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创造性地以“声色”概念为核心考察中国诗与宫廷文化。

内容简介

在传统语境中,“声色”一词联系着“感官之娱”而暗寓贬义。本书探索中古宫廷的声色变革。中国古代论家囿于道德和政教对感官表现的规避,在艺术技巧显著彰扬的作品面前往往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其论断的影响则一直延伸到现当代学术语境的文学和文化史建构。

永明诗人公开大力地主张“声韵”之举,向来被看作南朝诗风转向感官娱情的“始作俑者”。吴妙慧的研究则将其置于当时的宫廷环境中,并探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声色”对永明诗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书通过解析他们诗歌中所蕴含的听觉和视觉经验,指出永明诗人的声色追求反映了佛教思想、儒家价值观和新的社会政治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影响;并就传统视角下对永明诗人的评价,以及仅从语义层面理解中国诗歌的普遍阅读模式作出了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中译本序
  • 绪论 声色
  • 第一章 人才与贤者
  • 引言
  • 人才
  • “贤者”
  • 第二章 知音
  • 四声八病
  • “知音”
  • 会声
  • “精”
  • 第三章 所见一物
  • 读一叶
  • “形似”
  • 正在发生
  • 幻象之见
  • 第四章 在园中
  • 拒绝“华园”
  • 人野之间
  • 自然之园
  • 离园
  • 矛盾之园
  • 烛灭之时
  • 第五章 离京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京邑人士
  • 京邑吾乡
  • “行矣倦路长”
  • “恐君城阙人”
  • 归途
  • 第六章 出入山水
  • 带回山水
  • 平衡的艺术
  • 激流的唱和
  • 行于山水间
  • 退出山水
  • 结语
  • 附录一 沈约《郊居赋》押韵模式解析
  • 附录二 论王融三首诗中的声律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