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杂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8千字
字数
2006-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核心期刊”现象。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核心期刊”现象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解读编
- 第1章 国外“核心期刊”的理论源流
- 一、布拉德福(S.C.Bradford)和文献离散定律
- 二、加菲尔德(E.Garfield)和他的引文分析理论体系
- 三、普赖斯(D.Price)的文献增长规律与文献老化指数
- 第2章 国内“核心期刊”研究三十年
- 一、移植期(1973~1980年)
- 二、适应期(1981~1984年)
- 三、渐长期(1985~1989年)
- 四、突进期(1990~1998年)
- 五、变异期(1999年~ )
- 附:成功大学图书馆医学院分馆核心期刊之沿革(程碧)
- 第3章 目前国内“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评介
-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 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四、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 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七、各高校自行圈定本单位“核心期刊”
- 批判编
- 第4章 核心期刊·优秀期刊·论文评价
- 一、“核心期刊”与“优秀期刊”关系辩正
- 二、“核心期刊”不足以成为论文评价的工具
- 第5章 “核心期刊”的负面效应、成因及消除
- 一、“核心期刊”引发负面效应不容置疑
- 二、“核心期刊”滋生负面效应的成因及症结
- 三、“核心期刊”负面效应的消除
- 第6章 真容渐露 又添阴霾——对一种代表性观点的反拨
- 一、以刊论文:一种与科学精神相悖的评价方式
- 二、“核心期刊”论成立的前提与遴选性质
- 三、“核心期刊”是目前论文评价的最佳选择吗
- 第7章 走向终结的“核心期刊”现象
- 一、“核心期刊”的原始功用究竟有多大
- 二、“核心期刊”能成为期刊评价、论文评价的依据吗
- 三、“核心期刊”功能异化现象必将走向终结
- 重构编
- 第8章 “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的整合构想
- 一、体系整合的必要性
- 二、体系整合的可行性
- 三、整合的思路与建议
- 四、遴选结果的整合尝试
- 第9章 我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我国期刊政府评价的历史沿革
- 二、完善我国期刊政府评奖的几点建议
- 三、我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 四、国内几种代表性的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五、重构我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10章 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
- 一、粗放经营,太多太滥
- 二、办刊模式,千刊一面
- 三、刊物评价,五花八门
- 四、市场意识,颓废殆尽
- 第11章 高校学报应走专题化之路
- 一、综合性:高校学报陷入困境的症结所在
- 二、专题化:高校学报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三、特色化:高校学报由综合性走向专题化的过渡形态
- 第12章 出版界应构筑学术反腐机制
- 一、倡导“以德治编”,重塑编辑职业道德
- 二、弘扬科学精神,锤炼编辑的学术责任感
- 三、构筑“游戏规则”,加大出版界的反腐力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