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选择中、日两国经济法比较研究作为视角,探讨现代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和发挥国民经济治理作用的规律性问题。

内容简介

全书由10章构成,包括经济法研究概说,比较经济法之视野,经济法的形成,经济法的特色,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的运行,重点是探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经济法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的同质性与制度设计的差异性。通过现有学说评述、基本原理创设和基本制度构建等层面展开思路,逐步推进,得出一个基础性结论--如何依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条建设性意见--如何使经济法因地制宜地发展,如何使经济法能够与时俱进,如何促进中、日经济交往中的法律协调。该书着力摘取中、日经济法这两个典型作为研究实证,融经济和法律于一体,寓经济法和比较法于一式,既成为一部学术专著,亦可作教学参考之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经济法文库”总序
  • 第一章 一国经济法研究概说
  • 第一节 经济法研究的对象
  • 一、经济法研究对象的内容上的特定性
  • 二、经济法研究对象的载体上的特殊性
  • 第二节 经济法研究的方法
  • 一、根本方法与具体方法
  • 二、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
  • 第三节 经济法研究的意义
  • 一、实践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第四节 经济法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 一、20世纪前期的经济法研究
  • 二、20世纪中后期至今的经济法学说
  • 三、梳理和展望
  • 第二章 比较经济法之视野
  • 第一节 比较经济法的定位
  • 一、比较经济法与比较法
  • 二、比较经济法与经济法、经济法学
  • 三、比较经济法的初步定位
  • 第二节 比较经济法的对象
  • 一、市场运行法律制度的比较
  • 二、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管理法律制度的比较
  • 三、企业发展法律制度的比较
  • 第三节 比较经济法的方法
  • 一、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
  • 二、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
  • 三、条文比较与功能比较
  • 四、规则比较与文化比较
  • 五、比较经济法研究的步骤
  • 第四节 比较经济法的目的
  • 一、实践上的目的
  • 二、理论上的目的
  • 第五节 本书对中、日经济法比较研究的计划
  • 一、总体设计
  • 二、期待的理论创新
  • 第三章 当代中国经济法学说
  • 第一节 中国经济法学说概述
  • 一、经济法学起步阶段
  • 二、经济法学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
  • 第二节 当代若干代表性理论
  • 一、芮沐的经济法律整体说
  • 二、杨紫烜的国家协调论
  • 三、李昌麒的需要国家干预论
  • 四、刘文华的纵横统一论(社会协调论)
  • 五、刘瑞复的国民经济运行论
  • 六、张守文的国家调制论
  • 七、漆多俊的国家调节论
  • 八、王保树的社会公共性论
  • 九、顾功耘的政府管理论
  • 十、程信和的现代市场经济法主张
  • 第三节 共识与个性
  • 一、取得的共识
  • 二、多样的个性
  • 三、努力的方向
  • 第四章 当代日本经济法学说
  • 第一节 日本经济法学说概述
  • 一、 一战终结之后至二战终结之前的经济法学状况
  • 二、二战终结之后的经济法学状况
  • 第二节 当代若干代表性理论
  • 一、金泽良雄的社会协调说
  • 二、江上勲的社会调节说
  • 三、今村成和的国家干预说
  • 四、田中诚二的狭义、中义、广义说
  • 五、峯村光郎、正田彬的隶属关系说
  • 六、松下满雄的保全补充说
  • 七、丹宗昭信的竞争规制说
  • 八、根岸哲的国家控制说
  • 九、白石忠志的反对垄断、确保公平交易说
  • 第三节 共识与个性
  • 一、基本的共识
  • 二、突出的个性
  • 第五章 经济法的形成
  • 第一节 中国经济法发展沿革
  • 一、中国经济法的兴起和现状
  •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分析
  • 第二节 日本经济法发展沿革
  • 一、日本经济法的兴起和现状
  • 二、日本资本主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分析
  • 第三节 经济法由以生成的基本元素
  • 一、国家(政府)
  • 二、市场
  • 三、企业
  • 四、法
  • 第四节 市场、企业、国家(政府)与法的组合——以中国、日本为例
  • 一、当代世界两种有代表性的市场经济体制
  • 二、理论上的组合:设计
  • 三、实践上的组合:立法
  • 第六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理
  • 第一节 从范畴到原理
  • 一、范畴概述
  • 二、原理概述
  • 三、经济法:范畴和原理的科学组合
  • 第二节 市场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交易与竞争
  • 一、市场交易关系
  • 二、市场竞争关系
  • 三、宏观调控关系
  • 四、市场监管关系
  • 第三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一、市场交易、市场竞争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这两大类经济关系之间的联系
  • 二、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特定经济关系
  • 三、两点释疑
  • 第四节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 一、现行经济法的成果
  • 二、经济法的范围
  • 第五节 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 一、直接调整
  • 二、综合调整
  • 第六节 经济法的定义
  • 一、科学定义的标准和方式
  • 二、经济法定义之我见
  • 第七章 经济法的特色
  • 第一节 经济法的社会属性
  • 一、社会本位
  • 二、利益协调
  • 第二节 经济法的规范分类
  • 一、公法与私法
  • 二、“法的社会化”对传统公法、私法界限的突破
  • 三、对公法、私法与经济法的关系的几种意见
  • 四、现代经济法:公法、私法两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 第三节 经济法的本质特征
  • 一、学术界关于经济法特征的见解
  • 二、对经济法本质特征的破解
  • 第八章 经济法的地位
  • 第一节 经济法与宪法
  • 一、宪法对经济法的指导意义
  • 二、经济法对宪法基本精神的贯彻和具体化
  • 第二节 经济法与民商法
  • 一、经济法与民法
  • 二、经济法与商法
  • 第三节 经济法与行政法
  • 一、经济法与行政法
  • 二、关于经济行政法
  • 第四节 经济法与社会法
  • 一、不同语义下的经济法与社会法
  • 二、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共生性和同质性
  • 三、经济法与社会法担负的不同角色和各自的运行轨迹
  • 四、经济法与社会法应当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 第五节 经济法与刑法
  • 一、经济法与刑法
  • 二、关于经济刑法
  • 第六节 经济法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中、日两国为例
  • 一、对经济法在一个国家地位的判断
  • 二、经济法在中国整个法律体系的地位
  • 三、经济法在日本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第九章 经济法的运行
  • 第一节 经济法的治理价值及其实现
  • 一、经济法的基本价值
  • 二、经济法的派生价值
  • 三、经济法价值的实现
  • 第二节 经济法中的责任形态及其落实
  • 一、经济法中对传统三大法律责任的承接
  • 二、体现经济法“社会公共性”特征的特殊制裁
  • 三、经济法中责任的落实
  • 第三节 经济法实施机制之一:政府执法
  • 一、经济法的可操作性,首先表现为政府执法
  • 二、对政府实施经济法的基本要求
  • 第四节 经济法实施机制之二:经济诉讼
  • 一、经济法具有可诉性的充分条件
  • 二、经济法的司法化——以经济公益诉讼为突破口
  • 第五节 经济法实效的保障——构建经济法制(法治)系统工程
  • 一、市场经济法制(法治)化的基本要求
  • 二、经济法制(法治)系统工程的构建
  • 第十章 比较与启示
  • 第一节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经济法基本原理和主要制度的同质性
  • 一、基本原理的同质性
  • 二、主要制度的同质性
  • 第二节 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经济法原理认知和制度设计的差异性
  • 一、原理认知上的差异性
  • 二、制度设计上的差异性
  • 第三节 经济法走向科学的基础性结论
  • 一、经济法核心:在法的框架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二、依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表现形态
  • 第四节 对中、日发展经济法的启示(上):本土化
  • 一、体现本土特色
  • 二、吸收外来经验
  • 第五节 对中、日发展经济法的启示(下):现代化
  • 一、顺应时代潮流
  • 二、走向成熟化和定型化
  • 第六节 中、日经济交往中的法律协调——兼议国际经济法的适用
  • 一、涉外经济关系的法律适用
  • 二、双边经济条约、协定的适用
  • 三、区域性经济条约、协定的适用
  • 四、国际经济法的适用
  • 参考文献
  • 日本
  • 其他国家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