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6千字
字数
2021-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透过儒家的描述以澄清我们个人与人格间的体验,旨在探究情感与价值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将揭示儒学怎样促进对情感、价值与德性深入而全面的理解,细致地描述关键情感(如同情、羞恶、恭敬、信任)以及它们与儒家核心价值德性(如仁、义、礼、信)的关联。基于此项奠基性的研究,本书将会更好地指导道德实践,并推动现象学、中国哲学、伦理学、跨文化考察、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心的秩序将被展示为情感秩序,而非逻辑或理性秩序。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从纯粹的学问到真实的事物
- 序 “纯粹哲学丛书”
- 导言 儒家心学与道德体验的哲学进路
- 第一章 重新检视对儒家伦理学的康德式诠释
- 第一节 休谟与康德:谁更接近孟子?
- 第二节 心:作为情感的意向
- 第三节 个体尊严与自律
- 第二章 马克斯·舍勒与王阳明思想中先天的价值与感受
- 第一节 儒家心学中道德情感的特征
- 第二节 马克斯·舍勒的先天价值与感受观念
- (一)价值现象学与价值伦理学
- (二)价值、偏好与情感
- (三)价值的级序与爱
-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中的价值与感受现象——兼及对王阳明四句教的诠释
- 第三章 同情与爱的现象学
- 引言
- 第一节 同情与共感现象学
- 第二节 爱的现象学
- 第三节 爱的再探讨
- (一)爱与偏好
- (二)回爱与爱的滥用
- (三)爱与人格的独立性
- (四)爱与预期、希望
- (五)爱与差等、偏私
- (六)与偏私的爱对立的另一极端——抽象的爱
- 结语
- 第四章 同情、爱与儒家“仁”的观念
- 引言
- 第一节 孟子对仁的描述中的同情与爱
- 第二节 一体之仁与爱
- 第三节 仁爱的普遍性与良知
- 第四节 同一感、一体感与个体性
- (一)“一体”是否意味着“无己”?
- (二)王阳明对自我个体人格的肯定
- (三)一体之仁与儒家的自我观念
- 结语
- 第五章 羞耻现象学
- 引言
- 第一节 羞耻体验中精神、生命与快乐的冲突
- (一)返回自我
- (二)原初型羞耻和显明型羞耻
- (三)先天羞耻和社会羞耻
- (四)性羞耻
- 第二节 破坏性羞耻和羞辱
- (一)破坏性羞耻
- (二)羞辱
- 结语
- 第六章 羞耻与儒家“义”的观念
- 第一节 义:责任与内在情感
- 第二节 儒家语境中的羞耻与义
- (一)羞耻所揭示的精神与义
- (二)羞耻与鄙视(不屑)
- (三)玷辱与社会羞耻
- (四)羞耻与作为正路的义
- 第三节 礼、仁与义
- 第七章 敬之现象学
- 第一节 儒家经典中“敬”的两种基本含义
- 第二节 作为道德感受的尊敬之三类
- 第三节 作为宗教感受的尊敬:谦卑、崇敬以及相关的感受
- (一)骄傲与道德骄傲
- (二)谦卑与尊敬的关联以及对上帝的尊敬
- (三)谦卑与崇敬
- 第四节 儒家语境中作为宗教感受的尊敬
- 第八章 敬与儒家“礼”的观念
- 第一节 礼的来源和基础
- (一)礼的特征与基础
- (二)积极的礼:表达道德与宗教情感
- 第二节 礼与尊敬的关联:礼[乐]如何恰当地表达道德和宗教尊敬
- (一)礼之别与乐之同
- (二)在恭敬和尊敬中对他人价值的认知和评估
- (三)对亲密和不熟悉之人的尊敬
- (四)对自我的要求与对他人的期望
- (五)破坏性的敬与礼
- 结语
- 第九章 信任、守信与不信任
- 导言
- 第一节 信任与守信的表现与关联
- (一)信任与理性认知
- (二)初始的信任与决定的信任
- (三)不守信是不信任的诱因
- (四)对信任的评价及其与守信的关联
- (五)精神之信任与信仰
- (六)守信的表现与意义
- 第二节 不信任相关问题:破坏信任的力量、欺诈与避嫌
- (一)破坏信任的力量
- (二)儒家对计谋诈术的评价
- (三)对他人(可能或现实的)欺诈之应对与考察
- (四)契约与信任的吊诡
- (五)不被信任、避嫌与消弭猜疑
- 总结
- 结语 “心有其理”与“人心惟危”
- 参考文献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