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入了解中国禁毒立法、执法及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国务院强制戒毒条倒》等法律法规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讨论了中国禁毒立法、禁毒执法中的基本问题。读者通过阅读该书,可对中国的禁毒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前言
  • 说明
  • 第一章 禁毒法概说
  • 第一节 禁毒法的概念、特点及体系
  • 一、禁毒法的概念
  • 二、禁毒法的特点
  • 三、禁毒法的体系
  • 第二节 禁毒法制定的目的及根据
  • 一、禁毒法制定的目的
  • 二、禁毒法制定的根据
  • 第三节 禁毒法的调整对象及功能
  • 一、禁毒法的调整对象
  • 二、禁毒法的功能
  • 第四节 禁毒法的适用范围
  • 一、禁毒法的空间效力
  • 二、禁毒法的时间效力
  • 第二章 世界各国禁毒立法概述
  • 第一节 欧美国家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一、美国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二、欧洲国家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与特征
  • 第二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一、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三、中国台湾地区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四、小结
  • 第三节 中国大陆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及特征
  • 一、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禁毒立法
  • 二、改革开放后近四十年的禁毒立法
  • 第三章 禁毒工作方针与禁毒工作机制
  • 第一节 禁毒工作方针
  • 一、我国的禁毒工作方针的提出与发展演变
  • 二、我国禁毒工作方针的内涵
  • 第二节 禁毒工作机制
  • 一、我国禁毒工作机制的基本内涵
  • 二、我国禁毒工作机制的具体运作
  • 第四章 禁毒工作中的专门机构、社会组织
  • 第一节 禁毒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
  • 一、国家禁毒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
  •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禁毒委员会及其成员单位
  • 第二节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
  • 一、公安机关
  • 二、人民检察院
  • 三、人民法院
  • 四、司法行政机关
  • 第三节 其他专门机构
  • 一、中共中央宣传部
  • 二、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三、教育部
  • 四、海关总署
  • 五、民政部
  • 六、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 七、其他部门
  • 第五节 禁毒工作中的社会组织
  • 一、中国禁毒基金会
  • 二、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
  • 三、广东联众戒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四、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康复中心
  • 五、无锡市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
  • 六、广州白云自愿戒毒中心
  • 第五章 禁毒法律责任
  •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其构成要件
  •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 二、法律责任的特征
  • 三、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二节 禁毒法律责任的分类和种类
  • 一、禁毒法律责任的分类
  • 二、禁毒法律责任的种类
  • 第三节 禁毒法律责任的适用原则
  • 一、责任法定原则
  • 二、责任择一选择适用原则
  • 第四节 禁毒法律责任的免除
  • 一、吸毒行为法律责任的免除
  • 二、非法种植罂粟或其他毒品原植物行为法律责任的免除
  • 第六章 禁毒宣传教育
  • 第一节 禁毒宣传教育概述
  • 一、禁毒宣传教育的概念、特点
  • 二、禁毒宣传教育的意义与目标
  • 三、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 四、禁毒宣传教育的分类
  • 第二节 禁毒教育的工作体系
  • 一、禁毒教育工作体系的概念及其特点
  • 二、禁毒教育工作体系的内容
  • 第三节 禁毒宣传教育的主体与对象
  • 一、禁毒宣传教育的主体
  • 二、禁毒宣传教育的对象
  • 第四节 禁毒宣传教育的任务和模式
  • 一、禁毒宣传教育的任务
  • 二、禁毒宣传教育的模式
  • 第七章 国家对毒品的管制
  • 第一节 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制
  • 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概念与品种
  • 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的法律渊源
  • 三、国家对麻醉药品药用原植物的管制
  • 四、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生产制度
  • 五、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经营制度
  • 六、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
  • 七、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设立专库储存
  • 八、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运输管理制度
  • 九、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
  • 十、对行为主体违法行为的处罚
  • 第二节 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
  • 一、易制毒化学品的概念、分类与品种
  • 二、易制毒化学品管制的法律渊源
  • 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
  • 四、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 五、易制毒化学品的购销管理
  • 六、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管理
  • 七、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管理
  • 八、对行为主体违法犯罪的处罚
  • 第三节 国家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
  • 一、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特性与主要类型
  • 二、域外管制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策略与措施
  • 三、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制
  • 第八章 吸毒违法行为及防控
  • 第一节 世界吸毒情况概览
  • 一、全球吸毒者人数
  • 二、全球因吸毒致疾患情况概况
  • 三、全球吸食毒品的种类不断增加
  • 第二节 吸毒行为的性质及危害
  • 一、吸毒行为的性质
  • 二、吸毒行为的危害
  • 第三节 中国吸毒行为的现状、特点
  • 一、中国吸毒行为的现状
  • 二、中国吸毒行为的特点
  • 第四节 吸毒成瘾认定
  • 一、吸毒成瘾和吸毒成瘾认定概念
  • 二、吸毒成瘾认定的程序
  • 三、吸毒成瘾认定的资格
  • 四、吸毒成瘾及吸毒成瘾严重的认定标准
  • 第五节 我国吸毒行为的原因分析
  • 一、初次吸毒原因分析
  • 二、复吸原因探讨
  • 第六节 我国对吸毒行为的防治
  • 一、实行“重嫌必检”
  • 二、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注册
  • 三、对社会面吸毒人员进行风险分类、评估与管控
  • 四、对“毒驾”进行治理
  • 五、对特殊群体吸毒问题进行查控
  • 六、组织“铲毒”行动
  • 第七节 对吸毒者的处罚
  • 第九章 戒毒措施
  • 第一节 戒毒措施概述
  • 一、戒毒概述
  • 二、戒毒管理的机构、戒毒场所的设置及戒毒经费
  • 三、我国戒毒工作体制
  •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戒毒模式
  • 一、强制型矫治模式
  • 二、自愿型矫治模式
  • 三、复合型矫治模式
  • 四、综合治理型矫治模式
  • 第三节 中国戒毒工作的原则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二、科学戒毒原则
  • 三、综合矫治原则
  • 四、关怀救助原则
  • 第四节 自愿戒毒与戒毒药物维持治疗
  • 一、自愿戒毒
  • 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
  • 第五节 社区戒毒
  • 一、社区戒毒概述
  • 二、社区戒毒的适用对象
  • 三、社区戒毒机关
  • 四、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认定
  • 第六节 强制隔离戒毒
  • 一、强制隔离戒毒的概念与特征
  • 二、强制隔离戒毒所
  • 三、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 四、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及变更
  • 五、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收治程序
  • 六、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执法管理
  • 七、强制隔离戒毒戒治的内容
  • 八、解除
  • 第七节 社区康复
  • 一、社区康复概述
  • 二、社区康复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 三、社区康复机构
  • 四、戒毒康复
  • 第八节 各戒毒模式之间的衔接
  • 一、各戒毒模式之间衔接概述
  • 二、各戒毒模式之间衔接的具体措施
  • 第九节 行为主体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一、擅自从事戒毒治疗业务的法律责任
  • 二、非法提供毒品、违禁物品行为的法律责任
  • 三、渎职与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
  • 四、侵犯戒毒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 五、歧视戒毒人员的法律责任
  • 第十节 戒毒方法及诊断评估
  • 一、戒毒方法
  • 二、诊断评估
  • 第十章 毒品犯罪与刑法适用
  • 第一节 毒品犯罪概述
  • 一、毒品犯罪保护法益的内容
  • 二、司法实务运用
  • 第二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构成
  •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认定
  • 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处罚
  • 第三节 其他毒品犯罪
  • 一、非法持有毒品罪
  • 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 三、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 四、走私制毒物品罪
  • 五、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 六、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 七、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 八、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
  • 九、强迫他人吸毒罪
  • 十、容留他人吸毒罪
  • 十一、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 第十一章 毒品犯罪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
  • 第一节 毒品犯罪案件的立案和侦查
  • 一、毒品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
  • 二、毒品犯罪案件的立案
  • 三、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
  • 第二节 毒品的提取、扣押、称量、取样、送检程序
  • 一、毒品的提取、扣押、称量、取样和送检程序
  • 第三节 毒品的检验与鉴定
  • 一、对毒品的检验所产生的鉴定意见在惩治毒品犯罪中的作用
  • 二、毒品检验、鉴定的实验室方法
  • 三、毒品检验、鉴定的现场方法
  • 第四节 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
  • 一、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概述
  • 二、毒品犯罪案件主要证据的种类
  • 三、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收集的原则
  • 四、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
  • 第十二章 禁毒国际合作
  • 第一节 禁毒国际体制的形成与禁毒国际合作的开展
  • 一、禁毒国际合作的背景
  • 二、禁毒国际公(条)约体系的建立
  • 三、禁毒国际合作的开展
  • 第二节 禁毒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 一、禁毒国际合作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
  • 二、确立禁毒国际合作基本原则的法理依据
  • 三、禁毒国际合作的五个基本原则
  • 第三节 禁毒国际合作的基本内容
  • 一、禁毒执法的国际合作
  • 二、禁毒的情报交流
  • 三、司法协助
  • 四、国际核查协作
  • 五、实施毒品原植物替代项目
  • 六、其他形式的禁毒国际合作
  • 第四节 禁毒国际合作中涉案财物的处理
  • 一、与涉案财物相关的概念
  • 二、禁毒国际合作中涉案财物处理的原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