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媒体记者的慧眼妙笔,赤心见证和记录中国出版业几十年的发展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建的文集,共收录文章57篇。文章均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过,时间跨度长达近四十年,经归类、编排,共分为文脉地标、远思怀人、缥帙留香、出版之思四个章节,对应收入有关出版社、出版人、出版物以及业界思考等方面的文章。

本书从媒体记者视角反映出中国出版业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诚如作者所言,昨天的样子值得被记住,那是走到现在和通往未来道路上的标志物,有文化传承的初心,有精神田园耕耘的足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注学术 倾情文化(代序)——喜读庄建新闻作品三十年
  • 壹 文脉地标
  • 此是良田好耕植——记商务印书馆
  • 永远的朝内大街166号——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五十年之际
  • 回望来时路,木已成林——写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之际
  • 甘为学术研究“做嫁衣”——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有关“中国故事”的故事——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上)
  • “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外文局的国际传播(下)
  • 为了“立国根本”——写在中华书局百年之际
  • 三联的分社元年
  • 那些书 那群人 那书店——三联书店依靠文化自觉与时代同行的启示
  • 一脉书香——写在中国书店一个甲子之时
  • 一本杂志上的中国——写在《人民中国》创刊六十周年之际
  • 久违了,生活书店
  • 世间独有的风光——写在民族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 有一种心灵的感觉叫光明——中国盲文出版社走过六十年
  • 五线谱上的辉煌——写在人民音乐出版社一个甲子之际
  • 用民族语言传递共和国最美之声——写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成立六十周年之际
  • 贰 远思怀人
  • 为千丈之松歌——访著名出版家陈原
  • 永远年轻的陈原
  • 激情如故
  • 依然坚守着——杨德炎
  • 范用:因书而不朽
  • 编外学者孔凡礼
  • 张元济,永不过时的话题
  • 巢峰:中国出版的一个传奇
  • 蔡美彪:洗尽铅华呈本色
  • 祖国,我在拉美大地为你放歌——追忆《今日中国》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
  • “让世界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记外文出版社社长徐步
  • 叁 缥帙留香
  • 为了给孩子展示斑斓的世界——《少年百科丛书》出版纪实
  • 把生命融入永恒——写在《汉语大词典》出版之际
  • 文学中的幽默话题——与雷达、曹文轩对话
  • 关于“传世之作”的话题——写在《全元戏曲》出版之际
  • 分享人类文明成果——记《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的编纂和出版
  • 走出象牙之塔——写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出版之际
  • 在历史的尘埃中穿行——记《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的两位作者
  • 四部精华汇为册府 承传文明功在千秋——访宋木文、傅璇琮、李国章
  • 分享古人的智慧
  • 在路上——写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之际
  • 大型文化成果从何而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启示
  • 打捞起那一片历史的辉煌——《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出版纪事
  • 追赶太阳的人们——记《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者
  • 《1942:饥饿中国》——用脚把淹没的历史“踩”出来
  • 从一棵树到一片希望的田野——一套英语教材对英语教育的启示
  • 擦亮历史之镜——写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出版之际
  • 为了更多的人读懂《史记》——写在《史记》修订本出版之时
  • 稀见变平常
  • 平馆善本化身记
  • 为了心中的文化坚守——《中国饮食文化史》出版纪略
  • 印本古籍的母亲,你可安好
  • 让未刊珍稀古籍“活”在当下——《浙学未刊稿丛编》出版之旅
  • 把散落的文化遗珠串起来——编撰《遵义丛书》
  • 肆 出版之思
  • 发生在水电出版社的一场争论
  • 等待了五年的判决
  • 出版者担起社会责任——劣质词典频频出笼引发思考
  • 我们丢失了什么
  • 学术著作出版:缘何“不差钱”却“差了学术”
  • 典籍整理亦学问 标点也是大文章
  • 为了文化的尊严——写在国家出版基金实施六周年之际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