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会心理学经典之作,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路书”。

内容简介

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把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作为两个学科分支进行研究,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特质、人格发展等,社会心理学研究情境。

本书进行了创新突破,将人格、社会与情境进行结合,引入认知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从现代实验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行为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同时尝试调和常识与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启示之间的矛盾。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情境和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促进或抑制行为改变的因素”“人们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解释”“个体行为的可预测性”“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文化对行为的影响”……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扩展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参考书,也可为想通过引入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来辅助决策制定的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对于想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大众读者,本书也提供了丰富且有趣的视角。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译者序
  • 前言
  • 初版前言
  • 引言
  • 社会心理学的启示和挑战
  • 个体差异的缺陷
  • 情境的影响
  • 情境的微妙性
  • 人类行为的可预测性
  • 社会心理学启示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冲突
  • 社会心理学的三大基石
  • 情境主义原理
  • 解释原理
  • 紧张系统的概念
  • 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 社会科学家的预测
  • 普通大众的预测
  • 效应量问题
  • 量的统计标准
  • 量的实用标准
  • 量的期望标准
  • 本书概览
  • 第1章 情境的影响
  • 社会影响和群体过程
  • 实验室中的从众压力:谢里夫的似动研究和阿希范式
  • 本宁顿研究
  • 谢里夫的群际竞争和冲突研究
  • 旁观者干预的抑制
  • 为什么社会影响的作用如此强大
  • 渠道因素
  • 出售战争债券
  • 是时候做一个“善良的撒玛利亚人”了
  • 最小顺从效应
  • 总结: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与平庸之恶
  • 第2章 解释社会世界
  • 客观行为主义中的主观主义考量
  • 判断和动机现象中的相对性
  • 奖励的非显性动机后果
  • 社会心理学中的解释问题
  • 所罗门·阿希和“判断目标”
  • 立场之争和认知
  • 解释的工具
  • 归因过程
  • 因果性归因的规范性和描述性原则
  • 自我归因
  • 对解释不确定性的忽视
  • 虚假共识效应
  • 过度自信的社会和个人预测
  • 情境解释和基本归因错误
  • 第3章 寻找个人的一致性
  • 传统人格理论概述
  • 科学的发现和争论
  • 1968年的挑战
  • 跨情境一致性的实证研究
  • 实证挑战的意义
  • 专业领域对1968年挑战的回应
  • 贝姆重提普遍化-个体化方法的区分
  • 方法上的质疑以及另一种实证方法
  • 爱泼斯坦提倡聚合测量
  • 理解“一致性”相关
  • 基于单一观察的预测
  • 基于多次观察的预测
  • 极端行为的相对可能性
  • 第4章 常人人格学和常人社会心理学
  • 常人人格理论的定性特征
  • 常人人格理论的定量特征
  • 常人特质主义与基本归因错误
  • 从情境产生的行为中推断特质
  • 忽略情境背景而重视特质
  • 对特质归因的过度自信
  • 特质主义与面试错觉
  • 特质数据何时有用
  • 常人特质主义的来源
  • 知觉与特质归因偏差
  • 行动者和观察者不同的因果性归因
  • 解释与特质归因偏差
  • 统计学与特质归因偏差
  • 我们怎么会错得这么离谱呢
  • 第5章 日常社会经验的连贯性
  • 科学的分解与现实世界的混杂
  • 个人和情境的科学分解
  • 个人和情境的现实混杂
  • 观众引起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 当人们创造自己的环境时
  • 选择和改变情境
  • 对他人可预测性需要的响应能力
  • 毕生行为的连续性
  • 情境、解释和人格
  • 重新审视常人人格学的效用
  • 寻求更强大的人格概念
  • 第6章 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 文化的情境决定因素
  • 生态、经济和技术的影响
  • “中间”少数族裔的境遇
  • 文化、意识形态与建构
  • 新教的愿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 联想主义与经济发展
  •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 东西方社会背景与归因
  • 社会阶层和控制点
  • 体现文化差异的美国地域差异
  • 文化规范的实施
  • 作为紧张系统的文化
  • 美国的文化变迁
  • 美国南部的黑人和白人
  • 日本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
  • 特质、族群和个体差异的调和
  • 族群能否代替特质
  • 为什么族群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 第7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
  • 给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方法学启示
  • “真实验”的价值
  • 霍桑传奇
  • 当“大型”干预失败时
  • 情境主义、自由主义和干预政策
  • 一个历史案例:剑桥-萨默维尔青少年研究
  • 当“小型”干预成功时
  • 勒温的讨论小组和民主程序
  • 亲社会行为的“榜样”效应
  • 激励少数族裔学生取得成就的干预项目
  • 远端与近端干预
  • 教室中的贴标签和归因效应
  • 社会标签和自我实现期望
  • 用标签或劝诫来实现行为改变
  • 多余诱因的动机性后果
  • 课堂成败的归因
  • 主观知觉和客观健康结果
  • 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
  • 预警和应对信息的益处
  • 效能感和控制感对健康的影响
  • 社会心理学的日常应用
  • 后记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
  • 理性决策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由《20 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纪念版)》(电子书)p45:人类行为只有部分源于稳定的内在人格,绝大部分随外在力量的改变而变化。第 1 版完成于 1991 年,20 年后推出第 2 版,除了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请畅销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写前言,我对作者在书中引用的实证研究,和以此得出的理论还是非常认可的。 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购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