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8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应对“认识论的危机”这样的问题意识出发,切入默会知识论的研究。
内容简介
相对于认识论的终结这样的消极结论,作者更倾向从改造认识论的角度落实和深化一种更为积极的应对“认识论的危机”的进路,而重视默会知识论的研究则是一种有效的切入途径。
因为默会知识论既无意贬低语言对于人类知识的重要性,又不囿于仅从语言的层面来理解人类知识。因此以默会知识概念为核心的认识论的实践转向,有助于我们看清:在人类知识的结构中,存在着默会知识,明述知识以默会知识为基础,明述的东西和默会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认识论:终结还是改造?
- 一 认识论的危机
- 二 概念框架
- 三 思想材料
- 第一部分 言述的和默会的
- 第一章 默会知识: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进路
- 一 矛头所向:命题导向的知识观
- 二 默会知识:强的解释和弱的解释
- 三 默会知识的三类实例
- 四 对强的默会知识论的论证
- 五 走向认识论的实践转向
- 第二章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
- 一 默会能力及其运用
- 二 默会知识之为辅助项的不可确切指认性
- 三 两个默会知识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能力之知
- 一 赖尔的两大主张
- 二 关于无穷倒退论证
- 三 Knowing How和能力
- 四 Knowing How是Knowing That的一个种类?
- 五 能力之知之为默会知识
- 第二部分 分离的和交接的
- 第四章 在世的认识论意蕴
- 一 存在论意义上的Knowing How
- 二 用具的透明性
- 三 表征主义之瓦解
- 四 分离导源于交接
- 第五章 具身性
- 一 默会知识论和现象学传统
- 二 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
- 三 心灵和身体
- 第六章 亲知
- 一 亲知vs.摹状知识
- 二 亲知vs. 表征性知识
- 三 亲知之为默会知识
- 第三部分 普遍的和特殊的
- 第七章 实践智慧
- 一 传统的主导性观点:理论知识优先于实践智慧
- 二 挑战知识的理论传统
- 第八章 判断力
- 一 规定性判断力
- 二 反思性判断力
- 三 第三批判的认识论意蕴
- 第九章 应用的认识论分析
- 一 知识和应用的分离与统一
- 二 应用的两种类型
- 三 应用中的普遍和特殊
- 第十章 范例、规则和默会能力
- 一 规则和范例
- 二 类比思维或范例推理
- 第四部分 批判的和非批判的
- 第十一章 怀疑和信念
- 一 普遍怀疑原则的悖谬本性
- 二 怀疑的信托品格
- 三 世界图景的实践品格、默会怀疑和“无涉批判的”
- 第十二章 传统、权威和原创性
- 一 传统
- 二 权威
- 三 原创性
- 四 顺从和异见的动态关系
- 第五部分 其他概念关系
- 第十三章 “没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之批判
- 一 没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
- 二 具有认知主体的认识论
- 三 默会的个人系数
- 四 知识三义:内容、状态和能力
- 第十四章 认识论与心理和逻辑之辩
- 一 认识论是科学知识的逻辑学
- 二 心理学之于认识论的相关性
- 三 个人系数的逻辑品格
- 第十五章 “斯诺问题”的哲学反思
- 一 假想的鸿沟
- 二 对实证主义科学观的修正
- 三 对脱离主义者的批评
- 四 连续性框架内的差异
- 五 第三条道路
- 第十六章 “习惯性道德”观念之批判
- 一 非反思的习惯性道德?
- 二 政治论证:说服性的还是证明性的?
- 三 默会知识之体现智力的、反思的和批判的品格
- 结论 走向一种厚实的认识论
- 一 罗蒂—艾伦之争
- 二 罗蒂知识观批判:从默会知识论的视角看
- 三 单薄的认识论vs.厚实的认识论
- 附录默会知识:何种意谓?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