.11.3 CPU与存储器连接
- 8.11.4 EAROM应用和连接
- 第9章 整机电路分析——调幅收音电路分析
- 9.1 初步了解收音机和整机电路图识图方法
- 9.1.1 学好收音机的作用“广博”
- 9.1.2 收音机种类概述
- 9.1.3 收音机主要指标
- 9.1.4 调幅收音机整机电路方框图及各单元电路作用综述
- 9.1.5 整机电路图识图方法
- 9.1.6 印制电路图识图方法
- 9.1.7 修理识图方法
- 9.2 收音机输入调谐电路分析
- 9.2.1 调幅信号波形说明
- 9.2.2 典型输入调谐电路
- 9.2.3 实用输入调谐电路分析
- 9.3 变频级电路分析
- 9.3.1 变频器基本工作原理
- 9.3.2 典型变频级电路分析
- 9.3.3 本机振荡器电路工作状态判断方法
- 9.3.4 实用变频级电路分析
- 9.3.5 变频器电路细节说明
- 9.3.6 外差跟踪
- 9.3.7 三点统调方法
- 9.4 收音机中频放大器和检波电路分析
- 9.4.1 中频放大器幅频特性
- 9.4.2 中频放大器电路形式
- 9.4.3 典型中频放大器电路分析
- 9.4.4 实用中频放大器电路分析
- 9.4.5 典型检波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 9.4.6 三极管检波电路分析
- 9.4.7 实用AGC电路分析
- 附录1 “我的500”学习电子技术方法
- 一、“我的500”行动核心内容
- 二、培养习惯和心理暗示
- 三、 勤于思考和记录学习轨迹
- 四、踏实行动从现在开始
- 五、“我的500”行动动态
- 附录2 化整为零和集零为整电路分析方法
- 一、信号的幅度分解方法
- 二、交流信号的频率分解方法
- 三、音频和音响电路中频率划分方法
- 四、直流与交流复合信号的分解方法
- 五、直流和交流电路分解方法
- 六、多级放大器电路的分解方法
- 七、电路分析中的集零为整方法
- 附录3 信号回路分析方法
- 一、信号电流回路分析的目的
- 二、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条件
- 三、信号传输线路
- 附录4 电子电路图种类和识图方法
- 一、3种方框图及识图方法
- 二、3种等效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 三、单元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 四、集成电路应用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 五、整机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 六、印制电路图及识图方法
- 七、修理识图方法
- 附录5 7种学习方法“微播”
- 一、自主学习法
- 二、听课学习法
- 三、实践学习法
- 四、制订计划学习法
- 五、爱好者讨论学习法
- 六、研究型学习法
- 七、网络学习法
- 附录6 电子技术学习的困惑和学习的竞争
- 一、电子技术学习中的困惑和误区
- 二、 兴趣的产生、兴趣链反应和学习的竞争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