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陆子学谱》:40万字,研究朱熹、陆九渊学术著作,历史沧桑,具研究价值。

内容简介

《陆子学谱》一书,二十卷,约40万字,是研究朱熹、陆九渊学术思想较有参考价值的一部书。是书于卷首有《序》一篇,说明编纂是书之原因。李绂认为朱子《近思录》和《伊洛渊源录》二书之体例,把“言”与“行”分开,有失孔孟之教真义,因此,李绂把“言”与“行”合而为一。李绂于开篇以四卷的篇幅,阐明陆九渊为学取向:卷一为《辨志》、《求放心》、《讲明》和《践履》;卷二为《定宗仰》和《辟异学》;卷三为《读书》和《为政》;卷四为《友教》等。于此,李绂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标明陆九渊的思想体系,突出了陆九渊的为学宗旨。卷五为《家学》篇,考察了陆九渊祖孙几代的生平学行。其后的卷六到卷十九,叙列陆九渊“弟子”、“门人”和“私淑”,从宋代一直序列到明代,上下几百年连绵不断。卷二十为《附录》部分,包括《宋史本传》、《行状》、《谥议》、《文集序》、《祠堂书院诸记》和《后学辩论》等。是书共载人物三百五十八人。《陆子学谱》在编纂成书(雍正十年)后的刊刻印行,经过了诸多波折。最初,书成后交与当时的河东总督王士俊校对刊刻,但是,由于“中州乏匠”,而没有遂愿。后来(约雍正十三年底到乾隆元年初),李绂在友人庞屿的大力相助下,是书才得以“刊与天下”。到乾隆二十三年,又出现李绂诗文集案一事。乾隆帝认为“此等悖谬语言,既已刊刻成书,倘仍听其谬种流传,其于世道人心贻误不浅”。因而下令“所有各项书本板片”,“逐一查明,即行销毁,毋令稍有留遗”。可见,李绂著述,自然也包括《陆子学谱》在内的书籍,都遭到禁毁。所以,《陆子学谱》一书的流传可谓迭经沧桑。作为一部重要的理学史著述,到目前为止,尚无人整理。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没有理由无视它的历史存在。随着理学史,尤其是清代理学史研究的深入,《陆子学谱》的价值将会日益凸显,受到学界的重视。

目录

  • 版权信息
  • 點校說明
  • 《陸子學譜》卷之一
  • 辨志
  • 求放心
  • 講明
  • 踐履
  • 《陸子學譜》卷之二
  • 定宗仰
  • 闢異學
  • 《陸子學譜》卷之三
  • 讀書
  • 爲政
  • 《陸子學譜》卷之四
  • 友教
  • 《陸子學譜》卷之五
  • 家學
  • 陸從政九思
  • 陸處士九敘
  • 陸修職九皋
  • 陸梭山先生九韶
  • 陸文達公九齡
  • 陸山堂先生煥之
  • 陸安撫持之弟循之
  • 陸仲時麟之
  • 陸伯蕃槱之
  • 陸進士濬
  • 陸家長沖
  • 陸學士泓
  • 陸參議筠附
  • 《陸子學譜》卷之六
  • 弟子一
  • 楊文元公簡
  • 書問雜記
  • 《陸子學譜》卷之七
  • 弟子二
  • 袁正獻公燮
  • 沈端憲公煥
  • 舒文靖公璘兄西美琥弟元英琪
  • 書問奠辭附《廣平類稿》
  • 《陸子學譜》卷之八
  • 弟子三
  • 徐文忠公誼
  • 蔡文懿公幼學
  • 遺事
  • 羅文恭公點
  • 書問
  • 戴文端公溪
  • 書問
  • 李參政性傳
  • 書問
  • 呂寺丞祖儉
  • 書問雜文
  • 邵機宜叔誼
  • 楊漕使楫
  • 陳蕃叟武
  • 《陸子學譜》卷之九
  • 弟子四
  • 劉少保伯正
  • 項龍圖安世
  • 傅通守夢泉傅聖謨仲昭齊賢克明附
  • 事蹟書問行狀跋
  • 《陸子學譜》卷之十
  • 弟子五
  • 傅主簿子雲
  • 劉太博堯夫
  • 朱少府桴弟泰卿
  • 胥必先訓
  • 吳伯顒顒若弟仲詩厚若叔有誠若
  • 張貢士商佐
  • 黄郡守裳
  • 周廉夫清叟熊鑑附
  • 路彥彬謙亨
  • 朱幹叔克家益叔
  • 彭世昌興宗
  • 吳僉判景立
  • 《陸子學譜》卷之十一
  • 弟子六
  • 曾景建極
  • 林秘書夢英
  • 鄧節推約禮
  • 晁道州百談
  • 徐澧州子石
  • 俞撫幹廷椿
  • 嚴主簿滋
  • 書問事蹟
  • 游知丞元
  • 嚴松年松
  • 鄒奉議斌
  • 孟運判渙
  • 饒長者延年
  • 吳進士元子
  • 書問
  • 章從軒節夫
  • 張文學孝直
  • 董心齋德修
  • 李監院肅父浩子復
  • 趙主簿端頤
  • 《陸子學譜》卷之十二
  • 弟子七
  • 趙進士師雍弟師蒧
  • 胡季隨大時
  • 郭醇仁震
  • 石應之崇昭兄斗文
  • 高教授宗商
  • 高郡守商老
  • 詹宗丞阜民
  • 王宗丞遇
  • 許教授中應
  • 楊漕使方
  • 陳晉卿綰
  • 孫簽判應時
  • 胡達材拱弟撙
  • 潘倉使友文
  • 《陸子學譜》卷之十三
  • 弟子八
  • 李成州修己子義山
  • 王進士允文
  • 陳廣文剛
  • 萬正淳人傑
  • 曹立之建弟挺之廷
  • 利進士元吉
  • 倪濟甫巨川
  • 曾宅之祖道
  • 李伯敏敏求
  • 毛剛伯必強
  • 朱忠甫元瑜
  • 張季悅衎
  • 宋秀才復
  • 鄧文苑遠
  • 張誠子明之
  • 毛元善
  • 符舜功敘
  • 符復仲初
  • 黄達材柟弟康年椿彥文棐
  • 吳雲錦紹古
  • 《陸子學譜》卷之十四
  • 弟子九
  • 邵中孚
  • 張行己
  • 劉敬夫劉定夫
  • 張少石
  • 張伯強
  • 周伯熊
  • 周孚先
  • 桂德輝昭然
  • 周元忠良
  • 劉伯協恭弟伯文
  • 黄循中李舜輔附
  • 陶贊仲
  • 許昌朝
  • 劉進士造
  • 豐宅之
  • 諸葛誠之兄受之
  • 邱元壽
  • 曾敬之
  • 徐仲誠
  • 曾友文
  • 繆文子
  • 張次房
  • 曾充之
  • 鄭學古
  • 劉季蒙
  • 周康叔
  • 程敦蒙
  • 江泰之
  • 郭邦逸兄邦瑞
  • 朱季繹
  • 羅進士獻
  • 《陸子學譜》卷之十五
  • 弟子十
  • 吳顯仲
  • 馮傳之
  • 鄭文肅湜
  • 趙景昭
  • 張季忠
  • 葛少良
  • 劉志甫
  • 顏子堅
  • 李季遠
  • 廖幼卿兄懋卿
  • 李伯誠
  • 張進士宏
  • 陳去華
  • 劉德固
  • 馮元質
  • 陳師淵
  • 倪伯珍
  • 祝才叔
  • 李德章纓
  • 吳君玉
  • 趙子新
  • 童伯虞
  • 喬德占
  • 胡無相
  • 董元錫
  • 倪九成
  • 李叔潤
  • 吳文學恂
  • 李將使雲
  • 《陸子學譜》卷之十六
  • 門人上
  • 包文肅公恢
  • 袁正肅公甫兄肅
  • 陳少宰塤子少司寇蒙
  • 序跋文畧
  • 錢秘閣時子柏從子允文
  • 羅寶章必元
  • 鄧侍郎泳
  • 饒秘監應子從弟安撫應龍
  • 羅運判愚
  • 趙郡王希錧
  • 趙忠憲公與籌從弟與明
  • 吳參政淵
  • 吳丞相潛
  • 徐都曹愿
  • 《陸子學譜》卷之十七
  • 門人下
  • 袁太師韶
  • 楊叔謹恪
  • 趙冢宰彥悈
  • 葉秘書夢得
  • 鄒知丞近仁
  • 宋修叔林
  • 孫進士誼
  • 傅正夫侹
  • 黄璧林應龍李子愿恭伯柏純父劉林應之附見
  • 葉貢士祐之
  • 曾定遠熠
  • 張渭叔渭弟清叔汾
  • 孫明仲
  • 王子庸
  • 朱擇善薛玉成
  • 曹叔達夙
  • 鄒貢士夢遇
  • 鍾國録宏
  • 桂待制萬榮
  • 陳文定公宗禮
  • 文樞密及翁
  • 馬莊敏公光祖
  • 《陸子學譜》卷之十八
  • 私淑上
  • 吳文正公澄孫參政當
  • 虞文靖公集兄采
  • 虞别駕槃
  • 元文敏公明善
  • 董忠宣公士選
  • 李忠文公黼
  • 趙編修弘毅
  • 黄待制哻
  • 李學正長翁
  • 皮簽判溍
  • 袁進士明善
  • 康山長震
  • 楊徵君凖
  • 王西齋梁
  • 黎教授仲基
  • 黄徵君極
  • 黄博士伯遠
  • 吳教授皋
  • 丁大使儼
  • 包忠文希魯次子宏弟子傅箕王槐友人焦位
  • 柳雲卿從龍
  • 李伯宗本
  • 包仲邳淮
  • 徐山長基
  • 黄教諭盅
  • 朱徵君夏
  • 王伯達章
  • 戈伯敬直弟宜
  • 張伯固恒吳先生弟子見《文集》者附
  • 鮑省元恂
  • 東吳先生儀
  • 趙徵君汸
  • 《陸子學譜》卷之十九
  • 私淑下
  • 陳静明先生苑
  • 陳先生弟子門人
  • 祝經歷蕃
  • 吳尊光謙
  • 舒元易衍
  • 閔仲魯
  • 曾子翬振宋
  • 張學士翥
  • 危學士素
  • 凃文學幾
  • 張孟循率
  • 王監稅埏
  • 趙寶峰偕
  • 楊徵君芮
  • 桂教授同德
  • 桂長史彥良
  • 春風先生烏本良弟斯道
  • 鄭待制玉
  • 《陸子學譜》卷之二十
  • 附録
  • 《宋史》本傳
  • 謚議
  • 文集序一 宋 楊簡
  • 文集序二 宋 袁燮
  • 文集序三 明 王守仁
  • 文集序四 明 王宗沐
  • 語録序
  • 祠堂書院記
  • 二先生祠記 吳子良
  • 槐堂記一 宋 傅子雲
  • 重建槐堂書院記 宋 葉夢得
  • 敕賜旌表陸氏門閣記 包文肅公恢
  • 象山書院志畧
  • 新建象山書院記 黄直
  • 新建象山先生書院申文
  • 象山書院落成祭文 程秀民
  • 歲祀象山書院祭文 陳九川
  • 青田書院記 程文海
  • 崇正書院記 王蓂
  • 後學辯論
  • 《四庫全書總目·陸子學譜二十卷》提要
  • 《陸子學譜》二十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