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多角度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这一主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入探讨,分别从基本理论、经典解读、中国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国外情况评介及本学科研究综述等方面,追根溯源,既有高度的理论思辨和精湛的史实考证,又密切联系实际,反映了该论题的最新成果和现有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特稿专发
  •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促进宗教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 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经验
  • 一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二 团结广大信教群众
  • 三 建立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 四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五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六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 七 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
  • 八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九 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 十 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 与时俱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 原理阐发
  •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 二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当密切联系中国实际
  • 三 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应当关注理论创新
  • 四 结束语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我见
  • 一 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思想基础
  • 二 用现实去说明宗教是马克思宗教观的基本立场
  • 三 使信仰摆脱宗教是马克思宗教观的最终目的
  • 从“鸦片论”“幻想论”到“掌握论”
  • 一 “鸦片论”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
  • 二 “幻想论”不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
  • 三 “掌握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基石
  • 四 几点初步结论
  • 无神论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思考的结晶
  • 一 中国哲学史上的无神论
  • 二 西方哲学史上的无神论
  • 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
  • 宗教、有神论、无神论、共产主义与人的彻底解放
  • 一 宗教、有神论、无神论、共产主义概念辨析
  • 二 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的关系
  • 三 有神论、无神论和共产主义之间的关系
  • 四 相关思考
  • 经典解读
  • 《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史上的地位
  • 一 对宗教研究方法的新概括
  • 二 对基督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
  • 三 对“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分析
  • 四 对宗教消亡的哲学—经济学论证
  • 马克思早年宗教观变迁历程探析
  • 一 中学时代
  • 二 大学时代
  • 三 《莱茵报》时期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之宗教观及其适用性探讨
  • 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之宗教观研究综述
  • 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宗教观再诠释
  •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宗教观之适用性
  • 中国道路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话语形态
  • 一 引言
  • 二 统战话语
  • 三 法治话语
  • 四 意识形态话语
  • 五 无神论话语
  • 六 结语
  • 从“积极引导适应”到“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 一 “相适应论”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宗教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经验教训的理论升华
  • 二 “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相适应论”发展到新境界
  • 坚持实践的观点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
  • 一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源泉
  • 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所在
  • 三 坚持实践的观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
  • 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
  • 一 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的形成
  • 二 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的主要内容
  • 三 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的实践价值
  • 宗教五性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 一 厚土钟灵:“宗教五性论”孕育的宏观社会历史背景
  • 二 风云际会:“宗教五性论”提出的现实基础
  • 三 空谷足音:对中国宗教社会特征的持续探讨
  • 四 石破天惊:中国宗教“五性论”的提出和完善
  • 五 百炼成钢:宗教五性论的丰富和发展
  • 六 探索无穷:对宗教五性论的再认识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疆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理论建构初探
  • 一 新疆宗教工作中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
  • 二 新疆地区宗教工作实践中的理论体系建构
  • 三 对新疆地区宗教工作中理论体系建构的思考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史、成就和经验
  •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历史
  • 二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就
  • 三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经验
  • 中国共产党对道教合法性认可的演进
  • 一 从“天基佛回”到“佛道伊天基”
  •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正一派散居道士的承认与管理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关于抵御宗教渗透的理论和经验
  • 一 宗教渗透主要表现在思想影响、组织控制和政治颠覆等三个方面,并造成了严重危害
  • 二 造成宗教渗透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宗教自身特点,且相互交叉,具有特殊的复杂性
  • 三 宗教渗透事关中国国家和宗教的安全,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抵御宗教渗透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宗教政策及其现实意义
  • 一 牢牢把握经典原理
  •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宗教政策
  • 三 现实意义
  • 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文献
  • 一 新形势、新问题与新探索:6号文件发表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与理论准备
  • 二 新认识、新观点和新要求:6号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 三 新实践、新局面和新经验:6号文件与中国宗教工作的新发展
  •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 一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宗教的演进
  •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 三 结语
  • 文化语境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藏传佛教研究
  • 一 引言
  • 二 东噶·洛桑赤列与马克思主义
  • 三 马克思主义与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研究
  • 四 结语
  • 他山之石
  • 从贝林格的“历史性妥协”战略管窥意共的宗教政策
  • 一 “历史性妥协”战略中宗教政策的现实基础
  • 二 “历史性妥协”战略中宗教政策的思想渊源
  • 三 “历史性妥协”战略中宗教政策的影响
  • 社会主义国家老挝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与实践
  • 一 老挝人民革命党对宗教的理解
  • 二 老挝人民革命党的宗教政策
  • 三 老挝宗教政策的成效及其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
  • 学科综述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科发展报告
  • 一 总体观察
  • 二 重要作品介绍
  • 三 重要观点介绍
  • 四 未来展望
  •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 一 研究现状
  • 二 研究中的问题
  • 三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现实意义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1)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