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6千字
字数
2015-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超越了刑法解释的方法和立场之争,以价值判断为先导,构建了刑法解释利益需求合理化的路径。
内容简介
刑事案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度一直高居不下。刑法修订、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在刑法制定、修改和适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刑法典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事实沟通的桥梁。通过确定三者功能定位,对三者界限进行清晰厘定,从而使得司法解释、立法解释和刑法修订在刑事法律制度中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刑法解释的过程即是利益衡量的过程,刑法解释意味着在具体的案件中实现法定的价值判断。作者主张刑法解释应当坚持利益衡量的方法,如何实现各利益需求的合理化是本书的重点研究内容。作者从刑法解释权配置、刑法适用解释下的利益平衡需求、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与利益需求、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详细展开阐述。结尾提出了实现各利益需求合理化的几点建议,即从立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权力制衡,在司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利益引导,以判决公开促使刑事审判从重刑法解释向重刑法论证转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面向中国的刑法解释
- 一、刑法解释的范畴界定
- 二、刑法解释的分类
- 三、刑法解释与刑法修订
- 第一章 鸟瞰刑法解释权配置制度
- 第一节 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全球语境分析
- 一、普通法系国家的刑法解释权的配置
-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解释权的配置
-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解释权的配置
- 第二节 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国内语境分析
- 一、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制度设计
- 二、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的理论支撑
- 第二章 刑法规范解释下的利益分配风险
- 第一节 刑法规范解释与我国立法体系格局变迁
- 一、刑法规范解释者的立场选择
- 二、刑法规范解释僭越刑事立法
- 第二节 刑法规范解释内部要素的分解与博弈
- 一、形式与实质解释之争
- 二、创设性刑法规范解释之非
- 三、当然解释适用之疑问——我国刑法中的当然解释及其限度
- 四、规范解释内容之冲突
- 第三节 刑法规范解释外部因素的促进与阻碍
- 一、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之于刑法规范解释立场选择
- 二、公众参与的理念之于刑法规范解释价值基准建构
- 三、以人为本的价值需求之于刑法规范解释原则坚守
- 第三章 刑法适用解释下的利益平衡需求
- 第一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利益博弈
- 一、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争议
- 二、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刑法价值选择
- 三、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公众认同缝隙
- 第二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价值判断
- 一、弥补法律文本自身缺陷的利益需求
- 二、缓和社会发展与刑法保守之间的张力
- 三、法官适用法律职责的内在价值需求
- 第三节 刑法适用解释的利益需求
-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在追求
- 二、刑法文本内涵的弹性范围
- 三、法官保守主义的价值立场
- 第四章 超越立场之争——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与利益需求重构
-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重设
- 一、混乱的刑法解释立场——忽略价值判断
- 二、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
- 三、个案中道德因素对价值判断的影响
- 第二节 刑法解释的利益需求立场
- 一、解释主体的私人利益超越
- 二、刑法保护的法益位阶依循
- 三、保护机能与保障机能并行
- 四、刑法文本的安定性与妥当性同步
- 第五章 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进路
- 第一节 利益平衡理论——刑法解释的应有选择
- 一、“利益平衡”的展开
- 二、超越方法与立场之争——利益平衡的引入
- 三、利益平衡应用于刑法解释的必然性
- 第二节 构建刑法规范解释的约束性机制——立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权力制衡
- 一、整合现有刑事司法解释
- 二、健全刑事司法解释立项机制
- 三、建立刑事司法解释适用定期审查机制
- 四、完善刑事司法解释无效退出机制
- 第三节 构建刑法适用解释的约束性机制——司法层面对刑法解释主体进行利益引导
- 一、构建判决书说理标准化机制
- 二、以判决公开促使刑事审判从重刑法解释向重刑法论证转变
- 三、建立法官绩效考核与刑法适用解释的合理对接机制
- 结论 我国刑法解释利益需求合理化的必由之路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