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84千字
字数
2010-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灋”进行详细的研究,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
内容简介
从东汉许慎至清末,国人对“灋”的理解都建立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基础上。但是,从蔡枢衡始,人们开始了对灋义的责问并附和者众。于是,“灋”之本相是什么,特别是“氵”是否指涉公平,成了法学界一个凝重的话题。而围绕这样一个话题,相继有了一些专门研究和理解“灋”的文章,有些通过训诂、有些通过文化学的理解、有些通过知识社会学的梳理,有些则通过发散性的思考,对灋义进行了各个维度、不同层阶的解读,产生了对灋义完全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学术现象。
《“灋”问》尽可能地收集了清末以来对灋义研究的著述,书后还附录了甲、金、篆、隶的“灋”的不同书写形式,由此也使《“灋”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通过《“灋”问》的阅读,读者或许会有自己对灋义的判断,或许还会由此产生对灋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凝练法意
- 编者序
- 导论
- 法字之语源
- 法律之语源
- 一、法在中国语源上之意义
- 二、法在外囯语源上之意义
- “法”之上古义
- 训“灋”
- 一、法制
- 二、令与灋
- 三、灋义
- 通论
- “灋”意考辨——兼论“判决”是法的一种起源形式
- “法”义追寻
- 一、“法”义的考古学探索
- 二、“法”义的文献学研究
- 专论
-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
- 一、“水”的原始功能:禁忌与流放
- 二、蚩尤(廌)的伟业:“五兵”、“五刑”和“法”
- 三、甲骨文的“廌”与钟鼎文的“法”
- 四、“去”字的本义——“箕子之明夷”与“法”
- 五、结语
- “灋”义
- 一、关于“氵”
- 二、关于“廌”
- 三、关于“去”
- 四、关于“刑”
- 五、关于“佱”
- 六、关于“灋”的发音
- 七、结语
- “灋”义十三问
- 一、“法”是一个错字
- 二、大盂鼎上的两个“法”字不是一字两写
- 三、大盂鼎“法”不可以读作废
- 四、王里国与中里徼诉讼的故事说明什么?
- 五、王国维先生将“灋”释读为“废”有误
- 六、蔡枢衡先生告诉我们什么?
- 七、甲文有没有“法”字?
- 八、□是什么?
- 九、□后来到哪去了?
- 十、“夏有乱政”是奴隶反对“廌秩序”的革命
- 十一、释读甲骨字“□”“□”
- 十二、释读“法”字中的“人口”
- 十三、释读《大盂鼎》“法”字
- “法”:一个字的文化解读
- 一、“法”字的经典解释与质疑
- 二、“法”字表现的原始事实索隐
- 三、“法”的诞生及形象嬗变
- “律”字新释
- 一
- 二
- 礼、法关系论
- 一、“法”的初文、含义及演化
- 二、礼与法:一体异名,法即礼也
- 三、“礼”之诸说:对古礼与法律的双重误读
- “刑”、“法”、“律”的另类视角——国学在法学中的运用
- 法是规则,礼是规范,律是标准
- 一、法是规则
- 二、礼是规范
- 三、律是标准
- “法”、“刑”、“律”之关系
- 廌:一个古老图腾的足迹
- 一、廌的形象和象征
- 二、廌与蚩尤、“法”
- 三、廌与皋陶
- 四、廌与饕餮
- 五、廌与战神
- 六、廌与蓐收、爽鸠
- 七、廌与西王母
- 八、廌与夔
- 九、廌与神明裁判
- 十、廌与麒麟
- 十一、廌与法冠
- 也说“灋”的故事——早期中国司法的兴起与理念
- 一、从司法审判角度来讲“灋”的故事
- 二、从文字训诂角度来看“灋”的理念
- 互渗律之下的门神信仰与蚩尤“方相”——兼谈“灋”字的形构
- 一、门神信仰:通过互渗律的民间习俗
- 二、蚩尤“方相”:通过互渗律的初民观念
- 三、“灋”字的型构:通过互渗律的汉字创造
- “水”与“法”之渊源
- 一、“水”含有“平”、“准”之意的解说
- 二、洪水、治水与法律起源
- 三、水神裁判
- 四、水的功能性
- 中国刑法起源的探索——王宝来教授法起源观述论
- 一、刑始于工
- 二、“象刑”实际存在
- 三、刑法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萌芽
- 四、结语
- 略论周代的“法”观念与习俗
- 一、“法”字多义与古人法观念的多样性
- 二、称“法”为常的习惯
- 三、兵刑法不分与兵刑一源
- 四、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
- 《左传》中的“刑”与“法”
- 一、《左传》中的的“刑”义
- 二、《左传》中的“法”义
- 三、结语:“法”非徒“刑罚”
- 《道德经》中的“法”
- 一、“道”、“德”与“法”之关系
- 二、哲学意义上的“法”——“道法自然”
- 三、实定法意义上的“法”——“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 四、政治国家意义上的“法”
- 五、结语
- 评论
- 从灋字说开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法”的故事
- 理论法学的“哥德巴赫猜想”——《“灋”义》及部分论著述评
- 一
- 二
- 三
- 附录 甲骨文、金石文中部分“灋”的书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