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9千字
字数
2019-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道德经》与心理咨询:弘扬国学助社会和谐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强了,心理咨询正是人们开始普遍重视精神生活的产物。但总览我国当代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大多来源于西方,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可以说是舶来品,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本书认为,老子思想与心理健康有天然的、紧密的联系,《道德经》本身就是一部心理缓释的著作。因此本书将从:治疗者、来访者及治疗过程这三个因素着手,分别展开详细的论述。本书旨在探讨《道德经》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在弘扬国学的同时,让心理咨询师看了,能从本质上把握心理咨询之“道”,用道德经的思维方法去有效地帮助来访者,促进社会和谐。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老子》 ——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思想宝藏
- 自序
- 第一章 心理咨询是什么?
- 心理咨询的概念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 心理咨询的分类和形式
- 发展心理咨询
- 健康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过程
- 心理咨询原则
- 心理咨询技术方法
-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方式
- 心理咨询参与性技术
- 心理咨询影响性技术
- 心理咨询的作用
- 第二章 《道德经》与心理咨询的内在逻辑
- 《道德经》成书及影响
- 老子之“道”
- “道” 之 生
- “道”之有、无
- “道”之用
- “道”之隐
- 《道德经》与心理咨询的内在联系
- 第三章 《道德经》蕴含的心理咨询之“道”
- 道可道,非常道:咨询之道客观存在
- 效法天道,合乎自然
- 人本思想合乎于道
- 咨询之道存在于咨询师内心
- 名可名,非常名:咨询之道不可名说
- 咨询迷雾
- 咨询无定式
- 咨询无形
- 心理咨询的“道”在哪?
- 心理形成机制
- 心理问题的产生
- 心理咨询的从业动机与咨询要素
- 咨询之“道”在与无、在与有、在与心
- 咨询之“道”在于“无”:心理咨询的最高境界是“无”
- 咨询之“道”在于“有”:学习足够多的咨询理论和技术
- 咨询之“道”在于“心”:用你的心作咨询
- 第四章 《道德经》视角的心理咨询目标:心理健康标准
- 人与身体的和谐
- 人与自我的和谐
- 人与自然的和谐
- 人与他人的和谐
- 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五章 主流心理咨询理论与《道德经》的契合点
- 荣格与《道德经》
-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与老子思想的一致性
- 生命的意义在于复归于“道”和“天人合一”
- 罗杰斯与《道德经》
- “人贵论”是两者的共通点
- 老子思想对罗杰斯咨询态度的影响
- 老子思想对罗杰斯咨询方法的影响
- 马斯洛与《道德经》
- “自我实现”与“尊道贵德”
- “自发性”与“道法自然”
- “发展”与“复归”
- 超个人心理学:马斯洛的超越与升华
- 弗兰克尔与《道德经》
- 弗兰克尔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 意义疗法的哲学基础
- 意义疗法的基本理论
- 意义治疗的具体方法
- 意义疗法的现实意义与缺憾
- 《道德经》与意义疗法的契合点
- 森田疗法与《道德经》
- 第六章 把握咨询之“道”:咨询师角度
- 为道以德,加强咨询师的个人修养
- 圣人乃善为道者:咨询师要把握心理咨询的本质
- 圣人含德之厚,比如赤子:咨询师的个人品德
- 圣人信善,不责于人:咨询师的包容与接纳
- 圣人致虚守静,返璞归真:咨询师的沉静与质朴
- 无为而治,不追求咨询技巧
- “无为”是自然无为,在咨询过程中顺其自然
- “无为”是因为咨询师认识并接受自身局限
- “无为”可以保持咨询师的心态不被来访者所动摇
- “无为”意味着咨询师放弃偏见,不为个人情感所左右
- 不善者,吾亦善之,不评判来访者
- 透视心灵,依与直觉与信仰
- 为而不争,发掘来访者自身潜能
- 绝圣弃智,安与不知道
- 自胜者强,强调来访者的自我意识
- 厚积薄发,咨询师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 第七章 把握咨询之“道”:来访者角度
- 心理咨询的核心在与来访者的个人成长
- 心理咨询目标是来访者内心的安静与平和
- 心理咨询的关键是来访者对自已和他人的宽恕
- 宽恕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宽恕意味着接受
- 心理咨询的有效路径是来访者的“致虚守静”
- 致虚守静需要活在当下
- 致虚守静需要身体放松
- 致虚守静需要放空思想
- 第八章 把握咨询之“道”:咨询过程角度
- 咨询过程的开始:咨访关系的建立
- 咨询过程中的“有”与“无”
- 咨询过程中的“多言”与“沉默”
- 多言
- 沉默
- 咨询过程中的“依赖”与“阻抗”
- 如何处理依赖
- 如何处理阻抗
- 咨询过程中的“共情”“移情”与“反移情”
- 共情
- 移情
- 反移情
- 《道德经》角度对移情和反移情的认识与处理
- 咨询过程中对心理测量的“取”与“舍”
- 咨询过程中的“刚”与“柔”
- 咨询过程中的“快”与“慢”
- 咨询过程的结束:“功遂身退,天之道”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前身为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率先注册浦东新区,并更为现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一定出版规模的综合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