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千字
字数
201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真挚记录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命运,呈现乡村社会中的命运沉浮。
内容简介
程湾是一个仅有四五百人口的江汉平原村落,既不靠城市,又远离改革开放前沿,没有名山大川等先天性旅游资源可以利用,没有可以提振家乡的商贾名流,这样一个寂寂无名的村落,代表了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生态,可以成为探究中国30多年城市化大迁徙的人口迁出地样本。
作者以真挚的人文情怀,长期关注农村城镇化,追踪自己的村庄及乡亲4年,记录一个空心村的命运沉浮,以非虚构写作笔法,深入描写几十个人的不同命运,镜像式呈现当下乡土社会,小角度剖开中国乡村的一个断面,呈现大时代的社会小切片,描摹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以饱含深情的文字,表现几代人的乡愁,寻求城市化中国的情感共鸣。
本书以作者的家乡为点,以农村城市化为线,生动再现了中国农民诀别式迁徙后的内部瓦解,以及亲酬定律、乡酬定律下的异地重构,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浓缩版乡村命运图,为时代作证。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一个村庄的乡村命运
- 梦回家乡
- 我曾经背弃村庄
- 再回故园物是人非
- 重新发现家乡
- 程湾的前尘往事
- 乡村镜像
- 灌了河水的秧苗大多枯死
- 麻将桌上的乡土中国
- 归乡路上的“人情劫”
- 我们的校园被时代淹没了
- 父母的故乡不是我的家
- 乡土随乡村大戏一起谢幕
- 村庄群雕
- 空巢家庭:相距百米两位老人一周内相继自杀
- 老耕家:人工再上涨种粮可能不赚钱
- 留守孩子:学生只有高峰期五分之一
- 跳“农门”族:最后悔的是花钱买了户口
- 乡情圈:第二故乡的聚散离合
- 新女性:乡村女性的变化
- 求职族:从民工“工难”到大学生就业难
- 城市化路径
- 端阳:一个汉正街之家的命运沉浮
- 小海:从小货郎到“西南日化王”
- 华生:开飞机的他开着小车回乡
- 军军:入伍落空的18岁青年离家出走
- 夏平:农家小屋藏职业期货投资者
- 肖平:把网吧开到深圳北站附近
- 大尧兄弟:从搬运工到家电代理商
- 习华:13万买中拆迁房赚了近百万
- 春伯母:被女儿婚姻改变的家庭命运
- 城乡碰撞
- 木兰:从沈阳工地九楼摔下获赔30万
- 新生:一家三口三年走不出传销梦
- 小峰:腊月廿六天上掉下170万拆迁馅饼
- 德德:忙了30年的小生意一停就是一年
- 宽窄:两口子连续两天遭遇车祸
- 丁当:交了3年的社保是不是没用了
- 盼盼:网购的劣质热水器泡了婚房
- 毛婶:异乡车祸撞出城乡3倍差距
- 都市屋檐下
- 良哥:20多年黑户想恢复户口
- 丹夫:谁知建筑工万元月薪背后的艰辛
- 享文:小学毕业的他在一所知名大学工作
- 安迪:儿子在武警部队当了“逃兵”
- 月生:我这“胶囊旅馆”恐怕开不长久
- 腊子:一个装修项目,公司拿走36%装修款
- 爱华:缺席小儿子的春节婚礼
- 复华:终于说服儿子跟着开麻辣烫店
- 乡村行为逻辑
- 老支书:带着30多人闯了市委大院
- 萍儿:货车停在家门口惹来一场亲戚官司
- 桂桂:两次惊人巧合的车祸
- 胡生:村里第一种粮大户被撞身亡
- 金平:住了27年的老宅哪里舍得拆
- 安可:我这一生毁在了装卸公司
- 守望家乡
- 村支书:背负40多万村债一筹莫展
- 权哥:从政协委员到上访户
- 冬生:从走投无路到纳税的开发商
- 丽人:回乡创业,就想离孩子近一点
- 喜叔:一个单职工的田园梦碎了
- 幺哥:还住在40年前的泥坯房里
- 幺叔:脚裹厚纱布,卫生院清洁工作还不能撒手
- 雄鹰:投资家乡回馈乡亲
- 结语:致终将消逝的村庄
- 后记:这本书是村庄为我写的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