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915千字
字数
2019-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面解析华为AR系列路由器功能、技术原理及配置管理。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华为AR系列路由器各主要功能的技术原理和配置与管理方法,包括AR系列路由器各主要类型接口(特别是各种WAN接口)、WAN接入协议,以及DHCP、DNS、NAT等基础功能,BFD、NQA、VRRP、接口备份和双机热备份等可靠性功能,以及路由策略在IPv4和IPv6网络环境中的应用配置与管理。
目录
- 封面
- 扉页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内容提要
- 序
- 自序
- 前言
- 第1章 E1/T1/E3系统接口配置与管理
- 1.1 AR G3系列路由器简介
- 1.1.1 AR企业路由器的产品定位
- 1.1.2 AR企业路由器的主要应用
- 1.2 接口基础及基本参数配置与管理
- 1.2.1 接口分类
- 1.2.2 物理接口编号规则
- 1.2.3 以太网接口分类
- 1.2.4 配置接口基本参数
- 1.2.5 配置接口IPv4地址
- 1.2.6 配置接口借用IPv4地址
- 1.2.7 IPv6地址结构
- 1.2.8 IPv6地址的分类
- 1.2.9 配置接口的IPv6地址
- 1.3 Serial接口配置与管理
- 1.3.1 Serial接口卡简介
- 1.3.2 Serial接口工作方式
- 1.3.3 配置同步方式下Serial接口
- 1.3.4 配置异步方式下Serial接口
- 1.3.5 同步方式下Serial接口连接网络的配置示例
- 1.4 CE1/PRI接口配置与管理
- 1.4.1 E1和T1简介
- 1.4.2 CE1/PRI接口简介
- 1.4.3 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E1方式
- 1.4.4 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CE1方式
- 1.4.5 配置CE1/PRI接口工作在PRI方式
- 1.4.6 CE1/PRI接口管理
- 1.5 E1-F接口配置与管理
- 1.5.1 E1-F接口简介
- 1.5.2 配置E1-F接口工作在非成帧方式
- 1.5.3 配置E1-F接口工作在成帧方式
- 1.5.4 E1-F接口管理
- 1.6 CT1/PRI接口配置与管理
- 1.6.1 CT1/PRI接口简介
- 1.6.2 配置CT1/PRI接口工作在CT1方式
- 1.6.3 配置CT1/PRI接口工作在PRI方式
- 1.6.4 CT1/PRI接口管理
- 1.7 T1-F接口配置与管理
- 1.7.1 T1-F接口简介
- 1.7.2 配置T1-F接口工作在成帧方式
- 1.7.3 T1-F接口管理
- 1.8 CE3接口配置与管理
- 1.8.1 E3系统及CE3接口简介
- 1.8.2 配置CE3接口工作在E3方式
- 1.8.3 CE3接口管理
- 第2章 POS/CPOS/PON接口配置与管理
- 2.1 POS接口配置与管理
- 2.1.1 POS接口简介
- 2.1.2 配置POS接口
- 2.1.3 POS接口物理参数配置示例
- 2.2 CPOS接口配置与管理
- 2.2.1 CPOS接口简介
- 2.2.2 SDH帧结构
- 2.2.3 SDH帧复用基本概念
- 2.2.4 SDH帧复用原理
- 2.2.5 E1/T1通道编号计算
- 2.2.6 配置通过CPOS接口实现设备相连
- 2.2.7 配置CPOS接口汇聚接入E1线路
- 2.2.8 配置CPOS接口汇聚接入T1线路
- 2.2.9 CPOS接口管理
- 2.2.10 CPOS接口通过光纤直连的配置示例
- 2.2.11 CPOS接口汇聚接入E1线路的配置示例
- 2.2.12 CPOS接口汇聚接入T1线路的配置示例
- 2.3 PON接口配置与管理
- 2.3.1 PON接口简介
- 2.3.2 配置EPON接口
- 2.3.3 配置GPON接口
- 2.3.4 PON接口管理
- 第3章 DCC和LTE接入配置与管理
- 3.1 广域网接入/互联概述
- 3.2 DCC基础
- 3.2.1 DCC概述
- 3.2.2 两种DCC的拨号控制原理
- 3.2.3 DCC的主要应用场景
- 3.2.4 配置DCC前的准备
- 3.3 配置轮询DCC
- 3.3.1 配置拨号接口链路层协议和IP地址
- 3.3.2 使能轮询DCC并配置DCC拨号ACL及与接口的关联
- 3.3.3 配置发起或接收轮询DCC呼叫
- 3.3.4 配置DCC拨号接口属性
- 3.3.5 配置DCC呼叫MP捆绑
- 3.3.6 配置拨号串循环备份
- 3.3.7 配置通过DCC实现动态路由备份
- 3.3.8 断开连接
- 3.4 配置共享DCC
- 3.4.1 使能共享DCC并配置DCC拨号ACL及与接口的关联
- 3.4.2 配置共享DCC呼叫
- 3.5 LTE Cellular接口基础
- 3.5.1 LTE Cellular接口简介
- 3.5.2 LTE网络架构
- 3.5.3 LTE拨号连接过程
- 3.5.4 LTE APN简介
- 3.5.5 LTE的主要应用
- 3.6 LTE Cellular接口配置与管理
- 3.6.1 配置LTE Cellular接口的连接参数
- 3.6.2 配置轮询DCC拨号连接
- 3.6.3 配置PIN管理功能
- 3.6.4 配置短信收发功能
- 3.6.5 配置短信告警功能
- 3.6.6 维护LTE Cellular接口
- 3.6.7 LTE Cellular接口作为主接口接入Internet的配置示例
- 3.6.8 LTE Cellular接口作为备份接口接入Internet的配置示例
- 3.6.9 LTE Cellular接口多APN功能的配置示例
- 3.6.10 使用双SIM卡接入不同LTE网络的配置示例
- 第4章 xDSL接口及PPP、PPPoE接入配置与管理
- 4.1 ADSL接入配置与管理
- 4.1.1 ADSL概述
- 4.1.2 ADSL接入方案配置任务
- 4.1.3 配置ADSL接口
- 4.1.4 配置Dialer接口共享DCC参数
- 4.1.5 配置PVC的PPPoEoA映射
- 4.1.6 ADSL接口的PPPoEoA客户端配置示例
- 4.2 VDSL接入配置与管理
- 4.2.1 VDSL概述
- 4.2.2 VDSL接入方案配置任务
- 4.2.3 配置ATM模式VDSL接口
- 4.2.4 配置PTM模式下VDSL接口
- 4.2.5 ATM模式VDSL接口的PPPoEoA客户端配置示例
- 4.3 G.SHDSL接入配置与管理
- 4.3.1 G.SHDSL概述
- 4.3.2 G.SHDSL接入方案配置任务
- 4.3.3 配置G.SHDSL接口
- 4.4 PPP配置与管理
- 4.4.1 PPP简介及报文格式
- 4.4.2 PPP的链路建立过程
- 4.4.3 配置PPP基本功能
- 4.4.4 配置PPP的PAP认证
- 4.4.5 配置PPP的CHAP认证
- 4.4.6 配置PPP协商参数
- 4.4.7 P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
- 4.4.8 CHAP单向认证配置示例
- 4.5 MP配置与管理
- 4.5.1 MP概述
- 4.5.2 配置将PPP链路直接绑定到VT上实现MP
- 4.5.3 配置按照PPP链路用户名查找VT实现MP
- 4.5.4 配置将PPP链路加入MP-Group实现MP
- 4.5.5 配置MP分片和捆绑数
- 4.5.6 将PPP链路直接绑定到VT上实现MP的配置示例
- 4.5.7 按照PPP链路用户名查找VT实现MP的配置示例
- 4.5.8 将PPP链路加入MP-Group实现MP的配置示例
- 4.6 PPPoE协议配置与管理
- 4.6.1 PPPoE帧格式
- 4.6.2 PPPoE拨号原理
- 4.6.3 PPPoE典型应用
- 4.6.4 配置设备作为PPPoE客户端
- 4.6.5 配置设备作为PPPoE服务器
- 4.6.6 PPPoE服务器配置示例
- 第5章 DHCP和DNS服务配置与管理
- 5.1 DHCP基础
- 5.1.1 DHCP概述
- 5.1.2 DHCP报文及其格式
- 5.1.3 DHCP选项
- 5.1.4 DHCP中继代理服务简介
- 5.1.5 DHCP服务初次IP地址自动分配原理
- 5.1.6 DHCP客户端重用曾经使用过的地址的工作原理
- 5.1.7 DHCP服务IP地址租约更新原理
- 5.2 配置设备作为DHCP服务器
- 5.2.1 开启DHCP功能
- 5.2.2 配置全局方式DHCP地址池为客户端分配IP地址的网络参数
- 5.2.3 配置接口方式DHCP地址池为客户端分配IP地址的网络参数
- 5.2.4 配置DHCP报文限速
- 5.3 配置为客户端分配除IP地址以外的网络参数
- 5.3.1 配置DHCP客户端的网关地址
- 5.3.2 配置DHCP客户端的DNS服务和NetBIOS服务
- 5.3.3 配置DHCP客户端的配置文件
- 5.3.4 配置DHCP客户端的自定义选项信息
- 5.4 DHCP服务器维护与配置示例
- 5.4.1 DHCP服务器配置管理命令
- 5.4.2 复位DHCP地址池和释放IP地址
- 5.4.3 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
- 5.4.4 基于全局地址池的DHCP服务器的配置示例
- 5.4.5 基于接口地址池的DHCP服务器的配置示例
- 5.5 配置设备作为DHCP中继
- 5.5.1 使能DHCP中继功能
- 5.5.2 配置DHCP服务器的IP地址
- 5.5.3 配置DHCP中继对Option82选项的处理策略
- 5.5.4 DHCP中继配置示例
- 5.6 DHCP Snooping配置与管理
- 5.6.1 DHCP Snooping概述
- 5.6.2 DHCP Snooping支持的Option82功能
- 5.6.3 DHCP Snooping的典型应用
- 5.6.4 DHCP Snooping的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5.6.5 配置防止DHCP服务器仿冒者攻击
- 5.6.6 配置防止仿冒DHCP报文攻击
- 5.6.7 配置防止DHCP服务器拒绝服务攻击
- 5.6.8 配置在DHCP报文中添加Option82字段
- 5.6.9 DHCP Snooping的攻击防范功能配置示例
- 5.7 配置DHCP/BOOTP客户端
- 5.7.1 配置DHCP/BOOTP客户端属性
- 5.7.2 使能DHCP/BOOTP客户端功能
- 5.7.3 配置其他功能
- 5.7.4 DHCP客户端配置示例
- 5.8 DNS服务配置与管理
- 5.8.1 配置作为DNS客户端
- 5.8.2 配置DNS Proxy/Relay
- 5.8.3 配置DDNS客户端
- 第6章 NAT配置与管理
- 6.1 NAT基础
- 6.1.1 NAT的技术背景
- 6.1.2 NAT主要分类
- 6.1.3 Basic NAT实现原理
- 6.1.4 NAPT实现原理
- 6.1.5 Easy IP实现原理
- 6.1.6 NAT Server实现原理
- 6.1.7 静态NAT/NAPT
- 6.1.8 NAT与路由的本质区别
- 6.2 NAT扩展技术及主要应用
- 6.2.1 NAT ALG
- 6.2.2 DNS Mapping
- 6.2.3 NAT关联VPN
- 6.2.4 两次NAT
- 6.2.5 NAT过滤和NAT映射
- 6.2.6 NAT的主要应用
- 6.2.7 NAT的配置任务
- 6.3 NAT配置与管理
- 6.3.1 配置动态NAT
- 6.3.2 动态NAT地址转换配置示例
- 6.3.3 配置两次NAT示例
- 6.3.4 配置静态NAT
- 6.3.5 静态一对一NAT配置示例
- 6.3.6 配置NAT Server
- 6.3.7 NAT Server配置示例
- 6.3.8 PPPoE拨号通过Easy IP访问外网的配置示例
- 6.3.9 NAT综合配置示例
- 6.3.10 典型故障分析与排除
- 第7章 BFD、NQA和VRRP配置与管理
- 7.1 可靠性技术概述
- 7.2 BFD配置与管理
- 7.2.1 BFD概述
- 7.2.2 BFD检测原理
- 7.2.3 BFD主要应用
- 7.2.4 配置静态BFD单跳检测
- 7.2.5 单跳检测二层链路配置示例
- 7.2.6 VLANIF接口BFD单跳检测配置示例
- 7.2.7 配置静态BFD多跳检测
- 7.2.8 BFD多跳检测配置示例
- 7.2.9 配置静态标识符自协商BFD
- 7.2.10 配置静态BFD单臂回声功能
- 7.2.11 单臂回声功能配置示例
- 7.2.12 配置静态BFD与接口/子接口状态联动
- 7.2.13 BFD状态与接口状态联动配置示例
- 7.2.14 调整BFD参数
- 7.3 NQA配置与管理
- 7.3.1 NQA综述
- 7.3.2 ICMP NQA测试基本原理
- 7.3.3 配置ICMP NQA测试
- 7.3.4 ICMP NQA测试配置示例
- 7.4 VRRP基础及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7.4.1 VRRP概述
- 7.4.2 VRRP报文
- 7.4.3 VRRP基本工作原理
- 7.4.4 VRRP Master选举和状态通告
- 7.4.5 VRRP的两种主备模式
- 7.4.6 VRRP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7.4.7 VRRP主备备份配置示例
- 7.4.8 VRRP多网关负载分担配置示例
- 7.4.9 Dot1q终结子接口支持VRRP配置示例
- 7.4.10 QinQ终结子接口支持VRRP配置示例
- 7.5 VRRP联动功能配置与管理
- 7.5.1 配置VRRP与接口状态联动监视上行接口
- 7.5.2 配置VRRP与BFD联动实现快速切换
- 7.5.3 配置VRRP与BFD/NQA/路由联动监视上行链路
- 7.5.4 VRRP与接口状态联动监视上行接口的配置示例
- 7.5.5 VRRP与BFD联动实现快速切换配置示例
- 7.5.6 VRRP与BFD联动监视上行链路的配置示例
- 7.5.7 VRRP与NQA联动监视上行链路的配置示例
- 7.5.8 VRRP与路由联动监视上行链路配置示例
- 第8章 接口备份、接口监控组和双机热备份配置与管理
- 8.1 接口备份配置与管理
- 8.1.1 接口备份概述
- 8.1.2 接口备份主要特性
- 8.1.3 配置主备接口备份基本功能
- 8.1.4 以太链路+以太链路的主备接口备份配置示例
- 8.1.5 配置负载分担接口备份
- 8.1.6 以太链路+以太链路的负载分担接口备份配置示例
- 8.1.7 配置主备接口备份联动功能
- 8.1.8 以太链路+以太链路的接口备份与BFD联动配置示例
- 8.1.9 以太链路+ADSL链路的接口备份与BFD联动的配置示例
- 8.1.10 以太链路+以太链路的接口备份与NQA联动的配置示例
- 8.1.11 以太链路+ADSL链路的接口备份与NQA联动的配置示例
- 8.1.12 以太链路+以太链路的接口备份与路由联动的配置示例
- 8.1.13 以太链路+ADSL链路的接口备份与路由联动的配置示例
- 8.2 接口监控组配置与管理
- 8.2.1 接口监控组简介
- 8.2.2 接口监控组的典型应用
- 8.2.3 配置接口监控组
- 8.2.4 接口监控组配置示例
- 8.3 双机热备份基础
- 8.3.1 双机热备份的备份方式
- 8.3.2 双机热备份的实现机制
- 8.3.3 配置双机热备份功能
- 8.3.4 双机热备份配置管理及故障排除
- 8.3.5 双机热备份配置示例
- 第9章 路由基础和静态路由(IPv4&IPv6)配置与管理
- 9.1 路由基础
- 9.1.1 路由的分类
- 9.1.2 路由表的分类及组成
- 9.1.3 FIB表的组成及最长掩码匹配原则
- 9.1.4 路由协议的优先级
- 9.1.5 路由度量
- 9.1.6 负载分担与路由备份
- 9.1.7 路由的收敛与路由迭代
- 9.2 静态路由基础
- 9.2.1 静态路由的组成
- 9.2.2 静态路由的主要特点
- 9.2.3 静态缺省路由
- 9.2.4 静态路由负载分担和路由备份
- 9.3 IPv4静态路由配置与管理
- 9.3.1 配置IPv4静态路由
- 9.3.2 静态路由配置经验分享
- 9.3.3 配置静态路由与静态BFD联动
- 9.3.4 配置静态路由与NQA联动
- 9.3.5 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 9.3.6 静态路由与BFD联动的配置示例
- 9.3.7 静态路由与NQA联动的配置示例
- 9.4 IPv6静态路由配置与管理
- 9.4.1 创建IPv6静态路由
- 9.4.2 IPv6静态路由配置示例
- 第10章 RIP和RIPng路由配置与管理
- 10.1 RIP基础
- 10.1.1 RIP的度量机制
- 10.1.2 RIP的4个定时器
- 10.1.3 RIP路由表的形成
- 10.1.4 RIP路由更新方法
- 10.1.5 RIP路由定期更新机制
- 10.1.6 RIP路由触发更新机制
- 10.1.7 RIP路由收敛机制
- 10.1.8 RIP报文格式
- 10.2 RIP配置与管理
- 10.2.1 RIP主要配置任务
- 10.2.2 配置RIP基本功能
- 10.2.3 RIP基本功能的配置示例
- 10.2.4 配置RIP-2特性
- 10.2.5 配置防止路由环路
- 10.2.6 控制RIP的路由选路
- 10.2.7 控制RIP路由信息的发布
- 10.2.8 RIP引入外部路由的配置示例
- 10.2.9 控制RIP路由信息的接收
- 10.2.10 调整RIP网络性能参数
- 10.2.11 配置RIP与BFD联动
- 10.2.12 RIP与单臂回声静态BFD联动特性的配置示例
- 10.2.13 RIP与动态BFD联动特性的配置示例
- 10.3 RIPng协议基础
- 10.3.1 RIPng主要特性
- 10.3.2 RIPng报文格式
- 10.4 RIPng协议配置与管理
- 10.4.1 配置RIPng的基本功能
- 10.4.2 配置RIPng防止路由环路
- 10.4.3 控制RIPng的路由选路
- 10.4.4 控制RIPng路由信息的发布和接收
- 10.4.5 提升RIPng网络的性能
- 10.4.6 RIPng接收路由过滤的配置示例
- 第11章 OSPFv2路由配置与管理
- 11.1 OSPF基础
- 11.1.1 OSPF简介
- 11.1.2 OSPF基本运行机制
- 11.1.3 理解OSPF区域
- 11.1.4 OSPF报文种类
- 11.1.5 OSPF报头格式
- 11.1.6 OSPF的报文格式
- 11.1.7 OSPF LSA头部格式
- 11.1.8 OSPF LSA种类及报文格式
- 11.1.9 几种特殊的OSPF区域
- 11.1.10 OSPF的网络类型
- 11.1.11 OSPF网络的设计考虑
- 11.2 OSPF工作原理
- 11.2.1 OSPF接口状态机
- 11.2.2 OSPF邻居状态机
- 11.2.3 Router ID和DR、BDR选举原理
- 11.2.4 广播网络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流程
- 11.2.5 NBMA网络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流程
- 11.2.6 OSPF路由计算原理
- 11.2.7 理解OSPF进程
- 11.3 配置OSPF基本功能
- 11.3.1 创建OSPF进程
- 11.3.2 创建OSPF区域
- 11.3.3 使能OSPF
- 11.3.4 创建虚连接
- 11.3.5 配置对OSPF更新LSA的泛洪限制
- 11.3.6 OSPF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 11.3.7 OSPF虚连接的配置示例
- 11.4 配置OSPF在不同网络类型中的属性
- 11.4.1 配置接口的网络类型
- 11.4.2 配置P2MP网络属性
- 11.4.3 配置NBMA网络属性
- 11.4.4 OSPF的DR选举配置示例
- 11.5 配置OSPF特殊区域
- 11.5.1 配置OSPF的Stub/Totally Stub区域
- 11.5.2 配置OSPF的NSSA/Totally NSSA区域
- 11.5.3 OSPF的Totally Stub区域配置示例
- 11.5.4 OSPF的NSSA区域配置示例
- 11.6 调整OSPF的选路
- 11.6.1 配置OSPF的接口开销
- 11.6.2 配置等价路由
- 11.6.3 配置OSPF路由选择规则
- 11.6.4 抑制接口接收和发送OSPF报文
- 11.7 调整OSPF网络收敛性能
- 11.7.1 调整OSPF网络收敛性能的配置任务
- 11.7.2 调整OSPF网络收敛性能的配置步骤
- 11.8 配置OSPF邻居或邻接的会话参数
- 11.9 配置OSPF安全功能
- 11.9.1 配置OSPF GSTM功能
- 11.9.2 配置OSPF安全认证功能
- 11.10 控制OSPF路由信息的发布和接收
- 11.10.1 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
- 11.10.2 配置OSPF将缺省路由通告到OSPF区域
- 11.10.3 配置OSPF路由聚合
- 11.10.4 配置OSPF对接收和发布的路由进行过滤
- 11.10.5 配置对发送的LSA进行过滤
- 11.10.6 配置对ABR Type-3 LSA进行过滤
- 11.10.7 OSPF路由过滤的综合配置示例
- 11.11 OSPF与BFD联动配置与管理
- 11.11.1 配置OSP与BFD联动
- 11.11.2 OSPF与BFD联动的配置示例
- 第12章 OSPFv3路由配置与管理
- 12.1 OSPFv3协议基础
- 12.1.1 OSPFv3支持的网络类型
- 12.1.2 OSPFv3的LSA类型
- 12.1.3 OSPFv3和OSPFv2协议的不同
- 12.1.4 OSPFv3报头和报文格式
- 12.2 OSPFv3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12.2.1 配置OSPFv3基本功能
- 12.2.2 OSPFv3基本功能管理
- 12.2.3 OSPFv3基本功能的配置示例
- 12.3 OSPFv3特殊区域和虚连接配置与管理
- 12.3.1 配置OSPFv3 Stub或Totally Stub区域
- 12.3.2 配置OSPFv3 NSSA或Totally NSSA区域
- 12.3.3 配置OSPFv3虚连接
- 12.3.4 OSPFv3 Stub区域配置示例
- 12.3.5 OSPFv3 NSSA区域配置示例
- 12.3.6 OSPFv3的虚连接配置示例
- 12.4 配置OSPFv3的路由属性
- 12.5 控制OSPFv3的路由信息
- 12.5.1 配置OSPFv3路由聚合
- 12.5.2 OSPFv3发布ASBR聚合路由的配置示例
- 12.5.3 配置OSPFv3对接收的路由进行过滤
- 12.5.4 配置OSPFv3引入外部路由
- 12.5.5 OSPFv3外部路由引入的配置示例
- 12.5.6 配置对区域内的LSA进行过滤
- 12.6 调整和优化OSPFv3网络
- 12.6.1 配置用于调整和优化OSPFv3网络的功能
- 12.6.2 OSPFv3的DR选择配置示例
- 第13章 IS-IS(IPv4&IPv6)路由配置与管理
- 13.1 IS-IS协议基础
- 13.1.1 OSI网络基础
- 13.1.2 IS-IS基本术语
- 13.1.3 IS-IS路由器类型
- 13.1.4 OSI网络/IS-IS路由类型
- 13.1.5 IS-IS区域与OSPF区域的比较
- 13.1.6 IS-IS的两种地址格式
- 13.2 IS-IS协议PDU报文格式
- 13.2.1 IS-IS主要PDU类型
- 13.2.2 IS-IS PDU报头格式
- 13.2.3 IIH PDU报文格式
- 13.2.4 LSP PDU报文格式
- 13.2.5 SNP PDU报文格式
- 13.2.6 IS-IS PDU可变长字段格式
- 13.3 IS-IS协议基本原理
- 13.3.1 DIS和伪节点
- 13.3.2 IS-IS邻居关系的建立
- 13.3.3 IS-IS的LSP交互过程
- 13.3.4 IS-IS报文验证
- 13.3.5 IS-IS路由渗透
- 13.3.6 IS-IS网络收敛
- 13.4 IS-IS(IPv4)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13.4.1 创建IS-IS进程
- 13.4.2 配置网络实体名称
- 13.4.3 配置全局Level级别
- 13.4.4 建立IS-IS邻居
- 13.4.5 IS-IS基本功能管理
- 13.4.6 IS-IS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 13.5 IS-IS(IPv4)路由聚合
- 13.5.1 配置IS-IS路由聚合
- 13.5.2 IS-IS路由聚合配置示例
- 13.6 控制IS-IS(IPv4)的路由信息交互
- 13.6.1 配置IS-IS发布缺省路由
- 13.6.2 配置IS-IS引入外部路由
- 13.6.3 配置IS-IS发布部分外部路由到IS-IS路由域
- 13.6.4 配置允许将部分IS-IS路由下发到IP路由表
- 13.6.5 IS-IS外部路由引入配置示例
- 13.7 控制IS-IS(IPv4)的路由选路
- 13.7.1 配置IS-IS协议的优先级
- 13.7.2 配置IS-IS接口的开销
- 13.7.3 配置IS-IS对等价路由的处理方式
- 13.7.4 配置IS-IS路由渗透
- 13.7.5 控制Level-1设备是否生成缺省路由
- 13.8 调整IS-IS(IPv4)路由的收敛性能
- 13.8.1 配置Hello报文参数
- 13.8.2 配置LSP报文参数
- 13.8.3 配置CSNP报文参数
- 13.8.4 调整SPF的计算时间间隔
- 13.8.5 配置IS-IS路由按优先级收敛
- 13.9 提高IS-IS(IPv4)网络的安全性
- 13.9.1 配置IS-IS接口认证
- 13.9.2 配置区域、路由域的认证
- 13.9.3 IS-IS认证配置示例
- 13.10 配置IS-IS(IPv4)设备进入过载状态
- 13.11 配置IS-IS(IPv4)与BFD联动
- 13.11.1 IS-IS与BFD联动简介
- 13.11.2 配置IS-IS与静态BFD联动
- 13.11.3 配置IS-IS与动态BFD联动
- 13.11.4 IS-IS与静态BFD联动的配置示例
- 13.11.5 IS-IS与动态BFD联动的配置示例
- 13.12 IS-IS IPv6基础
- 13.12.1 IS-IS IPv6新增的TLV和NLPID
- 13.12.2 IS-IS多拓扑
- 13.13 IS-IS(IPv6)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13.13.1 配置建立IS-IS IPv6邻居
- 13.13.2 IS-IS IPv6的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 13.14 控制IS-IS(IPv6)的路由信息交互
- 13.14.1 配置控制IS-IS(IPv6)的路由信息的交互功能
- 13.14.2 IS-IS IPv6外部路由引入的配置示例
- 13.14.3 IS-IS IPv6路由聚合配置示例
- 13.15 控制IS-IS(IPv6)的路由选路
- 第14章 BGP(IPv4&IPv6)路由配置与管理
- 14.1 BGP基础
- 14.1.1 BGP的基本概念
- 14.1.2 BGP AS
- 14.1.3 BGP地址族
- 14.2 BGP报文及基本工作原理
- 14.2.1 5种BGP报文的格式
- 14.2.2 6种BGP状态机
- 14.2.3 5种路由交互原则
- 14.2.4 BGP与IGP交互原理
- 14.3 BGP的主要路由属性和选路策略
- 14.3.1 BGP路由属性分类
- 14.3.2 Origin(源)属性
- 14.3.3 AS_Path属性
- 14.3.4 NEXT_Hop属性
- 14.3.5 LOCAL_Pref属性
- 14.3.6 MED属性
- 14.3.7 团体属性
- 14.3.8 BGP的选路策略
- 14.4 BGP路由反射器与联盟工作原理
- 14.4.1 路由反射器
- 14.4.2 BGP联盟
- 14.5 BGP基本功能配置与管理
- 14.5.1 启动BGP进程
- 14.5.2 配置BGP对等体
- 14.5.3 配置BGP对等体组
- 14.5.4 配置BGP引入路由
- 14.5.5 BGP基本功能管理
- 14.5.6 BGP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 14.5.7 MBGP基本功能配置示例
- 14.6 BGP路由选路和负载分担配置与管理
- 14.6.1 配置BGP优先级
- 14.6.2 配置Next_Hop属性
- 14.6.3 配置BGP路由首选值
- 14.6.4 配置本机缺省Local_Pref属性
- 14.6.5 配置AS_Path属性
- 14.6.6 配置MED属性
- 14.6.7 配置BGP团体属性
- 14.6.8 配置BGP负载分担
- 14.6.9 BGP路由选路和负载分担管理
- 14.6.10 AS_Path过滤器配置示例
- 14.6.11 通过MED属性控制路由选择的配置示例
- 14.6.12 BGP团体配置示例
- 14.6.13 BGP负载分担配置示例
- 14.7 简化IBGP网络连接
- 14.7.1 配置BGP路由反射器
- 14.7.2 配置BGP联盟
- 14.7.3 BGP路由反射器配置示例
- 14.7.4 BGP联盟配置示例
- 14.8 控制BGP路由的发布和接收
- 14.8.1 控制BGP路由信息的发布
- 14.8.2 控制BGP路由信息的接收
- 14.8.3 配置BGP路由聚合
- 14.8.4 配置邻居按需发布路由
- 14.8.5 配置向对等体发送缺省路由
- 14.8.6 配置BGP软复位
- 14.8.7 BGP与IGP相互引入及BGP路由聚合的配置示例
- 14.8.8 基于前缀的BGP ORF配置示例
- 14.9 调整BGP网络的收敛速度
- 14.9.1 配置BGP连接重传定时器
- 14.9.2 配置BGP存活时间和保持时间定时器
- 14.9.3 配置BGP更新报文定时器
- 14.9.4 配置EBGP连接快速复位
- 14.9.5 配置BGP下一跳延迟响应
- 14.9.6 配置BGP路由振荡抑制
- 14.10 配置BGP安全性
- 14.10.1 配置MD5认证
- 14.10.2 配置Keychain认证
- 14.10.3 配置BGP GTSM功能
- 14.10.4 BGP GTSM配置示例
- 14.11 BGP与BFD联动配置与管理
- 14.11.1 配置BGP与BFD联动
- 14.11.2 BGP与BFD联动配置示例
- 第15章 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IPv4&IPv6)的配置与管理
- 15.1 路由策略基础
- 15.1.1 路由策略原理
- 15.1.2 路由策略过滤器简介
- 15.1.3 路由策略过滤器比较及策略工具调用关系
- 15.1.4 路由策略配置任务
- 15.2 配置路由策略过滤器
- 15.2.1 配置地址前缀列表
- 15.2.2 地址前缀列表的应用情形
- 15.2.3 地址前缀列表的通配地址匹配原则
- 15.2.4 配置AS路径过滤器
- 15.2.5 AS_Path正则表达式的组成
- 15.2.6 配置团体属性过滤器
- 15.2.7 配置扩展团体属性过滤器
- 15.2.8 配置RD属性过滤器
- 15.3 配置路由策略
- 15.3.1 创建路由策略
- 15.3.2 配置if-match子句
- 15.3.3 配置apply子句
- 15.3.4 路由策略的应用
- 15.3.5 配置路由策略生效时间
- 15.3.6 AS_Path过滤器配置示例
- 15.3.7 接收和发布路由过滤的配置示例
- 15.3.8 在路由引入时应用路由策略的配置示例
- 15.4 策略路由基础
- 15.4.1 策略路由概述
- 15.4.2 本地策略路由
- 15.4.3 接口策略路由
- 15.5 本地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
- 15.5.1 配置本地策略路由的匹配规则
- 15.5.2 配置本地策略路由的动作
- 15.5.3 应用本地策略路由
- 15.5.4 本地策略路由配置示例
- 15.6 接口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
- 15.6.1 定义策略路由流分类
- 15.6.2 配置流行为
- 15.6.3 配置并应用接口策略路由
- 15.6.4 接口策略路由配置示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