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数字和进制的诞生开始,以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计算工具和计算思维为例,讲述人类如何一步步制作出强大的现代计算机。

内容简介

全书依次介绍了计算机发展中的手动时期、机械时期、机电时期、电子时期,并描述了充满可能的未来时代。

本书语言深入浅出,既可作为计算机业余爱好者的入门科普读物,也适合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业者了解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参考读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漫长的手动时期
  • 1.1 原始社会的计数方式
  • 1.1.1 手指:长在身上的“计算机”
  • 1.1.2 石子:解放双手的第一步
  • 1.1.3 结绳:最原始的备忘录
  • 1.1.4 契刻:躺在刻痕里的文明
  • 1.2 大道至简的中国古算
  • 1.2.1 算筹:中国古代的高超算术
  • 1.2.2 算盘:中国古算的活化石
  • 1.3 爱“偷懒”的西方人
  • 1.3.1 纳皮尔筹:西方人是如何“运筹帷幄”的
  • 1.3.2 计算尺:“丈量”宇宙的直尺
  • 1.4 小结
  • 第2章 天才辈出的机械时期
  • 2.1 思想萌芽:从哲学中诞生的机械计算思维
  • 2.1.1 哲学家的思维轮盘
  • 2.1.2 达·芬奇的神秘手稿
  • 2.1.3 中国的机械装置
  • 2.1.4 辉煌的17世纪
  • 2.2 机械计算的第一之争
  • 2.2.1 计算钟:被遗忘的第一台机械计算器
  • 2.2.2 算术机:数学天才的十余年匠心
  • 2.3 经典机械计算器
  • 2.3.1 步进计算器:不想当发明家的数学家不是好的哲学家
  • 2.3.2 算术仪:商人懂技术,谁也拦不住
  • 2.3.3 销轮计算器:走出阶梯轴的“笨拙”困境
  • 2.3.4 科塔:一颗另辟蹊径的“手雷”
  • 2.4 改进的机械计算器
  • 2.4.1 计算仪:人机交互的变革
  • 2.4.2 “百万富翁”:真正的四则计算器
  • 2.4.3 分析机:超越时代的伟大设想
  • 2.5 小结
  • 第3章 蠢蠢欲动的机电时期
  • 3.1 左手物理,右手哲学
  • 3.1.1 电的引入
  • 3.1.2 从哲学中诞生的计算理论
  • 3.2 制表机:穿孔时代的到来
  • 3.2.1 制表机
  • 3.2.2 单元记录时代
  • 3.3 祖思机:二进制的华丽首秀
  • 3.3.1 Z1
  • 3.3.2 Z1的后继者们
  • 3.3.3 后话
  • 3.4 贝尔机:编码的魅力
  • 3.4.1 Model K
  • 3.4.2 Model I
  • 3.4.3 Model II
  • 3.4.4 后话
  • 3.5 哈佛机:大型机上的编程体验
  • 3.5.1 Mark I
  • 3.5.2 后话
  • 3.6 小结
  • 第4章 飞速变革的电子时期
  • 4.1 计算机世界的理论基石
  • 4.1.1 图灵早年经历
  • 4.1.2 图灵机
  • 4.1.3 后话
  • 4.2 电子时代的到来
  • 4.2.1 电子管
  • 4.2.2 ABC: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 4.2.3 巨人机:第一台可编程电子计算机
  • 4.2.4 ENIAC: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 4.3 体系结构大统一
  • 4.3.1 从存储程序到冯·诺依曼结构
  • 4.3.2 SSEC: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特点的计算机
  • 4.3.3 ARC2:第一台存储程序型计算机
  • 4.3.4 曼彻斯特小型机:第一台存储程序型电子计算机
  • 4.3.5 EDSAC:第二台存储程序型电子计算机
  • 4.4 现代计算机的细胞
  • 4.4.1 从半导体到晶体管
  • 4.4.2 集成电路
  • 4.5 小结
  • 第5章 充满可能的未来时代
  • 5.1 光学计算
  • 5.1.1 光学与电子学
  • 5.1.2 光学克尔效应
  • 5.1.3 后话
  • 5.2 量子计算
  • 5.2.1 神奇的量子
  • 5.2.2 量子计算的价值
  • 5.2.3 量子逻辑门
  • 5.2.4 物理实现
  • 5.3 生物计算
  • 5.3.1 生命源自比特
  • 5.3.2 DNA计算
  • 5.4 小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