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

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绪论
  • 一、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 二、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 三、什么是游民?
  •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二章 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 一、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 二、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
  • 三、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
  • 四、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
  • 五、乡土社会造就了乡土意识
  • 第三章 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 一、什么是“脱序”?
  • 二、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
  • 三、游士的辉煌与解体
  • 四、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
  • 五、历代统治者对待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
  • 第四章 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 一、五代战乱对传统的冲击
  • 二、宋代社会风貌的变迁
  • 三、游民群体形成的初期——两宋、元到明中叶
  • 第五章 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 一、“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 二、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
  • 三、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
  • 第六章 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
  • 一、《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的形成
  • 二、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
  • 第七章 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 一、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
  • 二、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
  • 三、朱元璋的治国之术
  • 四、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
  • 五、《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的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
  • 第八章 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 一、通俗文艺传播的存在
  • 二、通俗文艺的传播
  • 三、“三教”之外,还有一教 ——通俗文艺中游民意识的影响
  • 四、小说教中的英雄崇拜
  • 五、传播中的反传播力量
  • 第九章 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
  • 一、“说唐”小说系列的构成及其早期作品
  • 二、游民知识分子与文人共同创作的《隋史遗文》
  • 三、作为游民知识分子作品的《说唐》
  • 四、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游民意识
  • 第十章 明中叶以后游民的发展和组织化过程
  • 一、明中叶以后的人口、流民与游民
  • 二、社会的游民化与游民的社会化
  • 三、在通俗文艺影响下的游民结社
  • 第十一章 天地会与通俗文艺
  • 一、两种不同的秘密会社与安清帮
  • 二、天地会的产生与通俗文艺作品的关系
  • 第十二章 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
  • 一、游民的分化与通俗小说
  • 二、会党活动的公开化及其在通俗文学中的反映
  • 三、武侠小说中的帮会
  • 结语
  • 附录
  • 游民政治
  • 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
  • 引用书目
  • 后记
  • 增修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