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15-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现存日资《汉报》大量原件为一手资料,重点透析在戊戌变法、中日关系、义和团运动和俄国南下等一系列重大时政问题上展开舆论诱导的使命、技巧和功能。
内容简介
以日本在华首家政论报纸《汉报》为研究对象,以现存该报原件为基本资料,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该报诞生背景、经过的梳理,对其资金来源、编辑方针的考察,对其办报理念、政治使命的阐释,对其在有关中国重大时政问题上的报道、评论态度的剖析、对其停刊闭馆经过、原因的分析,勾勒该报在中国4年零7个月的发展轨迹。本书的重点是对该报在戊戌变法、中日关系、义和团运动和俄国南下等一系列重大时政问题上的报道和言论进行内容分析,旨在揭示出该报在甲午战争之后忠实地服务于日本政府侵华政略的根本立场及其相关论调和舆论诱导之所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学术文库”总序
- 序
- 绪论
- 一
- 二
- 三
- 四
- 第一章 日资《汉报》之前身——英商创办的《字林汉报》(1893)与《汉报》(1893—1896)
- 第一节 英商《字林汉报》
- 一 《字林汉报》的诞生背景
- 二 英商《字林汉报》在汉口的创刊
- 三 《字林汉报》的办报宗旨与自我标榜
- 四 《字林汉报》的版式、发行与广告
- 五 《字林汉报》的内容与特征
- 第二节 《字林汉报》易名后的《汉报》
- 一 《汉报》的版式、发行与广告
- 二 《汉报》的报道及其舆论倾向
- 第二章 日本人接管《汉报》的背景、经过及其编辑方针
- 第一节 汉口乐善堂据点与《汉报》的诞生
- 第二节 宗方小太郎接收汉口《汉报》的经过及其资金来源
- 第三节 日本人接管《汉报》的目的与编辑方针
- 第三章 日资《汉报》(1896—1900)的办报理念与特征
- 第一节 日资《汉报》的办报理念与使命
- 一 阐述报纸的政治功能和报人的持议态度
- 二 标榜《汉报》“仁至义尽”的“德邻”“义侠”
- 三是就团练之事,该文倡导:
- 第二节 日资《汉报》的版面形式、发行区域及广告特点
- 一 《汉报》的版面形式、内容编排及其变化
- 二《汉报》的发行区域
- 三 《汉报》的广告特点
- 第四章 日资《汉报》对戊戌变法的报道与评论
- 第五章 日资《汉报》关于中日关系的报道及其舆论诱导
- 第一节 营造“中日睦邻”氛围
- 第二节 宣扬“师日”舆论
- 第三节 鼓吹“联日抗欧”论
- 第四节 撒播“中日无平等可言”论
- 第六章 日资《汉报》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与基调
- 第一节 列强施压阶段(1900年3月之前)
- 一 突出“义和团匪”“闹教”的猖獗之势
- 二 抱怨清政府“怜惜义和团中人”的主抚倾向
- 第二节 列强谋划“自行办理”阶段 (1900年3月至6月21日)
- 一 渲染“义和团匪”的“仇洋之暴”
- 二 为各国“合力迫请”清政府“严办”义和团之议喝彩
- 三 密切关注各国大举调兵入京动态
- 四 散布对列强“避战求和”的投降论调
- 第三节 中外战争阶段(1900年6月21日至1900年8月14日)
- 一 《汉报》的战争报道线索及战时讯息获取途径
- 二 突出中方“挑衅”在先的大沽战事报道基调
- 三 基于“华兵围攻”与“联军解围”比对话语的天津战事报道框架
- 四 制造“征剿拳匪”的“正义”攻(北京)城舆论
- 五 重点关注“本邦”日本出兵中国动态与英国态度
- 六 鼓吹基于“东南互保”框架的“南方大局”论
- 七 鼓动各督抚筹建“南省联军”北上“勤王”
- 八 《汉报》的高调“南方论”:当时日本有限度“南进论”的一个注脚
- 第四节 善后阶段(1900年8月14日以后)
- 一 对战后“和议之论起而议未成”的中国时局之“忧畏”
- 二 对“和议之论”中各国在华聚兵动向问题的密切关注
- 三 对中方议和大臣李鸿章之“行辕”及各方反应的警觉与紧密追踪
- 四 传递日方声音以发出“保全中国”论
- 第七章 日资《汉报》对俄国南下动向的关注与警惕
- 第一节 密切关注俄国“强颜居功”“要索”中国旅大的动向
- 第二节 强调俄国“施其权力于东方”之“大患”
- 第三节 凸显“英俄相忌”以图牵制俄国之南下
- 第四节 鼓吹英日联合共同防御俄国
- 第八章 日资《汉报》之落幕
- 第一节 《汉报》停刊的经过
- 第二节 《汉报》停刊的缘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论析《汉报》(1896—1900)馆主宗方小太郎的“中国经营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