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修订版:收录新辑70+篇,获奖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阳明佚文辑考编年》一书的修订版。原书共收录阳明佚文佚诗六百余篇,散失语录两百余,并对佚文佚诗辨其真伪,订其文字,定其著年。原书曾获国家古籍整理资助、国家社科基金后期,出版后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日本金泽大学李庆教授誉之为“王阳明研究的王阳明研究的坚固基石”(《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第一期)。本书收录作者2012年新辑得的阳明佚诗佚文70余篇及语录若干,并对原书误辑失考之处,及文字疏漏之处予以修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增訂版前言
  • 上册
  • 王陽明佚文輯考編年
  • 資聖寺杏花樓
  • 寓資聖僧房
  • 棋落水詩
  • 金山寺
  • 蔽月山房
  • 夢謁馬伏波廟題辭題詩(二首)
  • 書懷素自叙帖
  • 萬松窩
  • 題自作山水畫
  • 又題自作山水畫
  • 題温日觀葡萄次韵
  • 弘治五年鄉試卷 《論語》
  • 志士仁人一節
  • 弘治五年鄉試卷 《中庸》
  • 《詩》云「鳶飛戾天」一節
  • 弘治五年鄉試卷 《孟子》
  • 子噲不得與人燕二句
  • 毒熱有懷用少陵執熱懷李尚書韵寄年兄程守夫吟伯
  • 祭外舅介庵先生文
  • 南野公像讚 公諱繡
  • 白野公像讚 公諱袞
  • 次張體仁聯句韵
  • 口訣
  • 蘭亭次秦行人韵
  • 登秦望山用壁間韵
  • 登峨嵋歸經雲門
  • 留題金粟山
  • 會試卷 《禮記》
  • 會試卷 論
  • 墜馬行
  • 遊大伾山賦
  • 遊大伾山詩
  • 樂陵司訓吴先生墓碑
  • 武經七書評
  • 孫子
  • 吴子
  • 司馬法
  • 李衛公問答
  • 尉繚子
  • 三略
  • 六韜
  • 送李貽教歸省圖詩
  • 時雨賦
  • 奉和宗一高韵
  • 奉石谷吴先生書
  • 登譙樓
  • 與王侍御書
  • 清風樓
  • 地藏塔
  • 實庵和尚像讚
  • 和九柏老仙詩
  • 九華山賦 并序
  • 遊齊山賦 并序
  • 雲巖
  • 與舫齋書
  • 謫仙樓
  • 遊茅山(二首)
  • 其一
  • 其二
  • 蓬萊方丈偶書(二首)
  • 其一
  • 其二
  • 游北固山
  • 贈京口三山僧(四首)
  • 金山贈野闲欽上人
  • 題蒲菊鈺上人房
  • 贈雪航上人
  • 贈甘露寺性空上人
  • 屋舟爲京口錢宗玉作
  • 仰高亭
  • 登吴江塔
  • 贈芳上人歸三塔
  • 審山詩
  • 胡公生像記
  • 鄉思二首 次韵答黄輿
  • 坐功
  • 本覺寺
  • 聖水寺(二首)
  • 無題道詩
  • 曹林庵
  • 覺苑寺
  • 勝果寺
  • 春日宿寶界禪房賦
  • 無題
  • 答慈雲老師書
  • 西湖
  • 無題詩
  • 夜歸
  • 答子臺秋元書
  • 滿庭芳 四時歌
  • 望江南 西湖四景
  • 四皓論
  • 答陳文鳴
  • 石門晚泊
  • 别友詩
  • 若耶溪送友詩
  • 謁周公廟
  • 晚堂孤坐吟
  • 天涯思歸
  • 趵突泉和趙松雪韵
  • 泰山高詩碑
  • 御帳坪
  • 遊靈巖次蘇潁濱韵
  • 長方端石硯題字
  • 端石抄手硯題識
  • 西湖
  • 古詩
  • 書扇贈揚伯
  • 無題文
  • 書明道延平語跋
  • 評陳白沙之學語
  • 五星硯銘
  • 論書(一)
  • 跋趙文敏《樂志論》
  • 論書(二)
  • 論書(三)
  • 題大年畫
  • 題趙千里畫
  • 題臨水幽居圖
  • 山水畫自題
  • 贈劉秋佩
  • 又贈劉秋佩
  • 雲龍山次喬宇韵
  • 題吴五峰大參甘棠遺愛卷 五峰衡山人
  • 套數
  • 歸隱
  • 于公祠享堂柱銘
  • 于忠肅像讚
  • 遊海詩(三詩一文)
  • 其一
  • 其二
  • 告終辭
  • 中和堂主贈詩
  • 田横論
  • 又臨懷素自叙帖
  • 大中祥符禪寺
  • 舍利寺
  • 題蘭溪聖壽教寺壁
  • 靖興寺
  • 龍潭
  • 望赫羲臺
  • 贈龍以昭隱君
  • 朱張祠書懷示同遊
  • 弔易忠節公墓
  • 晚泊沅江
  • 始得東洞遂改爲陽明小洞天
  • 答文鳴提學
  • 答懋貞少參
  • 士窮見節義論
  • 游子懷鄉
  • 棲霞山
  • 何陋軒記
  • 明封孺人詹母越氏墓志銘
  • 蜀府伴讀曹先生墓志銘
  • 套數
  • 恬退
  • 龍岡謾書
  • 寓貴詩
  • 驄馬歸朝詩叙
  • 與貴陽書院諸生書(三書)
  • 書一
  • 書二
  • 書三
  • 次韵自嘆
  • 遊鐘鼓洞
  • 觀音山
  • 過安福
  • 滿江紅 題安化縣石橋
  • 重修廬陵縣署記
  • 答某人書
  • 答王應韶
  • 與辰中諸生
  • 與某人書
  • 藥王菩薩化珠保命真經序
  • 寓都下上大人書
  • 遊焦山次邃庵韵(三首)
  • 聽潮軒
  • 崇玄道院
  • 硯銘
  • 正德六年會試卷批語
  • 禮記
  • 萬潮卷
  • 禮記
  • 毛憲卷
  • 第五問
  • 萬潮卷
  • 與徐曰仁書
  • 彰孝坊
  • 觀善巖小序
  • 觀善巖記(何春)
  • 與湛甘泉(二首)
  • 書一
  • 書二
  • 寄貴陽諸生
  • 上海日翁大人札
  • 上大人書
  • 又上海日翁大人札
  • 與諸門人夜話
  • 紫陽書院集序原稿
  • 送日東正使了庵和尚歸國序
  • 寄蕙皋書札
  • 寶林寺
  • 詠釣臺石筍
  • 遊雪竇(三首)
  • 烏斯道《春草齋集》題辭
  • 寄原忠太史
  • 答汪抑之書一
  • 答汪抑之書二
  • 題陳璝所藏《雁啣蘆圖》詩
  • 瑯琊題名
  • 矯亭説原稿
  • 與方矯亭
  • 于廷尉鳳喈墓志銘
  • 贈朱克明南歸言
  • 與路賓陽書(四首)
  • (一)
  • (二)
  • (三)
  • (四)
  • 致舫齋書
  • 别諸伯生
  • 題静觀樓
  • 寄梁郡伯手札
  • 又寄梁郡伯手札
  • 與邦相書
  • 七律二首
  • 秋日陪登獅子山
  • 遂登閲江樓故址
  • 寄葉子蒼
  • 夢遊黄鶴樓奉答鳳山院長
  • 跋范君山憲副絶筆詩後
  • 半江趙先生文集叙
  • 楊琠《庭訓録》序
  • 自作山水畫并題
  • 答汪進之書
  • 壽西岡羅老先生尊丈
  • 與弟書
  • 與弟伯顯札一
  • 與弟伯顯札二
  • 跋楓山四友亭記
  • 寄雲卿
  • 寄滁陽諸生(二首)
  • 其一
  • 其二
  • 憶滁陽諸生
  • 姚瑛贊
  • 書四箴贈别白貞夫
  • 和大司馬白巖喬公諸人送别(五首)
  • 小園睡起次韻寄鄉友
  • 龍江舟次與某人書
  • 參政拙庵公像讚
  • 鐵松公詩贊
  • 簡卿公像讚
  • 公贊公像讚
  • 游南岡寺
  • 答徐子積
  • 致秦國聲札
  • 示諭城中文
  • 陽明先生與晉溪書(十五首)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告諭部轄庭誓
  • 破桶岡誓衆
  • 與徐曰仁書
  • 長汀道中□□詩
  • 題察院壁
  • 四月壬戌復過行臺□□□
  • 夜坐有懷故□□□次韻
  • 南泉庵漫書
  • 題察院時雨堂
  • 感夢有題
  • 東山寺謝雨文
  • 昭告會昌顯靈賴公辭
  • 游羅田巖懷濂溪先生遺詠詩
  • 祭徐曰仁文
  • 與黄宗賢書
  • 致毛紀信札
  • 書劉生卷
  • 與黄誠甫
  • 平茶寮碑
  • 過梅嶺
  • 回軍龍南小憩玉石巖雙洞絶奇繾綣不能去寓以陽明别洞之名兼留是作(三首)
  • 平浰記
  • 致礪齋書
  • 祭徐曰仁文
  • 寓贛州上海日翁手札
  • 與諸弟書
  • 祭俞子有文
  • 大學古本傍釋原序
  • 大學古本傍釋後跋
  • 蒙岡書屋銘 爲學益作
  • 跋趙松雪遊天冠山詩卷
  • 示學者
  • 下册
  • 書周子太極圖説通書跋
  • 書愛蓮説
  • 與陳以先手札
  • 思歸軒賦原稿
  • 與二位周侍郎手札
  • 與周文儀手札
  • 與世亨侍御書
  • 與朱守忠書
  • 與朱守忠手札 (三札)
  • 札一
  • 札二
  • 札三
  • 謁文山祠
  • 答友人詩
  • 哭孫燧許逵二公詩
  • 其一
  • 其二
  • 又答汪進之書
  • 兩廣都御史火牌
  • 迎接京軍文書
  • 報李士實書
  • 府縣報帖
  • 祭袁德彰文
  • 祭寧都知縣王天與文
  • 獻俘南都回還登石鐘山次深字韵
  • 題唐子畏山静日長圖玉露文(十二幅)
  • 題唐子畏畫
  • 題倪雲林春江煙霧圖
  • 錢碩人壽序
  • 罷兵濟幽榜文
  • 與劉仲賢書
  • 檄祀康齋鄉祠
  • 題仁峰精舍(二首)
  • 練潭館(二首)
  • 遊龍山
  • 梵天寺
  • 靈山寺
  • 敬齋白公墓志銘
  • 青玉峽龍潭題名
  • 銅陵觀鐵船
  • 書近作贈顧惟賢
  • 元日霧(庚辰)
  • 二日雨
  • 再遊九華
  • 與謝士潔書(五首)
  • 書一
  • 書二
  • 書三
  • 書四
  • 書五
  • 贈周經和尚偈
  • 送周經和尚
  • 地藏洞再訪異僧不遇
  • 游東林次邵二泉韵
  • 天池寺題刻
  • 書《桃源行》於廬山五老峰
  • 端陽日次陳時雨寫懷寄程克光金吾
  • 贈陳惟浚詩
  • 宗忠簡公象贊
  • 石屋山詩
  • 廬山讀書臺摩崖題識
  • 復羅整庵太宰書
  • 雲騰飇馭祠詩
  • 石溪寺
  • 祭劉養正母文
  • 奠楊士德文
  • 忘歸巖題壁
  • 紀夢題郭景純詩於壁
  • 送王巴山學憲歸六合
  • 吊叠山先生
  • 與鄒謙之
  • 與霍渭先書
  • 論心學文
  • 復唐虞佐
  • 游寄隱巖題刻
  • 何石山招遊燕子洞
  • 批興國縣移易風俗申文
  • 辭爵賞救張鰲山疏
  • 定本大學古本傍釋
  • 大學古本傍釋序
  • 附 初本大學古本傍釋
  • 大學古本傍釋序
  • 大學古本傍釋後跋
  • 答時振書
  • 又答時政書
  • 與邦相書
  • 簡施聘之
  • 再與鄒謙之
  • 吊孫忠烈文
  • 與唐虞佐侍御
  • 重刊象山文集序
  • 寄薛尚謙
  • 吊蕙皋府君文
  • 題倪小野清暉樓
  • 寄顧惟賢手札
  • 賀孫老先生入泮
  • 寄餘姚諸弟手札
  • 祭張淑人文
  • 送人致仕
  • 與宰輔書
  • 上公卿書
  • 與周道通書(五書)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與毛憲清書
  • 與友
  • 與友人
  • 倪小野《突兀稿》評點
  • 再辭封爵普恩賞以彰國典疏稿
  • 與子宿司諫
  • 書唐人七律二首
  • 致嚴應階書
  • 春暉堂
  • 答張汝立書(三首)
  • 書一
  • 書二
  • 書三
  • 與王汝中
  • 與薛尚謙手札(二首)
  • (一)
  • (二)
  • 與某人書
  • 與黄宗賢書一
  • 與黄宗賢書
  • 與薛尚謙書
  • 鎮海樓
  • 與薛子修書
  • 與顧惟賢書
  • 與歐陽崇一書
  • 答歐陽崇一問致良知書
  • 回堇山先生札
  • 贈新昌襲怡處士夫婦九秩慶壽圖詩序
  • 答既白先生書
  • 答伍汝真僉憲
  • 策問
  • 與尚謙誠甫世寧書
  • 祭孫安人文
  • 咏萬物一體詩
  • 答方思道僉憲
  • 與友
  • 與尚謙尚遷子修書
  • 與王公弼(二首)
  • (一)
  • (二)
  • 方氏重修家譜序
  • 方孝孺像讚
  • 與王邦相書(三首)
  • 書一
  • 書二
  • 書三
  • 與鄭邦瑞書(三札)
  • (一)
  • (二)
  • (三)
  • 寄伯敬弟手札
  • 京師地震上皇帝疏
  • 草書《次張體仁聯句韵》寄答宋孔瞻書(二首)
  • 書一
  • 書二
  • 批董蘿石日省録
  • 陽明九聲四氣歌法
  • 九聲半篇
  • 四氣半篇
  • 九聲全篇
  • 四氣全篇
  • 玉山斗門
  • 守歲詩 并序
  • 與歐陽崇一(三首)
  • (一)
  • (二)
  • (三)
  • 答聶文蔚論良知書
  • 贈岑東隱先生(二首)
  • 合族名行格言
  • 柬友
  • 湖海集序
  • 答楊邃庵閣老書
  • 祭柴太安人文
  • 與聶雙江先生書
  • 與黄宗賢書
  • 與許杞山書
  • 與鄒謙之書
  • 與錢德洪書
  • 送蕭子雍詩
  • 與張羅峰(二首)
  • (一)
  • (二)
  • 與周道通答問書
  • 與鄒謙之書
  • 御校場詩
  • 恭吊忠懿夫人
  • 寄正憲男手墨二卷(五札)
  • 書一
  • 書二
  • 書三
  • 書四
  • 書五
  • 和理齋同年浩歌樓韵
  • 宿新城
  • 遊端州石室題刻
  • 梧山集序
  • 與霍兀厓宫端書
  • 地方急缺官員疏稿
  • 泗城土府世系考
  • 田州立碑
  • 答某人書(八首)
  • 書一
  • 書二
  • 書三
  • 書四
  • 書五
  • 書六
  • 書七
  • 書八
  • 歷朝武機捷録序
  • 與夏德潤朱克明手札
  • 與德洪汝中書
  • 寄何燕泉手札
  • 南寧新建敷文書院記碑
  • 答聘之書
  • 行書良知説四絶示馮子仁
  • 寄何燕泉書
  • 與黄才伯書
  • 與鄒謙之書
  • 與提學副使蕭鳴鳳
  • 重刻廣東參議王公傳碑後題
  • 謁增江祖祠
  • 王陽明散佚語録輯補
  • 王陽明佚文辨僞考録
  • 南鄉子 湘江秋懷
  • 浣溪沙 湘江客懷
  • 徵引書目
  • 徵引輯佚書目
  • 後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