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描中国秦汉文学的发展脉络。

内容简介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充分展现了秦汉文学史的各个方面。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写说明
  • 绪论 秦汉文学渊源及其流变
  • 第一节 秦汉文学的思想渊源
  • 第二节 秦汉文学的空间分布
  • 第三节 秦汉文学的文体考察
  • 第四节 秦汉文学的载体变迁
  • 第一编 秦代文学
  • 第一章 嬴秦统一过程中的文化特征
  • 第二章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 第三章 李斯及秦代奏章
  • 第四章 出土文献中的秦代文学
  • 第五章 秦代诗歌及其他
  • 第二编 西汉文学
  • 第一章 西汉文学背景
  • 第一节 汉代初年的思想背景及其社会影响
  • 第二节 汉代初年的对外政策及其文化作用
  • 第三节 汉代初年的文化政策及其积极意义
  • 第二章 西汉文学概说
  • 第一节 汉代诗歌的四种类型
  • 第二节 “体国经野,义尚光大”的辞赋
  • 第三节 积极关注现实的秦汉文章
  • 第三章 西汉前期文学
  •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诗歌创作
  • 第二节 张苍、陆贾
  • 第三节 贾山、晁错、刘德、孔安国及其他文人创作
  • 第四章 贾谊
  • 第一节 贾谊的生平事迹
  • 第二节 贾谊的文学创作
  • 第三节 贾谊的学术传承与贡献
  • 第五章 邹阳与枚乘
  • 第一节 汉初三大文人集团
  • 第二节 邹阳
  • 第三节 枚乘
  • 第四节 梁孝王文人集团其他作家
  • 第六章 武帝时期的文学
  • 第一节 汉武帝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董仲舒与《春秋繁露》
  • 第三节 刘安与《淮南子》
  • 第四节 东方朔及其他文人创作
  • 第七章 司马相如
  • 第一节 司马相如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子虚赋》《上林赋》的时代意义
  • 第三节 司马相如的文章
  • 第四节 司马相如的文学贡献
  • 第八章 司马迁及其《史记》
  •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史记》的编纂体例
  • 第三节 《史记》的思想倾向
  • 第四节 《史记》的文学成就
  • 第五节 《史记》的传播与影响
  • 第九章 西汉后期文学
  • 第一节 汉宣帝前后的政治变化与文学特色
  • 第二节 桓宽及其他作家
  • 第十章 王褒
  • 第一节 抒情咏物小赋
  • 第二节 颂扬为主的应时之文
  • 第三节 诙谐通俗小文
  • 第四节 王褒的创作心态及其影响
  • 第十一章 刘向与刘歆
  • 第一节 刘向的生平事迹
  • 第二节 《新序》《说苑》《列女传》
  • 第三节 刘向的学术贡献
  • 第四节 刘歆
  • 第十二章 扬雄
  • 第一节 扬雄的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扬雄的思想与学术
  • 第三节 扬雄的辞赋创作
  • 第四节 扬雄的文章写作
  • 第五节 扬雄的文学主张及其影响
  • 第三编 东汉文学
  • 第一章 东汉文学概说
  • 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中兴”文学
  • 第二节 东汉中期的“怀忧”文学
  • 第三节 东汉后期的“心愤”“刺世”文学
  • 第四节 东汉文学的文体发展
  • 第五节 东汉的文学整理和研究
  • 第二章 桓谭、冯衍等东汉前期作者
  • 第一节 桓谭的思想与人格
  • 第二节 桓谭《新论》的文学价值
  • 第三节 冯衍行止与作风
  • 第四节 冯衍的《显志赋》
  • 第五节 崔篆、杜笃等其他文士
  • 第三章 王充及其《论衡》
  • 第一节 王充的人生信念及认识论
  • 第二节 《论衡》的文化史观与文学论
  • 第三节 《论衡》文章的风格特色
  • 第四章 班彪、班固、班昭与《汉书》
  • 第一节 班彪的道德和文章
  • 第二节 班固的人生和著作
  • 第三节 班固的《两都赋》与诗歌
  • 第四节 《汉书》及其文学价值(上)
  • 第五节 《汉书》及其文学价值(下)
  • 第六节 班昭的文学业绩
  • 第五章 贾逵、傅毅等东汉中期作者
  • 第一节 “通儒”贾逵的文章
  • 第二节 傅毅及其《舞赋》
  • 第三节 崔骃及崔氏家族文学之脉
  • 第四节 黄香等其他文士
  • 第六章 张衡的文学成就
  • 第一节 道德服膺、知识信仰与文学
  • 第二节 张衡辞赋的“怀忧”性格和博物特色
  • 第三节 张衡的诗歌成就
  • 第七章 王逸、马融、王符等东汉中期作者
  • 第一节 王逸、王延寿父子的文学业绩
  • 第二节 大儒马融及其《长笛赋》
  • 第三节 王符及其《潜夫论》
  • 第八章 东汉后期作家群
  • 第一节 崔寔、延笃、朱穆
  • 第二节 郑玄、荀爽
  • 第三节 秦嘉、徐淑夫妇赠答诗文
  • 第四节 郦炎、高彪、赵壹
  • 第五节 应劭及其《风俗通义》
  • 第九章 蔡邕
  • 第一节 蔡邕生平及其政论文章
  • 第二节 蔡邕的碑诔文
  • 第三节 蔡邕的赋与诗
  • 第四节 蔡邕的《独断》与文章学理论
  • 第十章 汉乐府歌辞
  • 第一节 汉乐府及其歌辞
  • 第二节 《相和歌辞》
  • 第三节 《杂曲歌辞》《杂歌谣辞》及其他
  • 第十一章 东汉“古诗”
  • 第一节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产生时代
  •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和风格特色
  • 第三节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第四节 “苏、李诗”及其他“古诗”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