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09千字
字数
200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热点或前沿问题研究以及著作权专门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搜集了作者在学术刊物发表的部分论文,绝大多数以知识产权为题,但也罗列了几篇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其他论文。
文章按专题分门别类,主要涉及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知识产权热点或前沿问题研究以及著作权专门问题研究;供相关研究的读者阅读或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知识产权研究方法谈 (代前言)
- 第一编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研究
- 关于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
- 一、私人语境下的知识产权:知识财产私有的权利形态
- 二、国家视野中的知识产权: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度选择
- 三、国际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世界贸易体制的基本规则
- 四、结语
- 知识产权的私权与人权属性——以《知识产权协定》与《世界人权宣言》为对象
- 一、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
- 二、知识产权的人权定义
- 三、私权与人权统一范畴中的知识产权
- 关于知识产权私权属性的再认识——兼评“知识产权公权化”理论
- 知识产权vs.人权:冲突、交叉与协调
- 知识产权基本理论范畴研究——以无体物、无形财产、无形财产权为主要研究对象
- 一、财产与物
- 二、知识财产、无形财产与知识产品
- 三、知识产权、无形财产权与无形资产
- 科技、经济、法律协调机制中的知识产权法
- 一、科技、经济、法律相联结: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
- 二、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知识产权的制度安排
- 三、知识劳动及价值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
- 四、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
- 五、科技、经济、法律协调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机制
- 一、知识产权的性质
- 二、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
- 三、知识产权的主体
- 四、知识产权的客体
- 一、古罗马财产制度的萌生
- 二、近代社会财产制度的发展
- 三、现代社会财产制度的变革
- 四、当代无形财产制度的发展与变化
- 五、财产权客体理论范畴与制度体系重构
- 商标·商号·产地标志——工业标志专用权散论
- 试论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
- 一
- 二
- 三
- 罗马法的“无体物”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学理基础
- 一、“无体物”的非物质性与知识财产的性质
- 二、“无体物”的准占有与知识财产的控制
- 三、“无体物”的“似物性”与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
- 四、“无体物”的买卖与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
- 五、“无体物”侵害与知识产权的救济措施
- 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
- 一
- 二
- 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学思考
- 一、产权界定与知识产权的制度选择
- 二、产权交易与知识产权的利用
- 三、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的法律救济
- 知识产权立法体例与民法典编纂
- 一、失之交臂:近代民法典编纂与知识产权制度产生
- 二、并非范式:现代民法典体例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接纳
- 三、民事特别法:当代知识产权立法的通行体例
- 四、我国立法选择:民法典一般性规定与民事特别法专门规定
- 结语
- 试论《民法通则》中的知识产权制度
- 一、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
- 二、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 三、知识产权的种类
-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
- 论财产权体系——兼论民法典中的“财产权总则”
- 一、财产权利形态及其分类标准
- 二、财产权类型扩张与制度变革
- 三、财产权体系:有体财产权、无体财产权和其他财产权
- 四、财产权立法与民法典编纂
- 知识产权保护论
- 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 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 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 四、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 第二编 知识产权前沿问题研究
- 财产的非物质化革命与革命的非物质财产法
- 一、罗马财产权结构的设计:历史局限与理论贡献
- 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构:知识的财产化与财产的非物质化
- 三、非物质性财产的体系化:类型扩张与制度嬗变
- 四、无形财产的立法保护:权利形态与制度模式
- 论信用权
- 一、信用:偿债能力的社会评价
- 二、信用权:资信利益的法权形态
- 三、信用权的法律保护:制度选择
- 论商誉权
- 一、商誉的性质、特征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二、商誉权的性质、特征与内容
- 三、商誉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四、商誉权的侵害及其民事救济
-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 一、知名形象:形象权的保护对象
- 二、制度比较:形象商品化的权利形态
- 三、无形财产权:形象权的基本属性
- 四、形象权的基本范畴:内容、限制、期限与保护
- 关于遗传资源客体属性与权利形态的民法学思考
- 文化多样性中的权利形态及其冲突和协调
- 一、文化多样性与国家文化主权
- 二、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权利
- 三、文化多样性与知识产权
- 四、文化多样性的权利协调与制度安排
- 无形财产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 一、物与财产:始点范畴的研究
- 二、知识产品与无形财产:客体范畴研究
- 三、知识产权与无形产权:制度范畴研究
- 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分析
- 前言
- 一、知识产权,是保护还是管理?
-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
- 三、知识产权战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结语
- WTO与中国企业专利发展战略
- 一、问题背景:WTO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 二、定位分析:专利在现代企业中的战略地位
- 三、解决途径:WTO与中国企业专利发展战略选择
- 面对“入世”的商标发展战略
-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十五”计划与入世
- 二、问题的提出
- 三、对问题的分析
- 四、解决方案:商标发展战略
- 利弊之间: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科学分析
- 一、理论分析
- 二、实证分析
- 三、中国问题分析
- 国际化、现代化与法典化: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道路
- 一、新国际贸易体制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化
- 二、新技术革命与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
- 三、新民事立法浪潮与知识产权制度法典化
-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特征与功用
-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缺失与改革
- 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制度创新与发展
- 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的制度变革与中国的应对方略
-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体化与中国的立法选择
- 二、国际知识产权对国际人权的冲突与中国的应有立场
- 三、传统资源权的出现与中国的应持主张
-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原则
- 一、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基本原则之内容
- 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基本原则与相关原则之关系
- 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基本原则之实施
- 试论自主创新体系与知识产权制度
- 一
- 二
- 三
- 知识产权制度运作:他国经验分析与中国路径探索
- 一、发达国家关于知识产权制度运用的基本经验
- 二、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现实状况
- 三、中国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三编 著作权基本问题研究
- 关于著作权若干问题的探讨
- 一、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 二、著作权转让与使用许可
- 三、侵犯著作权与法律制裁
- “著作权”、“版权”用语探疑
- 著作权客体论
- 一
- 二
- 三
- 四
- 关于中国著作权法观念的历史思考
- 一、朦胧的法意识:“立言”的创作动机与精神权益的追求
- 二、权利者的抗争:文化专制的禁锢与特许令状的保护
- 三、走出铁幕:西方著作权观念的传入和中国启蒙思想家的呐喊
- 四、历史的反思:中国著作权法律观念的更新与法律本位的重塑
- 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研究
- 一、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发展概览中
- 二、中国区域著作权制度比较
- 三、中国区际著作权冲突法探讨
- 科学技术、国际贸易与著作权保护——关于当代著作权制度发展变革趋势的分析
- 一、新技术革命与著作权立法现代化
- 二、新国际经济秩序与著作权一体化
- 三、迈向新世纪的中国著作权法
- 光荣与梦想——世纪之交著作权法的回顾与展望
- 一、革新与融合:20世纪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扫描
- 二、机遇与挑战:21世纪著作权制度的展望
- 从电子版权到网络版权
- 一、革新与融合:电子版权时代的历史扫描
- 二、机遇与挑战:新世纪著作权制度的展望
- 信息技术革命与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
- 论合理使用
- 一、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探索
- 二、合理使用制度基础的法哲学考察
- 三、合理使用制度立法例的比较研究
- 四、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 现代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制度
- 一、从“印刷出版之子”到现代传播技术的“副产品”
- 二、权利限制的限制:关于合理使用与著作权穷竭的反思
- 三、合理使用制度面临挑战:复印版税与录制版税
- 四、现代传播技术对现代合理使用制度的呼唤
- 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 一、法律经济学与合理使用制度
- 二、信息——公共产品:合理使用产生前提之分析
- 三、不相容使用: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一)
- 四、交易成本:合理使用构建理由之分析(二)
- 五、帕累托标准与正当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一)
- 六、市场均衡状态与公平、诚信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二)
- 七、成本、收益模型与有限使用:合理使用规则之分析(三)
- 完善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
- 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分析
- 一、“理性的公平正义原则”: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价值
- 二、平等性:主体地位界定中的法律正义
- 三、公平性:精神财富分享中的法律正义
- 四、公益性:价值目标追求中的法律正义
- 五、合理性:制度创设活动中的法律正义
- 论著作权作品的“适当引用”
- 一
- 二
- 三
- 著作权作品合理使用的宪法问题研究
- 一、“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著作权与言论自由权
- 二、合理使用:新闻自由与资讯自由的法律途径
- 三、新闻作品的有限保护与合理使用的阻滞
- 四、“价值冲突”:法益优先保护的选择
- 关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民法学思考
- 一、合理使用的定义:法律行为或是事实行为?
- 二、合理使用的对象:作品抑或权利?
- 三、合理使用的性质:权利限制、侵权阻却或使用者权?
- 美国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
- 一、“合理性”判断:立法上的缺憾与司法中的窘境
- 二、使用作品的目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一
- 三、被使用作品的性质:“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二
- 四、使用作品的程度:“合理性”判断标准之三
- 五、对被使用作品的影响:“合理性”判断标准之四
- 六、“合理性”判断的其他标准:真实因素还是虚假因素?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