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考察了1870-1937年中国与国外电信企业。

内容简介

电报技术作为19世纪中期发明的一项革命性通信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关山万里自此变得瞬息可至,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1870年代丹麦的大北电报公司率先通过上海一长崎一海参崴水线,首次将近代中国纳入全球电报通信网,这也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层面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不仅反映了中国融入近代国际通信秩序的艰辛,也映射了多国围绕在华电信权益协调与对立关系的演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出版说明
  • 电信专用名词
  • 绪论
  • 研究缘起
  • 研究回顾
  • 研究课题
  • 利用史料
  • 章节结构
  • 第一章 1870~1900年代的中国国际通信
  • 第一节 大北、大东公司与电报的引入
  • 第二节 通信专利权与清政府的由“拒”转“迎”
  • 第三节 三方结盟构想与国际通信专利权密约
  • 第四节 义和团运动与大北、大东公司垄断体制的强化
  • 第二章 清政府的电码本编订
  • 第一节 中文电码本的诞生及其早期运用
  • 玛高温的《博物通书》
  • 威基谒的《电报书籍》与《电报新书》
  • 张德彝的《电信新法》
  • 曾纪泽的《电句集锦》
  • 李凤苞的《电报简编》
  • 第二节 中国电报总局的《电报新编》与日本的关注
  • 第三节 “壬午兵变”中的密电运用与日本的破译
  • 第三章 日俄战争后东三省的电信利权交涉
  • 第一节 1905年北京会议与中日初期交涉
  • 第二节 1906年东京会议与中日交涉之僵局
  • 第三节 中俄电约的签订
  • 第四节 英国的介入与中日交涉之转机
  • 第五节 中日电约的签订与缔约后的电信利用
  • 第四章 通信技术的变迁:从有线电报到无线电报
  • 第一节 晚清时期无线电报的传入
  • 第二节 清末民初列强在中国市场的竞逐
  • 英德从竞争到合作
  • 美日的崛起
  • 第三节 中丹无线电合同与中日无线电合同
  • 那森与中丹无线电合同
  • 中日三井无线电合同
  • 第四节 中英无线电话合同与中美无线电合同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际无线通信协定交涉(1927~1937)
  • 第一节 围绕无线电管辖权的纷争
  • 广东时期的电信事业
  • 交通部与建设委员会的双重体制
  • 纷争的解决与无线电管理权的统一
  • 第二节 上海大无线电台的建设与中美无线协定
  • 上海国际电台与中美、中德无线电协定的成立
  • 1930~1931年的中日无线协定交涉
  • 第三节 中日无线协定的签订
  • 交通部与美国无线电合组公司的裂痕
  • 马凯无线电合同与交通部的内争
  • 1934年中日重开交涉与无线协定的签订
  • 上海国际电台的运营状况
  • 第六章 “权操诸我”的博弈与困境
  • 第一节 北京政府时期大北等公司的延长合同活动
  • 第二节 国民政府应对水线合同到期的准备工作
  • 第三节 1930~1931年国民政府与大北等公司的交涉
  • 第四节 新电信协定的签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