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亚洲国家与地区传媒研究丛书:印度大众传媒研究》探讨全球化时代印度传媒的身份变化与理论思考。

内容简介

《亚洲国家与地区传媒研究丛书:印度大众传媒研究》以全球本地化为经,辅以历史现实的考察,复参酌周边国家的实践,在庞大的资料交织下穿针引线,所涉内容,不仅包括全球化时代印度传媒演进的经验性细节,还涉及印度传媒应对全球化进行身份改变、建构及培养的理论思考,两者相得益彰,既不违逆资料,又营造氛围,维持叙述的张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加强亚洲传媒研究 促进亚洲交流合作
  • 序印度传媒研究的新视角
  • 前言重视来自印度的经验
  • 第一章 印度崛起:国力基础与现实困境
  • 第一节 国内发展的成与败
  • 一、人口红利与负担
  • 二、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 三、居住是大问题
  • 四、物质环境恶化
  • 五、忽视农村带来恶果
  • 六、学校教育堪忧
  • 七、治理制度效能不高
  • 八、结构性问题与国内政治碎片化
  • 九、改革敌不过党争
  • 第二节 外部环境:全球与地区的纬度
  • 一、又一个大国的崛起
  • 二、印美关系比较牢靠
  • 三、一直并依然处于印度洋的中心
  • 四、巴基斯坦对印度形成挑战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从觉醒到拥抱世界
  • 第一节 逼出来的觉醒
  • 第二节 拥抱全球化
  • 一、“改变印度和世界”的方案
  • 二、作为印度新景观的经济成就
  • 第三节 先天不足
  • (一)争议不断
  • (二)动力不足
  • (三)缺乏基础
  • (四)管理落后
  • 第四节 前景不明
  • 第三章 印度全球化:历史基础与现实影响
  • 第一节 英国遗产与印度改革
  • 一、英语
  • 二、现代国家制度
  • 第二节 思想观念与制度变迁
  • 第三节 经济改革与社会变迁
  • 第四章 复杂全球化:本土的实践与抗争
  • 第一节 全球化:毁誉参半的现实
  • 一、“全球化”的理论认知
  • 二、关于全球化的认知
  • 第二节 信息流动的不平衡
  • 一、传统媒体时代的不平等
  • 二、全球信息流动的新鸿沟
  • 三、发展中国家媒体:谁的喉舌
  • 第三节 全球本土化:权力的消解与抗争
  • 一、全球本土化成为一种趋势
  • 二、全球化与全球本土化:相生相克
  • 三、传媒业的实践:全球化思考+本土化执行
  • 第五章 传媒管理:框架整合与政策变迁
  • 第一节 政治体制与传媒自由
  • 一、新闻法制
  • 二、媒体自治
  • 第二节 全球化影响与政策适应
  • 一、文化帝国主义的恐惧与应对
  • 二、技术进步与传媒政策
  • 三、开放传媒市场
  • 四、报道内容的畸轻畸重
  • 五、文化传统与内容准确性
  • 第三节 为互联网立法
  • 一、互联网需要法律
  • 二、印度应时而变的立法
  • 三、互联网立法要慎重
  • 第四节 印度电视管理政策
  • 一、管理广播的必要性
  • 二、印度的政策与实践
  • 第五节 印度的新闻自由
  • 一、新闻仲裁
  • 二、新闻咨询与仲裁机构
  • 三、新闻自由
  • 第六章 想象的敌对:印度传媒与中印关系
  • 第一节 从历史到未来
  • 一、友好的基础
  • 二、作为历史支流的战争
  • 三、瑜亮情结
  • 四、民意调查
  • 五、未来可期
  • 第二节 推波助澜的印度媒体
  • 一、印度传媒无事生非
  • 二、为何要抹黑中国
  • 三、媒体作恶会恶化国家间关系
  • 第三节 《印度时报》的涉华报道
  • 一、英文媒体反华声调较高
  • 二、《印度时报》的影响力
  • 三、存在偏见的对华报道
  • 第四节 中印是彼此的机遇
  • 第七章印度媒体的消解与抗争
  • 第一节 印度新闻业的历史
  • 第二节 正在改变的传媒景观
  • 一、管理政策自由化
  • 二、国际媒体登陆印度
  • 三、频道竞争加剧
  • 四、报业市场繁荣
  • 第三节 全球化重塑印度新闻业
  • 一、无可避免的“默多克化”?
  • 二、新闻实践的改革
  • 第四节 全球化对本土媒体的赋能
  • 一、新闻的人本化
  • 二、新闻的区域性与地方性
  • 三、本土化内容更胜全球化框架
  • 第八章 电视产业:从垄断到混战
  • 第一节 经济开放前的政府控制
  • 一、国营电视台时期
  • 二、电视进入变革时期
  • 第二节 多频道竞争的电视市场
  • 一、“海湾战争”引爆卫星电视
  • 二、国际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 三、本土商业电视的崛起
  • 第三节 电视改变国内社会景观
  • 一、公众视野的拓展
  • 二、美国文化的烙印
  • 三、民族主义与电子资本主义
  • 第四节 印度电视与国家发展
  • 一、发展传播学的国际背景:冷战产物
  • 二、印度的实践
  • 三、社会的思潮
  • 第九章报业市场:逆势而上
  •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印度报业
  • 一、印度报纸的发展
  • 二、报纸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 三、印度报纸的前景
  • 第二节 《印度时报》的国际报道
  • 一、关注美欧和南亚 不太重视亚洲整体
  • 二、为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制造有利舆论
  • 第三节 偏见与臆想并存的对华报道
  • 第十章后来居上的新媒体产业
  • 第一节 冷热不均的新媒体
  • 第二节 优先发展的印度IT产业
  • 一、软件外包的迅猛发展
  • 二、IT人员的外流和受阻
  • 第三节 互联网产业前景看好
  • 一、先慢后快的发展历程
  • 二、电子商务开始发展
  • 三、本土的互联网力量
  • 四、全球新媒体公司涌入
  • 五、动漫产业发展低于预期
  • 六、互联网管理
  • 第四节 移动互联网之国
  • 一、互联网与手机
  • 二、手机行业成为富矿
  • 三、数字娱乐产业
  • 第五节 新媒体与受众
  • 一、催化色情业的壮大
  • 二、存在借助网络推进政治的趋势
  • 三、“需防‘恶棍’操控新媒体”
  • 第六节 印度版“棱镜”计划
  • 一、监控电话和互联网用户
  • 二、印度军方参与其中
  • 三、防备中国之心不减
  • 第七节 对外传播中的双刃剑
  • 一、印度的“自觉”
  • 二、互联网是印度与西方民间沟通的新途径
  • 三、网络监管政策受到批评
  • 第十一章印度传媒与软实力建构
  • 第一节 传媒与国家建构
  • 一、传媒塑造国家形象
  • 二、传媒确立“我者”与“他者”
  • 第二节 印度的国家形象
  • 一、感觉良好
  • 二、形象资本
  • 三、理论思考
  • 四、构成要素
  • 第三节 印度传媒的形象塑造
  • 一、传统文化和传媒体制
  • 二、印度传媒的全球话语权塑造
  • 三、印度电影与电视的国际传播力较强
  • 三、印度信息传播能力较差,缺乏议程设置能力
  • 第十二章印度的未来:开放还是保护
  • 第一节 美国的霸主地位
  • 一、美国观念的全球化
  • 二、实现全球化的最有效方式——音乐产业
  • 三、印度的“美国化”
  • 四、“美国式”全球化的红利
  • 第二节 亚洲的世纪?
  • 一、雄心与实力
  • 二、现实与前景
  • 三、印度能否成为榜样
  • 四、改革者辛格
  • 第三节 中印友好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