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绝版经典,全新回归。影响超过半个世纪的伟大杰作,向死而生的永恒绝唱。

内容简介

从秋天到春天,在英格兰东部一片平坦的湿地上,J.A.贝克追逐着游隼的身影。他沉迷其间,痴痴地追随这种鸟,观察它们——在天空中,在地面上,追逐、捕杀、进食、休憩……在日复一日的追逐中,他作为人类的意识逐渐消融,无可避免地被一种鹰的意识所取代……

本书并不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缘起
  • 关于游隼
  • 埃塞克斯的鹰
  • 译后记 一颗寂静主义者的心
  • 附录 鸟类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其一生的仰望

    No.53《游隼》️了解到这本书是在 B 站一位 UP 主的推荐,一本非虚构的自然文学奇书,是作者贝克一个人漫长的观鸟日记,也是一本寂寞却可以在几十年后仍然能发出回响的一部作品。它记录的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动物游隼的生活。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英格兰南海岸的冬天里,作者追寻它们的身影,在河口、山谷、浅滩、沼泽、海岸的清晨里,注视着它们的飞行捕猎振翅或隐没,这一看就是十年。“整整十年,我将我所有的冬日都用于寻找这漂泊不定的光芒,寻找游隼掠过天空时生命迸发出的霎时热情。整整十年,我永远在抬头观望,等待那击破云层的铁锚、那穿破长空的弓弩再次出现。” 十年的观察让贝克对于游隼形成了一种近乎可怕的熟稔。他记住秋日里每一株枯木树枝的形状,只因为游隼棕色的羽毛可以与它们轻易融为一体。只要找到那个多出来的部分,就能捕捉到隐身的游隼。这十年他用文字记录和想象游隼目极之外的世界,反刍在难以企及的自由和桎梏人生无法排遣的哀愁中,最终把这一切凝结为某一年 10 月 1 日至下一年 4 月 4 日的观察日记。这不是一个自我拟人化后对于动物心理的自大想象,也并非理性客观的纯科学的记录,而是仰望一个具体的生命,却永远无法靠近、无法介入。如果你也曾沉默却炙热地追寻过一些永远无法印证的东西,那么你便能明白他的渴慕。先说一下阅读体验,这本书的文字密度很大,不是那种适合一下子就读完的书,甚至可以说一口气读完它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疲惫。在一篇篇或短或长的观鸟日记中,满溢着作者贝克那种寂静而又炽热的情感。有时书中的情绪近乎于狂热,让我不得不暂时地合上书本,大口地喘息。在阅读过程中,我曾经想过许多次,应该以怎样的角度切入,来写一篇还算像样的读后感。比如,我可以描写人类被生理结构所限制的视野和双脚,或者分析作者身患的绝症和对超脱的渴望,再或者我可以就简单的聊一聊游隼这一物种的生存现状,然而,随着阅读临近尾声,我感到评论这本书是一种狗尾续雕的行为。《游隼》的文字是贝克用呕心沥血的激情淬炼出来的,对它所做的任何阐释,都会变成一次既可笑又可悲的拙劣模仿。我发现对这本书最好的推荐,就是大量地引述原文,用最直接的方式将贝克的情感撞入读者的胸怀。“他正一小口一小口地将草叶卷入齿间,对我的抚摸,对我在他上方仅有一英尺的脸庞毫无察觉。我对他而言就像星际吧,太过浩瀚,便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本可以将他捧起带走,但现在就将他带离这片他至死也不愿离开的草地,似乎有些残忍。我给了他一颗橡树果。他将果子含在嘴里,爬上草坡,停下,然后将果子翻转一面,用牙顶住,用手轻轻拍转着,就像陶艺人手下旋转的陶罐。他一生都在为生存、为逃跑、为继续如此生存而进食,他从不超越,永远奔跑在一次死亡和下一次死亡的狭缝间:夜晚,在白鼬和黄鼠狼之间,在狐狸和猫头鹰之间;白天,在车辆和红隼、苍鹭之间。” 动物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从不超越,比如田鼠,又或者始终都在超越,比如游隼,唯有我们人类会体会到一种莫大的痛苦,渴望超越而永远无法实现,这种欲望或者说痛苦最为强烈的一群人可能是极限运动员,在征服了更高的天空,更险的山峰,或者更深的海底之后,他们只会获得片刻的满足,之后很快就会被更难的挑战所魅惑,而这种痛苦在贝克身上尤为严重,他是天空的信徒,游隼的追随者,却不幸罹患了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身体会像生锈的发条人一样逐渐僵硬的绝症,贝克就是在这样仰望飞鸟的日子里,逐渐丧失了行动能力。很难厘清他对游隼的迷恋是否同所患的疾病有直接关系,在长达六个月的观鸟日记中,并未包含任何与病痛有关的文字,但在书中多处描写游隼飞行的段落中,我似乎听到了他强忍痛楚所爆发出来的呐喊。“他悬挂、飘荡在高远的天际;他慵懒,警觉,至高无上。他俯视着大地,看见大片果园在他身下缩小成为黑色细长的线条和绿色的条带;看见黑漆漆的树林紧密相连,绵延直至远山;看见绿色与白色的田野逐渐汇入褐色的土地;看见银色小溪与弯曲河流的线条缓缓伸展、拉直;他还能看见整片河谷,渐渐变得平坦、宽广;看见地平线尽头如污渍般零星的遥远城镇;看见河口涌动着蓝与银交织的水光,轻舔绿色的岛屿…… 而远方,越过所有这一切的远方,他看见大海的平直线条,闪烁、漂浮在褐与白相间的大地尽头,如一道水银。他向上攀升,大海亦随之高升,掀起一片炽热耀眼的光之风暴,仿佛在对鹰,对这被陆地困住的鹰发出雷霆怒吼般的召唤:自由!” 在后记中,译者李斯本说贝克渴望的不是观鸟,而是成为一只鸟,而我在书里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冲击下。开始相信 J.A. 贝克他本来就是一只鸟,一只餐风饮露的雄鹰,在极度虚弱中误闯入一具人类的躯壳,网络世界中关于约翰。雅利克。贝克的信息很少,只知道他出生于英国的切尔姆斯福德,自幼便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生从未离开过他的小镇,他给文学世界只留下了两本著作,直到死后多年才为人所知,其中这本《游隼》如今已经变成了所有观鸟爱好者的圣经,也变成了所有渴望超越之人的慰藉之书。我一直渴望,成为外在世界的一部分,到最外面去,站到所有事物的边缘……《游隼》J.A. 贝克精彩摘录自由!你无法想象自由意味着什么,直到你看见一只游隼如离弦之箭,冲入温暖的春日天空,随心所欲地徜徉在无边无际的光亮之中。和他们相比,我们是抛锚在陆地上如石块一般沉重的灵魂,是抛锚、停泊了的俗世之人,永远想象不出那双眼睛里的自由。拥有万里无云的天空、宽广的河谷、山岭、河口和整片海洋;拥有二十英里天堂般梦幻的捕猎大地,一百万只鸟儿任其选择,还有一万英尺温暖有风的高空任其驰骋、翱翔。不论他去到哪里,这个冬季,我会跟随着他。我将与他分担这漫长捕猎生活里的恐惧、狂喜和百无聊赖。我将追随他,直到我这掠食性的人类的外形不再使他明亮的瞳孔,使他深深的中央凹上那有如万花筒般瞬息万变的色彩因恐惧而黯然。让我这异教徒的大脑沉沦于这片冬日的大地吧。如此,方能得到净化。一切沉默都是在掩盖内在乍起的轰响,内心犹如剧烈燃烧的镁,于孤寂和热烈中等待那种燃烧起来的生命战粟。游隼出现时一切都变得光彩熠熠,就像一座废墟神殿里倒塌的圆柱遽然重获了它古典时代的显赫荣光。对风景做详尽的描述是单调而乏味的。从表面上看,英格兰的每个地方都很相似,只因人类情感的差别而有了微妙的不同。我一直渴望成为外在世界的一部分,到最外面去,站到所有事物的边缘,让我这人类的污秽在虚空与寂静中被洗去,像一只狐狸在超尘灵性的冰冷的水中洗去自己的臭味;让我以一个异乡人的身份回到这小镇。游荡赐予我的奔涌的光芒,随着抵达消逝。我对鸟类的喜爱开始得很晚。多年来,我仅仅把它们看作余光里的一阵震颤。它们感受苦难与喜悦的方式如此简单,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它们的生活如此热烈而旺盛,我们的心脏永远承受不起。它们奔向湮没。它们在我们还未长成之前就已老去。三点,我突然产生了一种真切的预感,确信如果我立即前往海岸线 —— 八英里外的海岸线,我就会在那儿看见游隼。这种确信感非常少有,但一旦你察觉到它,它便如占卜探测师手中那根向下弯曲的树枝一般,不可抗拒。我动身了。在愈来愈深的暮色中,他看上去比他实际的样子要大得多。他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但立刻又抬起来,就在这一瞬间,夜凉如水,彻底淹没了我们,他也迅速褪去了一身的野蛮与凶残,好似将之全部交付给了黑夜。他那巨大的眼睛凝视着我的眼睛,我朝他晃动手臂,他也目不转睛,仿佛这双眼睛看见了某种我以外的东西,某种足以令他们无法移开的东西。最后一丝光线如雪花般剥落,崩碎,瓦解。我还能看见内陆那排榆树的微茫线条,然后,是更近一些的物体,再然后,只剩下鹰身后的一片漆黑。我知道,他现在不会飞走了。我翻过海堤,站到了他的面前。他闭上眼睛,睡去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其实不是很适应作者这种日记式的记录,可能感觉太散了,总是读着读着就跑了。可能没有沉下心来,需要再读一遍感觉一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鸟的赞歌

        喜欢动物、喜欢鸟的朋友值得一读。写作非常纯粹,因而也适合为孩子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