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详解道教伦理的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上篇讨论道家道德哲学。“德”与“道”是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大量谈到道德,并追问道德的根基。“道”作为根基具有超验性、形式性、包容性、非强制性、普适性、实践性等特征。道教继承并转化了道家道德哲学,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劝导“头上三尺有神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承担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中篇以道教劝善书为例探讨传统社会的道教伦理。

下篇从生态角度对道教伦理进行新的诠释。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是“道物无际观”。道家道教“无为而治”“损有余补不足”“承负”“周穷救急”“贵柔守雌”“天地财富观”“返璞归真”、立足于责任和义务的弱人类中心论等诸多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能够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基金
  • 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编辑委员会
  • 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总序
  • 唐序
  • 前言
  • 上篇 从道家之“德”到道教之“教”
  • 第一章 “惟道是从”之“德”
  • 第二章 “一,道也,设诫”:转向道教的教化
  • 中篇 劝善书:道教伦理的传统形态
  • 第三章 道教劝善书的特点及思想渊源
  • 第四章 道教劝善书的形成
  • 第五章 道教劝善书的盛行
  • 第六章 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及其影响
  • 下篇 生态文明建设:道教伦理的当代新诠
  • 第七章 古代的思想、当代的问题
  • 第八章 道教社会生态观
  • 第九章 道教自然生态观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