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广东画家走出前所未有步伐,研究有较高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广东的画家们紧跟时代,将政治、社会、民众生活与艺术结合,现实而不失艺术性,走出了前所未有的步伐。《真山实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中国山水画研究》对我国20世纪中叶“新国画运动”中广东国画家山水画的独特走向和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赴日留学遗风对岭南山水画的影响
  • 一、赴日留学潮兴起的背景因素探讨
  • 二、岭南留日国画家及其师承关系
  • 三、留学遗风对岭南山水画的影响及其在20世纪中叶的体现
  • 四、新中国成立后岭南画派的总体发展概况
  • 第二章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的山水画主张
  • 一、岭南国画的新旧之争
  • 二、岭南画派山水画主张与新中国山水画主张的对比
  • 三、对潮汕、港、澳的影响
  • 第三章解放前后岭南山水画家的坚守与迁移
  • 一、艺术环境变化对岭南国画家的影响
  • 二、坚守与改造
  • 三、迁移与传承
  • 第四章广东美术教育模式与创作机制的变革及其相互关系
  • 一、近代美术教育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教育的对比
  • 二、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的教学与创作特点
  • 三、美协广东分会、广东画院的成立及其机制
  • 四、相互的促进与发展
  • 第五章新旧写生观的对照与广东山水画家的实践
  •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写生”的几次不同解读
  • 二、新旧时期写生观点的异同
  • 三、对关山月异国写生的初探
  • 四、新写生风气对岭南山水画的后续影响
  • 第六章新中国山水画格局与黎家山水
  • 一、传统下的笔墨变革
  • 二、雄奇朴茂见精微——黎家山水的独特面貌
  • 三、黎家山水的贡献与影响
  • 第七章通俗艺术繁荣时期岭南山水画的困境与转型
  • 一、延安时代以来的艺术选择
  • 二、通俗艺术繁荣与岭南山水画困境的对照
  •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岭南山水画陷入困局的原因
  • 四、重视传统的提倡与山水画的阶段性发展
  • 第八章 毛泽东诗意与革命圣地山水画创作特点及其在关、黎笔下的异同
  • 一、新题材山水画的出现
  • 二、创作的特点
  • 三、关山月、黎雄才创作的异同
  • 第九章清逸中见拙朴
  • 一、岭东的人文艺术环境
  • 二、江浙、海派的山水画与花鸟画特征
  • 三、清逸中见拙朴——王兰若的山水品格及其形成因素
  • 第十章交融中的执守与变革
  • 一、移民之城——香港
  • 二、交融环境中对传统山水画的执守
  • 三、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下的山水画变革
  • 四、粤、港的相望与交流
  • 附录
  • 附录1 主要画家介绍
  • 附录2 大事年表(1949—1966年)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