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2千字
字数
2019-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
内容简介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在认定西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之学的时趋下,由分科教学培养起来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所使用的语言概念、知识系统与前人全然不同,他们自以为可以和世界沟通,却越来越失去理解自己先人言行的能力。他们只能透过西洋镜的色彩和曲折,来审视本国的历史文化。这样的理解,无疑包含着多少的误解和曲解。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说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 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 第一章 终结科举制的设计与遗留问题
- 第一节 科举制的改与停
- 第二节 科举文体与文风
- 第三节 立停科举情非得已
- 第四节 融不进学堂的科举考试
- 第五节 科举制的其他功能
- 结语 后科举时代的难解之题
- 第二章 清末学政改制及其纠葛
- 第一节 停科举后学政去留两难
- 第二节 学务处与学政孰优孰劣
- 第三节 学政改制方案
- 第四节 学政的裁改
- 结语
- 第三章 清季直省各级新式学务机构的构建——以广东为例
- 第一节 两广学务处与厅州县学务公所
- 一、岑春煊与两广学务处的设立
- 二、两广学务处的机构设置及运作
- 三、厅州县学务公所的设立(以广东潮嘉地区为例)
- 第二节 直省提学使司与厅州县劝学所
- 一、直省提学使司的设立及提学使的选派
- 二、提学使署
- 三、直省学务公所
- 四、厅州县劝学所
- 第三节 广东咨议局与劝学所
- 第四章 晚清的“私塾”话语生成与“私塾改良”活动
- 第一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
- 一、清季以前的“私塾”用语
- 二、清末十年出现的“私塾”用语
-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
- 一、民间活动
- 二、朝廷立场
- 三、直省行政
-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
- 结语
- 第五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 第一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
-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
- 一、高专与大学
- 二、综合大学的倡议与成立
-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
- 一、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的扩展
- 二、人事纷争与工科学院的“流产”
-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
- 结语
- 第六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 第一节 政教的分与合
- 一、教育独立思潮的分别
- 二、教育界重新主张教育与政治结合
- 三、政教合一理论依据的更替和完善
-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
- 一、政教合一的多样性模式和组织运作
- 二、政教合一的论争与调和
- 三、从政教合一到管教养卫合一
-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工
- 一、乡村建设与新县制的关系
- 二、从“政教合长”到“政教分长”
- 三、从“政教分长”到“政教相连”
-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
- 一、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与社会分工不发达的国情需要
- 二、国民政府有关各方的人事纠葛与利益博弈
- 结语
- 第七章 首都迁移与教育兴革——20世纪20年代北京国立大学的合并风潮
- 第一节 北京统一前朝野的合并计划与行动
- 第二节 统一后“三中”下的“中华大学”
- 第三节 北平大学区的推行与反对风潮
- 结语 派系与政潮的纠缠
- 第八章 清华大学“教授治校”制度的萌发与成型
- 第一节 顺水推舟
- 第二节 形同实异
- 第三节 貌合神离
- 第四节 同舟共济
- 结语
- 征引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