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新作,用深切的同理心和共情力解读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宋史研究专家赵冬梅以30年史学研究为依托,为普通读者打造的一本通解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纠葛的通俗读物。

本书以开放的历史话题、充满问题意识的探讨方式,对那些真正塑造了传统中国并影响至今的历史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解答了“历史并不一直向前”这一隐蔽逻辑。

在对朝廷性质和君臣关系的认识上,元朝曾出现两大倒退:从朝廷性质看,华夏传统将天下称为江山社稷,主张“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而元朝的天下则入了皇家私囊——江山社稷变成了皇室私产;从君臣关系看,华夏传统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到了元朝,臣子沦落到以自称奴婢为荣——君臣关系沦落为主奴关系。专制与猜疑的强化自此一发不可收,直至近代。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金元以降,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治理水平为何会走下坡路?推动其江河日下的原因究竟何在?本书就此话题展开了细致生动的剖解。

作者既能从已有的史观中提出新见解,又能从悉知的史料中得出新史观;其带有问题意识的讲述方式充满了探讨的可能性与话题的延展性。

本书为读者开启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制度与文化的通道,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大量管理案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导读 历史中国的空间、时间与中国人
  • 历史中国的空间
  • 传统中国的时间
  • 中国人
  • 上篇 典章经制下的理乱兴衰
  • 引言 游戏与规则
  • 制度存在的真实状态
  • 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
  • 制度创新的原动力
  • 皇帝的权力与矛盾
  • 帝制的宿命
  • 皇帝也有怕的?
  • 最高权力如何交接
  • 皇帝的“岗前实习”
  • 从家天下到公天下
  • 帝王的礼制与情感
  • 至卑贱者至跋扈
  • 如何决策?如何纠错?
  • 皇权哺育下的相权特点
  • 此消彼长还是共同扩张?
  • 缺宰相的政府靠什么运转?
  • 御前会议解决啥问题
  • 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 君臣关系也有软肋
  • 帝制国家的地方治理
  • 封建与郡县的是是非非
  • 央地关系的错喻
  • 中央巡视制度的兴与衰
  • 如何解决边疆问题
  • 上级集权下的地方狼狈
  • 盗贼之患与解决办法
  • 选官与用官的那些事儿
  • 当官儿的观念与实践
  • 小圈子政治的人才困境
  • 唐后期的升迁高速路
  • 科举时代的中华梦
  • 开放式政府的三大难题
  • 选任集权的利与弊
  • 利益配置的矮化与隔离
  • 如何对待功臣?
  • 出将入相到文武分途
  • 危险的兵权该怎么管?
  • 刺青后是否有回头路?
  • 进退两难的狄青
  • 官吏分途的等级差别
  • 被歧视与被矮化者
  • 结语 陛下与谁“共天下”?
  • 东、西方帝国的差异
  • 雇主伙计到合伙共利
  • 滕子京谪守背后的反思
  • 下篇 王朝政治省思
  • 引言 文化与历史的交错塑造
  • 观念隔膜下的古今代沟
  • 天命观
  • 天人感应的纠错功能
  • 孝的尺度与边界
  • 愚忠是个死胡同
  • 道德至上的真实观
  • 主流政治文化的变迁
  • 迂阔下的稳健
  • 从高效到失效
  • 儒与法的艰难融合
  • 礼治与德化的合奏
  • 兴亡反思下的帝制梦魇
  • 帝政兴衰的北宋故事
  • 这是最好的时代?
  • 养子即位的大转折
  • 立场差异下的大变法
  • 王安石变法是成是败?
  • 宽容政治为何会终结?
  • 司马相公是不是合格的政治家?
  • 传统政治文化何去何从?
  • 金:政治的残暴化
  • 元:政治文化的两大倒退
  • 明:朱元璋的无知与恐惧
  • 明:廷杖下的士大夫之气
  • 清:盛世的狭隘
  • 结语 历史并不永远向前
  • 外篇 中国古代史读书笔记
  • 写作缘起与延伸阅读
  • “帝制时期中国史”私房推荐书目
  • 八部论著解读
  •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 杨讷:《丘处机“一言止杀”考》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 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 王汎森:《权力的毛细管作用——清代文献中“自我压抑”的现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