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2千字
字数
2022-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创造性地以“声色”概念为核心考察中国诗与宫廷文化。
内容简介
在传统语境中,“声色”一词联系着“感官之娱”而暗寓贬义。本书探索中古宫廷的声色变革。中国古代论家囿于道德和政教对感官表现的规避,在艺术技巧显著彰扬的作品面前往往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其论断的影响则一直延伸到现当代学术语境的文学和文化史建构。
永明诗人公开大力地主张“声韵”之举,向来被看作南朝诗风转向感官娱情的“始作俑者”。吴妙慧的研究则将其置于当时的宫廷环境中,并探询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声色”对永明诗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书通过解析他们诗歌中所蕴含的听觉和视觉经验,指出永明诗人的声色追求反映了佛教思想、儒家价值观和新的社会政治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影响;并就传统视角下对永明诗人的评价,以及仅从语义层面理解中国诗歌的普遍阅读模式作出了反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中译本序
- 绪论 声色
- 第一章 人才与贤者
- 引言
- 人才
- “贤者”
- 第二章 知音
- 四声八病
- “知音”
- 会声
- “精”
- 第三章 所见一物
- 读一叶
- “形似”
- 正在发生
- 幻象之见
- 第四章 在园中
- 拒绝“华园”
- 人野之间
- 自然之园
- 离园
- 矛盾之园
- 烛灭之时
- 第五章 离京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京邑人士
- 京邑吾乡
- “行矣倦路长”
- “恐君城阙人”
- 归途
- 第六章 出入山水
- 带回山水
- 平衡的艺术
- 激流的唱和
- 行于山水间
- 退出山水
- 结语
- 附录一 沈约《郊居赋》押韵模式解析
- 附录二 论王融三首诗中的声律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