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此三书既是梁启超本人用以自修的读本,也是梁氏用以推行公民德育的教材。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任公)先后编纂了三种关于传统的修身方面的书。其中《德育鉴》是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先秦至明清的儒者的相关言论,并加按语跋识。自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后,不断再版,影响深远。如梁漱溟就多次说自己走上后来的学问和实践之路是来自此书的启发和引导。《节本明儒学案》是节录《明儒学案》中的修身言论而成,但此书绝非是原书的简略本。《明儒学案》现在学界和读者一般是把它当做学术史著作,或者是资料的汇编来使用。

目录

  • 梁启超修身三书.德育鉴
  • 版权信息
  • 编者前言
  • 导读
  • 例言
  • 辨术第一
  • 立志第二
  • 知本第三
  • 存养第四
  • 省克第五
  • 应用第六
  • 梁启超修身三书.节本明儒学案
  • 版权信息
  • 编者前言
  • 导读
  • 节本例言
  • 原本发凡
  • 上册
  • 师说
  • 崇仁学案
  • 白沙学案
  • 河东学案
  • 三原学案
  • 姚江学案
  • 中册
  • 浙中王门学案
  • 江右王门学案
  • 南中王门学案
  • 楚中王门学案
  • 北方王门学案
  • 粤闽王门学案
  • 止修学案
  • 下册
  • 泰州学案
  • 甘泉学案
  • 诸儒学案上
  • 诸儒学案中
  • 诸儒学案下
  • 东林学案
  • 蕺山学案
  • 附案
  • 梁启超修身三书.曾文正公嘉言钞
  • 版权信息
  • 编者前言
  • 导读
  • 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 钞例
  • 书札
  • 家书
  • 家训
  • 日记
  • 文集
  • 附: 胡文忠公嘉言钞
  • 附: 左文襄公嘉言钞
  • 附: 曾文正公国史本传
  • 〔附〕 清史列传卷四十二胡林翼传
  • 〔附〕 清史列传卷五十一左宗棠传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一遍《德育鉴》的目录,就有好大收获

    【五星】推荐(建议放下手头其他书优先阅读)。
    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做《古今名人读书法》,是一位民国的先生编的,收录了从孔夫子到梁启超、胡适等先生的读书心得。 这么一本纵横 2500 年的书一共多少页呢?263 页。多少条呢?800 多条。
    看完这本书我真的有点灰心,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看中读书的民族了,可是总结下来的读书方法,难道就是只有 800 多条不成体系的经验吗? 当然,我们也能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体系,可是这几句话自《大学》之后,几乎没有更多儒士继承、发扬和解读,格物更是成了一句咒语,王阳明起码就是受害者之一。
    直到读完这本《德育鉴》,我才发现了一个真正的学习路径 《德育鉴》是梁启超先生所编,辑录了先儒格言,并且加上了梁启超先生自己的解读。 这本书同样有价值的,是他的体例,梁启超先生将本书编成了六章,也就是在他看来一个人学习和修身的六个阶段。
    六个阶段分别是:

    辨术:辨别个人行为的动机,哪些为私,哪些为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价值观吧;
    立志:立下自己的志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人生观吧;
    知本:知道哪里才是最核心的地方,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世界观吧;
    存养:具体的学习方法;
    省克:时时检查缺点,以便改正;
    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
    这个体系,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体系,似乎更适合我们来掌握。其实对于今天的我们,似乎这六个阶段是反过来的。 我们面对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是「应用」; 找到方法,时时提醒自己,纠正自己,这是「省克」; 解决问题之后还不满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存养」; 学习越来越精深,我们可以渐渐梳理出知识体系的脉络,看到那些原则出现,这是「知本」; 随着原则出现,我们也知道我们应该向哪里去,这是「立志」; 立志就像有了一把标尺,可以评价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是好是坏,这是「辨术」。
    我认识一位热爱学习的朋友,前几天和我抱怨,说感觉自己学了太多东西,如今进入了一个疲倦期,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和自己是怎样的关系,一想到这些,就觉得之前的努力毫无意义。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你也应该读一读这本《德育鉴》,更重要的,是拿到这个框架。

      5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用最简短的语言形容梁启超这五年,我想应该是 “矛盾” 与 “变化”。他的事业、他的信仰、他对中国未来的思考,似乎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矛盾中摇摆,恰如康有为批评他的那句话 “流质易变”。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变化背后,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坚持:努力找到一种最快的道路让这个国家进入现代。只不过时代的复杂超过他的想象,所以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没有办法找到一条坚定的道路。

        1
        评论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