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26千字
字数
2024-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体展现了元代国家祭祀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简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制度具有鲜明的蒙汉二元特征。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其自有礼俗与传承千年的中原礼制产生了剧烈碰撞,而这一点尤其在元朝的国家祭祀制度中得以呈现。因此,研究元代国家祭祀的继承与变通,对于探索元朝蒙汉二元制度之冲突与调和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突破以往研究对于元代国家祭祀体系的认知,以蒙汉二元文化为中心,兼顾多元文化,注重多语言文献的发掘利用和文本批判,综合考量元代国家祭祀与宗教、政治、社会的互动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 Table of Contents
- 绪论
- 一 问题缘起
- 二 研究综述
- 三 体系架构
- 第一篇 祭天
- 第一章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
- 一 主格黎
- 二 洒马湩
- 三 多元文化的交融
- 四 小结
- 第二章 元代郊祀
- 一 元代郊祀的建立
- 二 元代郊祀年表
- 三 天地分合与南北郊问题的变异
- 四 元代亲郊背后的三重因素
- 五 元代郊祀仪式中的“国礼”
- 六 小结
- 第三章 壬子年(1252)日月山祭天
- 一 史料分歧与史源梳理
- 二 壬子年祭天史实
- 三 壬子年祭天与《蒙古秘史》
- 四 元世祖时期官方与民间的壬子年祭天记忆
- 五 元文宗时期官修国史中的壬子年祭天
- 六 小结
- 附 日月山相关历史地理问题
- 本篇结语
- 第二篇 祭祖
- 第四章 元代火室斡耳朵与烧饭祭祀
- 一 火室的词义
- 二 火室制度之源:成吉思汗斡耳朵祭祀
- 三 忽必烈朝的祭祖与火室的出现
- 四 十一室皇后斡耳朵考实
- 五 火室斡耳朵与烧饭祭祀
- 六 小结
- 第五章 元代太庙
- 一 燕京太庙
- 二 大都太庙的建立
- 三 成宗的继承
- 四 武宗的改制
- 五 仁宗的无为与英宗的更新
- 六 泰定帝的重整
- 七 文宗与顺帝的维持与微调
- 八 小结
- 第六章 元代影堂
- 一 元代影堂的起源
- 二 世祖时期的影堂雏形
- 三 成宗至仁宗时期的影堂
- 四 英宗时期的影堂
- 五 泰定帝时期的影堂
- 六 文宗时期的影堂
- 七 顺帝时期的影堂
- 八 半官方影堂
- 九 小结
- 本篇结语
- 第三篇 国俗旧礼
- 第七章 《元史·祭祀志·国俗旧礼》的成立
- 一 内容性质
- 二 记事时间
- 三 史源
- 四 小结
- 第八章 元代太庙中的“国礼”
- 一 太庙牲酒中的“国礼”
- 二 太庙仪节中的“国礼”
- 三 太庙礼仪中的怯薛执事
- 四 小结
- 第九章 元代射草狗仪式
- 一 文本纂成的时代背景
- 二 仪式因素分析
- 三 参与仪式的氏族
- 四 小结
- 第十章 元代国俗旧礼辑考
- 一 望祭北方陵园
- 二 幄殿祓祭
- 三 祀宅神与萨满降神
- 四 岁末祭火脱灾
- 五 女巫骨卜与祓除
- 六 “设比儿”与“撒答海”
- 七 祭旄纛
- 八 石人祭祀
- 本篇结语
- 第四篇 岳镇海渎
- 第十一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渊源
- 一 蒙古传统的山川信仰
- 二 中原传统的岳镇海渎祭祀
- 三 蒙古祭祀岳渎的肇始与道教
- 四 小结
- 第十二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建置沿革
- 一 建置:世祖、成宗时期
- 二 延续:元代中后期
- 三 小结
- 第十三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地点与路线
- 一 祭祀地点
- 二 代祀路线
- 三 小结
- 第十四章 元代岳镇海渎祭祀的运作
- 一 祭祀仪式
- 二 代祀使臣
- 三 祭祀礼物与祠庙经济
- 四 小结
- 本篇结语
- 附 元代岳镇海渎代祀年表
- 第五篇 天下通祀
- 第十五章 元代坛壝祭祀
- 一 元代坛壝祭祀的建立
- 二 历代礼制中的元代坛壝制度
- 三 小结
- 第十六章 元代社稷
- 一 元代国都社稷祭祀
- 二 元代州县社稷祭祀
- 三 元代基层社稷祭祀
- 四 小结
- 第十七章 元代宣圣庙
- 一 元代宣圣祭祀的建立
- 二 宣圣庙配享制度
- 三 宣圣庙从祀制度
- 四 小结
- 第十八章 元代三皇庙
- 一 作为古帝祭祀的三皇
- 二 三皇庙的出现与发展
- 三 三皇庙的多面性内涵与历史影响
- 四 小结
- 第十九章 元代帝师殿
- 一 帝师殿的设立过程
- 二 帝师殿制度的内容
- 三 帝师殿的设立原因
- 四 帝师殿通祀的推广
- 五 帝师殿与蒙古字学的关系
- 六 小结
- 本篇结语
- 结论
- 一 “国礼”的构建与变迁
- 二 中原吉礼制度的本质因素
- 三 多元文化的互动与新仪式的创造
- 四 大一统与因俗而治
- 参考文献
- 一 史料
- 二 研究著述
- 索引
- 后记
- 一
- 二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