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小学科学学习设计提供了鲜活的操作手册,也为教育科研工作者如何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提供了范例。

内容简介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自我发问:儿童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儿童是怎样做科学的?儿童是怎样想的?儿童已经学会了吗?怎样使儿童学得更好?……一连串的问题牵引着我们对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研究的孜孜以求。《为儿童"经历科学的学习过程"而设计: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推广行动》围绕5个问题8个方面展开,分为九章,每一章都蕴含了研究团队对小学科学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智慧,既有小学科学学习设计的理论探寻,更有丰富的优秀实践课例支撑。

目录

  • 版权信息
  • 温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丛书编委会
  • 丛书总序 温州样本: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研究+”模式
  • 一、教科研成果推广:回应三个问题
  • 二、教科研成果推广:开辟三条路径
  • 三、教科研成果推广:凸显三大价值
  • 第一章 导论: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推广
  • 一、 成果内容: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研究
  • 1.一个设计框架
  • 2.两种基本模式
  • 3.三类设计策略
  • 4.三项应用原则
  • 二、 推广设计:“科学·儿童·教学”三统一的关键过程深化研究
  • 1.推广与应用研究的逻辑框架
  • 2.整体设计应用研究点
  • 3.深化研究的突破点
  • 三、 行动研究:实践“应用——深化——拓展”一体化的研究路径
  • 1.开题论证,明晰路径
  • 2.集中研讨,聚焦问题
  • 3.分类研究,突出实证
  • 4.论证展示,整体提炼
  • 四、 研究成效:突破了小学科学“过程设计”的五大问题
  • 1.儿童的学习起点在哪里——前概念的探查方法研究
  • 2.儿童是怎么做科学的——基于“点”“线”多维度的过程设计
  • 3.儿童是怎么想的——促进科学推理与论证的研讨活动设计
  • 4.儿童已经学会了吗——基于新情境的评价活动设计
  • 5.怎样使儿童学得更好——指向过程优化的教学具设计
  • 第二章 探查儿童前概念的方法:以“浮力”为例
  • 一、 探查儿童前概念的程序与方法
  • 1.自由谈话:“问什么”及“怎么问”
  • 2.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前概念的具体表现
  • 3.结构化问卷调查:梳理典型前概念类型
  • 二、 儿童对物体不同状态浮力的认识
  • 1.儿童对物体漂浮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 2.儿童对物体下沉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 3.儿童对物体悬浮状态时浮力的认识
  • 三、 研究获得的结论与建议
  • 1.浮力前概念的7点基本结论与运用建议
  • 2.构建前概念探查的三种基本方法及操作建议
  • 课例1 《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 第三章 适应性学习活动:基于儿童前概念的全程学习设计
  • 一、 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 1.对“儿童如何学习科学”的追问
  • 2.对“教学如何展开”的探寻
  • 3.何谓适应性学习活动
  • 二、 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准备步骤
  • 1.解析前概念结构特点
  • 2.建构概念发展路径
  • 三、 适应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三种路径
  • 1.并列式路径:基于同一层次的不同观点
  • 2.递进式路径:基于同一概念的不同层级
  • 3.混合式路径:对接不同认知学习方式
  • 四、 基于评价的活动设计与观察反思
  • 1.引入“科学论证”,检验儿童是否“会学”
  • 2.设计“新情境”,检验儿童是否“学会”
  • 3.介入“课堂观察”,检验学习是否发生
  • 课例2 《水珠从哪里来》
  • 课例3 《电和磁》
  • 第四章 “实践—认识”型: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1)
  • 一、 对“实践—认识”的再认识
  • 1.对“实践”的再认识
  • 2.对“认识”的再认识
  • 3.实践、认识之间的桥梁
  •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 二、 设计路径的学习关键特征
  • 1.有结构的实践活动
  • 2.展开实践过程的记录
  • 3.水到渠成的共识
  • 三、 不同内容领域的设计策略
  • 1.“生命世界”领域:直接观察+第二手资料
  • 2.“地球与宇宙”领域:模拟实验+类比推理
  • 3.“物质世界”领域:观察实验+描述解释
  • 课例4 《空气有重量吗》
  • 课例5 《动物的繁殖活动》
  • 第五章 “假设-检验”型: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2)
  • 一、 对“假设—检验”的再认识
  • 1.对儿童“假设”的再认识
  • 2.对儿童“检验”的再认识
  • 3.对“假设—检验”途径的再认识
  • 4.“假设—检验”的科学思维过程简析
  • 二、 “假设—检验”型的方法与设计
  • 1.单假设检验法
  • 2.多假设检验法
  • 三、 “假设—检验”过程设计的策略
  • 1.学习题材与学生已有经验相适
  • 2.依据学生假设层次设计相应活动
  • 3.设计“证伪”的检验活动
  • 4.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反思
  • 课例6 《磁力的大小会改变吗》
  • 第六章 “再设计”:指向科学过程本质的学习方式设计(3)
  • 一、 “一次性设计”的现象与反思
  • 1.常见现象:一次性设计
  • 2.科学的过程:像工程师一样做研究
  • 3.学习的过程:不断地自我反思
  • 二、 “再设计”过程教学设计的指向
  • 1.指向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 2.指向“概念”:丰富核心概念
  • 3.指向学科素养:为学生素养发展做铺垫
  • 三、 “再设计”过程设计的模式
  • 1.在初步设计阶段嵌入“再设计”
  • 2.在制作过程阶段嵌入“再设计”
  • 3.在作品完成阶段嵌入“再设计”
  • 四、 “再设计”过程设计的课型
  • 1.单节课:化繁为简,跟进“再设计”
  • 2.连锁课:周期组合,循环“再设计”
  • 3.拓展课:学科整合,丰满“再设计”
  • 课例7 《建高塔》(第一课时)
  • 课例8 《建高塔》(第二课时)
  • 第七章 研讨活动:促进儿童观点与证据的协调
  • 一、 课堂研讨活动现状与科学学习研究的发展
  • 1.现实课堂中研讨活动的现状
  • 2.将研讨与论证作为实践活动的启示
  • 3.学习科学研究新进展的启示
  • 二、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两角色五过程”研讨模型
  • 1.研讨的组织:学习共同体
  • 2.研讨的角色:倾听者与发言者
  • 3.研讨的过程:五个节点的交互
  • 三、 围绕“倾听—发言”展开的专项训练游戏设计
  • 1.游戏提示卡:倾听中学会接受
  • 2.色子棋:立场梳理中学会关联
  • 3.抽签筒:发言中学会表达观点
  • 四、 促使“工具—思维”互动的集体研讨助学支架设计
  • 1.三阶段助学卡
  • 2.全程任务单
  • 3.可视化图表
  • 五、 建构“教师—学生”互动的关键问题引导策略设计
  • 1.学生思维处于前结构无关联时:引导启动经验
  • 2.学生思维处于单点结构无法建构时:引导关注证据
  • 3.学生思维处于多点结构陷入矛盾时:引导逻辑推理
  • 课例9 《水珠从哪里来》
  • 第八章 新情境:挑战科学学习过程的“最后一公里”
  • 一、 新情境之于科学学习过程的意义
  • 1.什么是“新情境”
  • 2.新情境任务设计的现状
  • 3.新情境任务设计的核心要素
  • 二、 指向不同教育功能的新情境编制
  • 1.指向概念应用的功能
  • 2.指向思维提升的功能
  • 3.指向兴趣延伸的功能
  • 三、 新情境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形式
  • 1.单节课总结:口头表达或纸笔答题
  • 2.单元总结:作品设计或主题探究项目
  • 3.学期或学年总结:综合型竞赛活动或表演剧
  • 四、 新情境任务设计的多元途径
  • 1.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 3.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
  • 课例10 《天气》(单元总结课)
  • 第九章 教学具设计:指向“五性”的实验过程优化
  • 一、 定位:从“指向实验结果”到“优化实验过程”
  • 1.贴近学生认知特点
  • 2.助推实验过程展开
  • 3.丰富实验结果的内涵
  • 二、 设计:多视角捕捉改进要点
  • 1.扩大探究时空,提供清晰的观察载体
  • 2.增加目标内涵,呈现完整的研究过程
  • 3.替换实验材料,完善丰富的活动载体
  • 三、 运用:指向实验过程的“五性”优化
  • 1.科学性:让教学具成就“科学的过程”
  • 2.层次性:让教学具助推科学过程展开
  • 3.操作性:让教学具符合课堂过程实际
  • 4.趣味性:让教学具吸引学生情感参与
  • 5.丰富性:让教学具成为目标内涵的支架
  • 附录1 “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主报告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目标和过程
  • 三、理性思考
  • 第二部分 研究成果
  • 一、厘清科学课的过程要素
  • 二、构建了小学科学过程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 三、提出了不同教学阶段助学事件的设计策略
  • 四、提炼了科学过程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原则
  • 五、形成了过程教学设计优化的策略
  • 第三部分 理论价值和实践效果
  • 一、理论价值与分析
  • 二、实践效果与分析
  • 附录2 课堂研究观察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